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第1版)
1929年,德国医生Wemer Forssmann在自己身上进行了首例心导管检查术,揭开了介入心脏病学的序幕。此后,以导管为手段的介入诊疗方法迅猛发展。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介入心脏病学与心血管药物大规模临床试验成为心血管疾病发展最为活跃的两大领域。
介入心脏病学是专门研究通过体外心导管操作进行心脏病诊断和治疗的学科,由介入性诊断和介入性治疗两部分组成。冠脉造影术是利用导管对冠脉解剖进行的放射影像学检查,属介入性诊断技术。我国于1973年在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和北京阜外医院首先开展这项技术。目前已在全国多家医院广泛应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血管内超声、多普勒超声导丝及冠脉血管镜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冠脉造影是判断冠脉病变金指标”的概念受到挑战。但是这些新技术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亟待解决,血管内超声及多普勒技术只是冠心病诊断和介入治疗的弥补影像学,冠脉造影仍然是冠心病诊疗的最主要手段。自1977年9月Andress Gruentzig首次进行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以来,以PTCA为基础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迅速发展,成为冠心病血运重建的重要手段。北京安贞医院于1989年开展第一例PTCA。今天,除PTCA外,经皮冠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还涵盖其他多项能解除冠脉狭窄的新技术,包括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旋磨术、定向旋切术、抽吸术、激光血管成形术等。近年来介入治疗技术飞速发展,介入心脏病学已发展成为一个亚学科,而PCI又是介入心脏病学中发展最快、最具挑战的领域。由于PCI建立在先进的科学性的理念上,并与最新的科学成就紧密结合,实现了从实践到理论,从技术到科学的质的飞跃,因此PCI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穷的发展潜力。
本书作者在参阅了近20年内大量的国内外参考文献的基础上,组织了国内许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中青年学者,结合临床实践及我国国情编写了这本《冠脉介入诊治技巧及器械选择》。本书从解剖学、放射诊断学、病理生理学、冠心病临床学等角度出发,第一篇系统介绍了冠脉造影的适应证、路径、操作技术、并发症及处理方法,以及冠脉造影的器械选择;第二篇详细介绍了冠脉介入治疗的基本技巧、基本器械选择以及冠脉复杂病变的处理方法及经验;第三篇则讲述了近几年发展较快的冠脉介入诊治的新技术,包括: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技术、直接冠脉内支架术、冠脉内斑块旋磨术、冠脉内超声、血管内放射治疗、涂层支架、再狭窄的介入治疗以及防止血栓的保护装置等。此外,本书还配以大量的图片加以说明。本书作为我国第一本关于冠脉介入诊疗学的专著,涵盖了中外关于冠脉介入诊疗的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但由于时间紧促,经验不足,疏漏谬误之处在所难免,还望诸位读者和学界同仁不吝赐教。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受到了北京安贞医院张兆光院长的大力关怀及支持,在此我们代表全书的作者向他们致以深切的谢意。
吕树铮 陈韵岱
200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