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1 闹羊花
Ⅰ药材简介
本品为杜鹃花科植物羊踯躅Rhododendron molle G.Don的干燥花。四、五月花初开始采收,阴干或晒干[1]。
闹羊花中的化学成分有梫木毒素(即木藜芦毒素Ⅰ或杜鹃花毒素)、石楠素、羊踯躅素-Ⅲ、日本杜鹃素-Ⅲ(即日本羊踯躅素-Ⅲ)、闹羊花素-Ⅲ或八厘麻毒素、木藜芦毒素-Ⅲ及山月桂萜醇。其中以闹羊花素-Ⅲ为代表成分。闹羊花素-Ⅲ即为闹羊花的重要活性成分。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有大毒。归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散瘀定痛。用于风湿痹痛,偏正头痛,跌打肿痛,顽癣。
【用法用量】0.6~1.5g,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
【贮藏】置干燥处,防潮。
Ⅱ活性成分
闹羊花毒素-Ⅲ(rhodojaponin-Ⅲ)
【结构式】
【分子式与相对分子质量】
C20H32O6 368.46
【活性】
闹羊花煎剂给小鼠和兔灌胃有显著镇痛作用;对体外金黄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和乙型链球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昆虫有强烈接触性和胃毒作用,可使鳞翅目幼虫和椿象等昆虫呕吐和迅速麻痹即闹羊花有杀虫作用。闹羊花提取物对大鼠有显著降血压作用。闹羊花对横纹肌有先兴奋后麻痹作用,对高级神经中枢有麻醉作用;但对脊髓无明显作用,对迷走神经末梢也有先兴奋后麻痹作用,并能兴奋兔支气管和肠平滑肌,此外,尚有中枢性催吐作用。闹羊花具有毒性,主要有嗜睡、出汗、唾液分泌、恶心、呕吐、腹泻、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动态失调、轻瘫,严重者有呼吸困难、进行性麻痹、心律失常、惊厥,常死于室颤或呼吸停止。
【提取分离】
将干燥的羊踯躅药材粉碎成1~4mm的粗粉,加入醇溶液,于60~100℃提取3~5次,每次1~3h,提取液过滤,合并过滤液,60~90℃浓缩回收乙醇,得相对密度1.0~1.1的浓浸膏。
将浓浸膏加水稀释至60℃时相对密度为0.7~0.9g/mL,然后加入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3~5次,分取上层溶液,45~60℃减压浓缩至干,所得固体物用质量/体积=10~15的甲醇超声溶解,并用0.45μm有机膜过滤,得澄清溶液。
取所得的滤液进样,进行闹羊花毒素-Ⅲ单体的制备分离,紫外检测器在线监测针对性收集闹羊花毒素-Ⅲ的制备馏分溶液,得闹羊花毒素-Ⅲ单体溶液。将所得闹羊花毒素-Ⅲ单体溶液于45~75℃减压浓缩至干,再将固体物于45~85℃与另器盛放的五氧化二磷共存,真空干燥至恒重,收集干品,即得闹羊花毒素-Ⅲ单体产品[2]。
【闹羊花毒素-Ⅲ的测定】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在下列色谱条件下进行色谱分析:Agilent SB C18(4.6mm×250mm);流动相甲醇-水(40∶60);流速1mL/min,柱温30℃,检测器ELSD(Varian 380-LC);ELSD参数:雾化器温度55℃,漂移管温度80℃,气体压力25Psi,载气速度1.6 L/s,增益500[3]。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10.
[2]文焕松,夏柯,姚志容,李启发,郭建华,刘丁.一种闹羊花毒素Ⅲ单体的分离纯化方法[P].CN103012326A,2013-04-03.
[3]张枝润.两种杜鹃花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质量标准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