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忠臣神迹
临到军行的一天,伍子胥又去谏诤吴王,沉痛地向他说:“天如果要灭吴国,让你一去就打胜仗;天如果不想灭亡吴国,那么还是让你不打胜仗的好。”吴王以为伍子胥说的是反话,意思无非诅咒他战争失败,心里很不高兴,脸上露出愠恼的神色。只因他是先朝的老臣,不便深加斥责,勉强抑下怒火,劝他回家休息。伍子胥摇了摇头,长叹一声说:“吴国的朝堂上一定会生出荆棘的啊!”然后昂然回身转去,高高地掀起衣袂,踮着双足,小心翼翼地步出中庭。
朝堂上生荆棘,意思自然是说这里将成为一片废墟、瓦砾;掀衣袂的举动,也无非表示行走在荆棘丛中,处处要小心荆棘把衣服刺破。吴王咽了一肚子怒火,暂把伍子胥搁在一边不问,首先抓当前的军国大事。吴军由伯嚭统率着,前去攻伐齐国,在艾陵地方,侥幸打了个大胜仗,吴王派使臣去和齐国结了和亲回来。吴王这下子便踌躇满志,想到要杀那个胆敢说反话阻挠伐齐的伍子胥了,加上伯嚭又进谗言,说伍子胥新近和齐国有了勾结,常怀怨望,要对他早打主意,吴王于是下定决心,叫人给伍子胥送去一把属镂宝剑。
伍子胥接受了剑,仰天长叹道:“罢了!罢了!我早料到我的结局将是如此。我死了以后,后世的人一定会以为我是忠心的,往上推到夏、殷的时代,我能够和关龙逢、比干那样的人交朋友,也就算是死而无憾了。他又向他的从官属吏说;“不要忘记在我的坟墓上种上梓树,等将来长大了可以给那些用得着的人去做棺材;还有,我死后你们最好把我的眼睛挖下来,悬挂在吴都的东门上,好让我亲眼看见越寇来灭掉吴国!”说罢,就挥剑自刎死了。
吴王听人转达了伍子胥死前的那番话,心里大怒,便叫人去把他的尸首取来,放在一个牛皮口袋里,投在大江里面,说道:“伍子胥,你一死之后,有什么知觉,还要这样那样地分派?”尸首投江之前,先命人斩下他的头,放在城门的高楼上,狠狠地说:“就让你去看个够吧!太阳烤你的皮肉,大风刮你的眼睛,炎热烧你的骨头,你的身子喂了鱼虾王八,你的骨头变成了土壤泥巴一~你还能看见什么!”
哪知道吴王杀了伍子胥以后,不过十年,吴国的处境就一天比一天困难;而越国在越王勾践的统领下,明耻教战,发愤图强,却一天比一天兴旺发达起来。经过几回和吴国交战取得胜利以后,最后一次,终于由勾践亲率大军进攻到了吴都,把吴王夫差围困在姑苏山上。夫差想要求和没有办到,只好像伍子胥一样,拿宝剑自刎死了,临死时候,万分悔恨地说:“死去的人假如还有知觉,我还有什么脸面到地下黄泉去见我那忠臣伍子胥呀!”于是顺手割下块帷幕,蒙着脸,这才自杀死去。
当越兵将要攻入吴都的时候,越王统领大军追杀吴兵,追到胥门外,正想乘势从胥门攻进去,忽然望见城楼上悬挂的伍子胥的头,像车轮般大,眼睛像闪电,须发四张,光芒四射到十里外。越兵一见,个个魄丧胆落,不敢再前进一步。越王只好把兵马暂驻在城外。到了半夜,忽然来了暴风骤雨,又是闪电,又是雷鸣,飞沙走石,越军人马伤损不少,只好退却到松陵一带去。
范蠡和文种都吓慌了,赤裸着身子,赶紧向伍子胥叩头请罪,请求伍子胥不要再为难他们,借给他们一条进军的道路。当天晚上,伍子胥便托梦给文种和范蠡,告诉他们说:“我早知道越军一定会进入吴都的,所以临死的时候要求把我的头安放在城南门,就是要亲眼看见你们来攻破吴国啊!可我又实在不忍心吴国灭亡,所以才作起一阵风雨来抵挡一下。可是越军破吴已成定局,又岂是我几阵风雨能抵抗得住的?你们要借路,那好吧,就让你们从东门进来,我当替你们开道,贯穿吴城使你们安全通过。”文种和范蠡把所做的梦禀报了越王勾践,勾践照他们的话去做。果然在吴城的东南角上,打开一个缺口,穿城而过,整个吴都便这样瓦解崩溃,落在越国人的手里了。
勾践灭了吴国,大排筵宴。群臣进觞称寿。文种说了许多颂扬仁德的话头,大家都嬉笑欢乐,唯独勾践面无喜色。范蠡知道勾践爱的只是疆土,不惜拿群臣的生命去换取,如今意愿满足了,有功之臣再也没啥用处了,必须将他们收拾清爽才能安心。所以大家欢喜,越王优闷。范蠡见机而作,就想离开越国,远走他乡。行前给他的好友文种写了一封信,信上说道:“高鸟已经飞散,良弓就将收藏起来;狡兔已经杀光了,好狗就会丢进锅子去烹煮。我看越王的面相是长颈子,鸟嘴巴,鹰鹞的眼睛,狼的脚步。这种人是可以和他共患难却不可以和他共安乐的,你要是不早点见机离去,将来一定会有灾难降临到你的身上。”
文种做官做得正高兴,觉得范蠡信上的话未免夸大其辞,并不十分相信。范蠡无法可想,只好单独辞别越王,驾了一叶扁舟,遨游在三江五湖之间,最后谁也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西施在吴国破亡后,因为她太美貌了,怕这股“祸水”再次遗殃,被越军沉到江里死掉的,郑旦的死比西施还要早,她是在入吴以后不久,和西施争宠,郁郁不得志,只一年多就死去了
文种自从得到范蠡辞官远走之前的遗书,起初虽然有些不相信,后来经过若干事实的教训,也不能不有些相信,觉得自己的处境未免太危险了。于是称病不朝,想借此从权力争夺的漩涡里抽身出来,免遭疑忌。哪知走迟了一步,事情又做得不彻底,这一举动反而加速了祸患的到来。有人向越王进言说文种躲在家里想造反。越王早想把范蠡、文种一齐干掉,范蠡溜得快,给他逃走了,现在还剩文种在这里,管他造反不造反,正好借题发挥。
正像吴王赐给伍子胥一把属镂剑一样,越王也叫人给文种送去一把属镂剑,委婉而礼貌地向他说:“你先前曾经教给我九种伐吴的方术,我才用了三种,就把吴国消灭了;还有六种在你手里,请你到地下去奉献给先王,让他试试看效果又是怎样?”文种接过宝剑,仰天叹道:“我听说大恩是不须报答的,大功是不用酬劳的,这就是我现在的处境了。我后悔不听范蠡的忠告,果然遭到了越王的毒手。”叹罢又独自哈哈地笑了起来,说:“想不到南阳一个小小官儿,做官做得好好的,却自投罗网,跑来做了越王的死囚。”笑罢又叹道:“百世以后的人,要说到忠臣,也该拿我来做比方了。”于是拿起宝剑,自刎死了。
文种死后,越王这才假惺惺地用隆重的葬礼来安慰死人:把文种埋葬在国都的西山,调来楼船上的水兵三千人,替文种修了一座高大宏伟的坟墓,羡门作鼎足形,直插入三座峰峦下面。埋葬一年以后,伍子胥的神魂从海上来了,他在山腰上打了一个洞,把文种从坟墓里携带了去,两人都在江海飘浮,一起做了潮神。当江海的浪潮来时,前面汹涌的潮水民间叫它做“潘侯”的,那就是伍子胥;紧跟在后面的重叠的小水波,那就是大夫种。两个人生前原是敌国的谋臣,钩心斗角,各为其主,在糊涂政治的战场上定要见个胜负输嬴;想不到死后竟成了同病相怜的知心朋友,这大约正是普通人民对忠直者的善良愿望吧。
还有更奇特的景象:就是常常有人看见驾着素车白马的伍子胥,威风凛凛地站在潮头上,随着江潮的起伏而起伏,吴国的人同情怜悯伍子胥不幸的遭遇,在太湖边一座小山上为他建修了一所祠庙,每年春秋都要祭祀他,因此把建修庙宇的那座山叫做胥山。
扁舟泛五湖的范蠡也有遗迹。五湖就是太湖,古时也叫洞庭湖,洞庭湖中有钓洲,当年范蠡曾经驾了扁舟来过这里,遇到风波起来,就只好留住在洲上钓鱼。洲上又有一个小小的陂塘,塘里产有一种鱼,叫范蠡鱼。当年范蠡钓鱼的时候,钓到大鱼就烹煮吃了,钓到小鱼就放到陂塘中蓄养起来,以后逐渐形成这么一种特殊的鱼类。陂塘边还遗留有范蠡的石床、石砚和钻锗等物。
范蠡他浮海到了齐国,在齐国经营农业和商业,发了大财。他三次发财,三次都把所得的钱分散给穷朋友和远房亲戚,最后积了一笔大钱,号称巨万,才在陶邑定居下来,自号为陶朱公。朱公开始定居陶邑的时候,生了最小的一个儿子。等小儿子长大成人,适逢朱公的二儿子在楚国杀了人,关禁在死囚牢里。朱公说:“杀人偿命,固然是罪有应得;但是俗话说:‘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或者还可以想法疏通疏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