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淘青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4章 金色的原野

中午,程昭昭很高兴地与壮士骑行队的队友们,在阳光农家乐吃了一顿丰盛的鱼宴。

按照“骑行者”与程昭昭的约定,吃这一顿饭,程昭昭不参与骑行队的AA制消费规则,由“骑行者”出程昭昭的饭钱,算作“骑行者”这个人与程昭昭交朋友。

程昭昭说不过“骑行者”,只好领了对方的人情。

程昭昭懂得中国人礼尚往来的礼节。

他心里这样打算,等有机会的时候,再回请“骑行者”吃一顿饭,还掉欠的这份人情,也是他做朋友的一份心意。

午饭上,加上程昭昭这个人,总共有二十二人。

二十二人凑了三张大圆桌。

每张桌子上,摆了几大盆烹饪出来的各种口味的鱼。

有鲜椒鱼、火锅鱼、家常鱼、干烧鱼、红烧鱼、鱼头汤,味道有咸辣有清淡。

大家大快朵颐,程昭昭吃得不亦乐乎。

吃完午饭,程昭昭拍拍肚子,小肚子胀鼓鼓地好似小皮球。

他吃饭一点都没有客气,很尽力地享受了“骑行者”的美意。

吃过饭,那些兴致颇高的队友们,提议去外面散步,做一次消化运动。

他们所说的外面,就是阳光农家乐房子的背后。

在房子的前面,有一个鱼塘,就是他们钓鱼的鱼塘。

这个鱼塘由农家乐的主人,精心为来这里的客人打造。

农家乐的特色鱼宴,又是吸引和留住回头客的一项促销手段。

阳光农家乐在方圆几十公里的范围,名声遐尔闻名。

在房子的背后,还有大片的农田,保持着农耕的田园风光。

这里的田园风光,也是吸引城市中的人们,在周末或者节假日,来这里休闲或者度假的重要原因。

程昭昭随一队人,步出农家乐的餐厅,慢悠悠朝后面走。

刚刚吃过午饭,不能巨烈运动,他们走得很慢很慢。

程昭昭在农家乐的后面,看见了金色的原野。

那是一块地势平整的土地。

因为平整,视野非常开阔,可次望得见很远的地方。

农田上种植着一望无际的水稻。

时值初秋,水稻已经成熟。

稻田里挂满了沉甸甸的稻穗。

颗粒饱满的稻穗,以及细长形状的稻叶,呈现出金黄色。

程昭昭向前眺望,只见前面是大片的金黄色稻田。

用金色的原野来形容这里,尤其贴切。

这里的金色原野,处处透露出丰收的喜悦。

看到这么多的稻穗,就等于看到了体积庞大的粮仓。

粮食,是人类耐以生存的重要生活保障。

多少年来,农民们在土地上耕耘,为的是获得粮食丰收。

今天,这里一派丰收的盛景。

程昭昭长期在城市生活,每天吃大米饭,不知道农民们种植粮食的艰辛。

乍一看,眼前有这么多即将收获的稻谷,还是替农民们祝福,祝愿他们收获更多的粮食。

稻田被田埂分隔成田字形。

他们二十二个人排成单行,顺着田字形中间那条直路朝前走。

程昭昭的左右两边,都是齐大腿高的稻谷。

满眼都是金灿灿的一片。

越往前走,稻田往身后移,仿佛人置身在了稻田中央。

程昭昭的前后左右,都被稻谷包围。

他回眸一看,简直成了金黄的世界。

程昭昭不禁赞叹:“这么多粮食啊!我们哪里可能饿肚子哟!”

程昭昭生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他这个九零后,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

在他生活的年代,中国的农村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农民的种田积极性提高。

农业科技水平更加发达。

在农村,水稻的亩产量稳步上升。

粮食的丰收让中国人不再受饥挨饿,哀鸿遍野。

就拿程昭昭来讲,他从出生到成年,家中从来没有断过粮食。

即使在父亲和母亲当下岗工人的艰难岁月里,父亲和母亲的生存再艰辛,也从来没有让家里揭不开锅。

程昭昭小的时候,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总是把最好吃的食物留给程昭昭。

他们宁可自己吃节省一点,绝不能在吃饭方面委屈儿子,父母给了他一个健康的身体体魄。

程昭昭成了年,家中的经济情况有了好转。

程家的生活水平,达到了城市的小康水平。

只要程昭昭想吃什么东面,母亲都可以满足儿子吃方面的欲望。

程昭昭从小不挑食,一直什么食物都能吃。

程昭昭有一个好胃口。

他天天吃得又饱又好。

身体长得很健硕。

今天中午这顿伙食,承蒙“骑行者”的盛情厚爱,程昭昭大快朵颐,吃得痛快之极。

他这个从来不知道饥饿是什么滋味的人,正大摇大摆地走在一人宽的田埂上,欣赏着金色的丰收景象。

那边,传来“突突突”的机器声音。

程昭昭再往远处眺望。

在不远处,出现了一台小型收割机。

机器发出的轰鸣声,打破了原野的寂静。

他们向前走,离那台收割机越来越近。

程昭昭看清楚了,收割机的上面,还坐着两个中年妇女。

那两个中年妇女,头戴草帽。

她们的脸,被草帽的帽沿,挡住了上半部分。

脸的下半部分,露着笑嘻嘻的嘴巴。

她们在那里咯咯咯地笑着。

爽朗的笑声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笑声传过来,显得更加的悦耳动听。

程昭昭心里暗暗称奇。

像收割稻谷这种体力劳动,居然没有看到男人露面,却见到两个女人在操作机器劳动。

她们轻松而愉悦的表情,简直不像在那里干粗活,而是在那里踩大型收割机玩。

其实,她们的脚没有歇停,在踩机器。

那台收割机,在她们的操作中,缓缓向前移动。

栽在田里的稻穗,被卷进收割机底部。

不断倒下的稻谷,掀起一阵一阵的麦浪。

下午的风吹着。

微风过处,带来一丝丝热气。

这是一个热火朝天的丰收场面。

丰收的景像多么美啊!

程昭昭的心儿,仿佛喝了千杯粮食酿的米酒,快要醉了。

程昭昭不是诗人,可是,他很想像诗人那样,写下赞美金色稻田的诗篇。

散步的队伍排成单行步行,程昭昭的身后紧跟着“骑行者”,他回过头来,对“骑行者”说:“大哥,我们这里的农村显得很富裕,一点看不出贫困的景像。”

“那当然,”“骑行者”说,“成都平原土壤肥沃,水源充沛,气候宜人,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农村人的生活富足得很,根本不可能贫困。”

“可是,我的女朋友说,她的家乡川东北大巴山区,还属于贫困地区。”程昭昭说。

“川东北大巴山区肯定不能与成都平原相比,大巴山区地处四川的边缘,那里属于山地,地势陡峭,土地较少,交通相对欠发达,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就成了那里贫困的重要因素,不过,我们国家已经向贫困发起了脱贫攻坚战,相信大巴山区一定能够脱贫。”“骑行者”说。

听“骑行者”这样说话,程昭昭感觉“骑行者”是一个很关心时事的人,他问“骑行者”:“大哥,你对时事头头是道,你懂这么多,你从哪里了解这些信息的呢?”

“网上啊,网上有很多这方面的信息啊!你没有留意网上的这些信息吗?”“骑行者”问。

程昭昭说:“我倒没有在网上关注扶贫,但是我在电视上看了不少扶贫新闻,我还从我女朋友口中了解到不少扶贫知识。”

“你女朋友是扶贫干部?”“骑行者”问。

“她不是扶贫干部,她因为工作的关系去过大巴山区的一个贫困村,了解到许多的扶贫情况,她说那个贫困村是脱贫攻坚示范村,那里有扶贫干部。”程昭昭说,“我听她说那个贫困村的扶贫工作正开展得如火如荼。”

“骑行者”说:“到2020年,我们国家要实现贫困人囗整体脱贫,共同迈入小康社会,如今,各个贫困区都在扎实深入地扶贫,有的地方已经取得了成效,你说的那个示范村应该是扶贫工作搞得比较好的村子,在它的示范作用下,其它的贫困村一定会向它看齐,最终整个大巴山区会改变贫困区的面貌。”

程昭昭说:“如果大巴山区的群众能够过上成都平原农村人的生活,那就好了!”

“骑行者”笑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区有山区的地方特色,只要大巴山区结合自身情况走出富裕路,群众的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