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丹溪对 “亢则害承乃制”有哪些认识
中医认为,在自然界和物类生存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生化和制约的现象,以维持其相对的平衡。如果某方过亢或不及,就会失去平衡而发生一系列变化。“人与天地相应”,所以人体的整个生命过程中,亦同样存在着这种情况。这种现象 《内经》谓之 “亢害承制”。如 《素问·六微旨大论》云:“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历代医家对此不断进行深入而精辟的阐发,特别是金元时期,运气学说盛行,刘完素率先结合临证,提出新见。他认为万物普存生克制化,承制生物,言天验人,火热居多;过亢害物,“胜己之化”,须辨真伪,标假本真,倡用寒凉。张元素研究运气盛衰变化,分析脏腑寒热虚实,创论药物归经升降,遣药多主温补之类。李东垣师承张元素 “气运衰旺”之说,详辨外感内伤之惑,阐发 《内经》脾胃盛衰虚实,传变诸论,善用参芪升柴,补中益气,升清降浊。朱丹溪则根据经旨和前贤之说,结合临证又有新的发挥。
朱丹溪对 “亢害承制”的认识:
一是对 《素问》经旨的理解。其云:“气之来也,既以极而成灾,则气之乘也,必以复而得平。物极则反,理之自然也。大抵寒暑、燥、湿、风之气,木、火、土、金、水之形,亢极则所以害其物,承乘则所以制其极。然则极而成灾,复而得平,气运之妙,灼然而明矣。此亢则害,承乃制之意。”
二是对隔代先师刘完素 “己亢过极,则反似胜己之化也”深表赞同。其云:“原夫天地阴阳之机,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鬼神不测,有以斡旋宰制于其间也。故木极而似金,火极而似水,土极而似木,金极而似火,水极而似土。盖气之亢极,所以承之者反胜于己也。夫惟承其亢而制其害者,造化之功可得而成也。”
三是对李东垣师承 “气运衰旺”,辨惑内外伤,大加赞赏。“千世之下,能得其粹者,东垣也。其曰:内伤极多,外伤间而有之。此发前人所未发,后人循俗,不能真切,雷同指为外伤,极谬。”
四是观察六气,自二之气少阴君火,三之气少阳相火,四之气太阴湿土,五之气阳明燥金,在运气亢害承制的气化中,悟出 “湿热相火为病甚多”之新见,倡用滋阴降火法治之。
五是对 《内经》“五郁 (木、火、土、金、水)之发”,认为 “此皆郁极乃发以承所亢之意也”,并根据寒暑交侵、七情内伤、饮食失节、劳逸过度等因素,均可使人体气血怫郁而致郁证,进而提出六郁 (气、湿、热、痰、血、食)之说,创制越鞠丸治之。他经过长期对经典的学习研究和临证实践体会,深有感触地说:“呜呼!通天地人曰儒,医家者流,岂止治疾而已!当思其不明天地之理,不足以为医工之语。”
(《中医研究》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