第4章 书信之失(上)
赵差役应诺一声,上前就捆张景华。张景华意识清醒,就是浑身乏力动弹不得,无奈之下,只得闭上双眼听之摆布。
就在这时,一条黑影窜出,对着李、赵两人后脑就是两闷棍,两人哼都没哼一声,倒地昏死过去。
这黑影站定,正是刚才躺在枯枝烂叶上休息的乞丐,他弯腰瞅了瞅倒在地上的官差,嘿嘿笑道:“对不起了两位,先睡一会儿。”
张景华正闭眼束手待毙,忽闻两声闷响传入耳朵,忙睁眼观看,却见面前站着个手拿棍子的乞丐,刚才那两个官差已倒在地上。他意识到自己被救了,挣扎着欲起来答谢,可浑身一点劲儿都没有,动了两下又躺回地上。
乞丐见他浑身无力,笑呵呵道:“小子,饿的吧?”
张景华无力地点了下头,气息微弱地道:“是,多谢老伯搭救!”
乞丐拿过包袱解开,从里面取出一葫芦水和两张大饼,递给张景华道:“起来,吃点东西!”
张景华看见食物,如见救星,抓过来狼吞虎咽起来。
乞丐见他吃得太紧,提醒道:“小子,慢着点儿,别噎着。”
张景华点了点头,可吞咽速度一点都没放慢,不一会儿,两张大饼被他吃了个精光,又对着葫芦嘴一阵狂饮,方才觉得浑身有了力气。
他抹了抹嘴,起身朝乞丐跪叩道:“多谢老伯救命之恩,请问您的尊姓大名,晚辈日后也好报答!”
乞丐笑呵呵地搀起他道:“小子,还挺明白事儿!那我就告诉你——我姓李,排行老二,江湖上人送绰号‘芝麻李’,听说过吗?”
张景华本就未涉足江湖,对芝麻李的名号更是闻所未闻,便摇头道:“没有。”
芝麻李颇有点失落,佯怒道:“小孩子真是孤陋寡闻,连我的名号都未听说过!”
张景华一脸憨态地笑了笑。
两人边谈边在大树旁坐下。芝麻李道:“小子,官府为什么要抓你?”
张景华觉得芝麻李不像坏人,又对自己有救命之恩,对他没有隐瞒的必要,就将泰不华率兵诛村一事和盘说出。
芝麻李听后愤懑地道:“小子,你以后打算怎么办?”
张景华捏紧拳头道:“报仇。”
芝麻李道:“凭什么报仇呢?既没武功,又无兵马,就凭着赤手空拳一腔热血?那不是去送死嘛!”
张景华苦闷地思索一会儿,觉得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便起身朝芝麻李跪叩道:“请老伯给晚辈指条明路!”
芝麻李点头笑着搀起他道:“小子,有点儿悟性。其实你没过来我就发现了你,见你生得聪慧英武,觉得是个好苗子,也是咱爷儿俩有缘,我给你介绍个人,你先到他那儿呆一阵,待我办事回来收你为徒,教你报仇雪恨的武功,怎样?”
张景华感激地道:“多谢李伯伯!”
芝麻李从包袱中取出一支竹笔、一张黄纸、一盒墨砚,将纸摊在地上,用竹笔蘸了墨水写字。
张景华惊奇道:“原来老伯还会写字啊?”
芝麻李笑道:“小子,你还真把我当成叫花子了?”
张景华憨厚地笑笑:“晚辈不是这个意思。”
芝麻李像是对张景华,又像是自语道:“我当叫花子是为了躲避官府的耳目!”
张景华闻言道:“原来老伯也跟官府有仇。”
芝麻李道:“我的故事,以后再跟你细说。”他从包袱里取出一方私印,在写好的信上盖了一枚红红的印章,递给张景华道:“拿着,你到颍州慈化寺去找主持和尚彭莹玉,他看了这封信会接纳你的。”
张景华接过书信,点头道:“晚辈记住了。”
芝麻李又从包袱中取出一些碎银,装进一个兜囊,递给张景华道:“这是二十两纹银,拿着路上用。”
张景华接过兜囊,感激地道:“多谢李伯伯!”他将书信装入兜囊,然后系在腰间。
芝麻李道:“你这身行头儿也得换换,目前你正在被官府通缉,以这种装扮出去,不出半日就能被官府抓住。”
张景华点头道:“一切听老伯安排。”
芝麻李从包袱内取出一身乞丐衣裳,扔给张景华,待张景华穿上后,又从砚盒里倒些墨汁,在他的脸上乱抹一通,张景华的脸立刻变得又脏又黑。
芝麻李打量着张景华道:“哈哈,跟我一个样了吧?”
张景华笑着点了点头。
芝麻李瞅了一下正在吃草的战马,对张景华道:“骑着它走吧。记着,快进城的时候把它扔了,没有当乞丐还骑大马的。”
张景华点头道:“知道了!”他朝芝麻李磕了个头,起身行至马前,上马疾驰而去。
芝麻李目送张景华出了林子,鄙夷地朝仍在地上昏迷的两个官差瞅了瞅,从两人身上搜出几锭银子,装进包袱大摇大摆而去。
张景华来到城门附近,将马放生,转身朝城门口走去。
城门口把得很严,左右两边各有一队官兵持矛而立,两个小头目站在路中间,对着墙上的画像严格盘查过往百姓。
张景华来到城门,见盘查得非常严,额头上不由冒出冷汗。他壮了壮胆,混在进城的百姓中间,硬着头皮朝两个小头目走去。
两个小头目见他一身破衣烂衫,脸上脏兮兮的,厌恶的捏着鼻子道:“滚,快滚!”
张景华一阵窃喜,忙大步迈进城去,出了北门,踏上赶往颍州的官道。
张景华一路风餐露宿,连行两个多月,这一天便来到颍州城下。
颍州地处中原,为南北客商集散之地,市井街道人流如梭,热闹非凡。
这里不属台州管辖,因此张景华用不着再担心官府缉拿,大摇大摆进了城门。
这些天由于连日奔波,他脸上的灰尘更厚,衣裳更脏更旧,看起来还真像个乞丐。
他感觉饥饿,便朝道边一个包子铺走去。
包子铺不远蹲着四个乞丐,看年龄也不过十八到二十岁,他们面前铺着一张脏兮兮的黑布,黑布上堆放着十几个干瘪的馒头,四人边啃馒头边用眼睛贼溜溜地打量着过往的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