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流通行业发展蓝皮书(2018-2019)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七篇 独立炼厂与国际贸易

一、独立炼厂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一)2018年中国独立炼厂发展现状及分析

根据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数据统计,2018年中国炼油一次加工能力8.3亿吨,全国独立炼厂(不含央企收购或控股的地方炼油企业,去除淘汰能力)的炼油总能力2.13亿吨/年,占全国炼厂炼油能力的25.6%。从炼厂数量看,2018年全国千万吨级炼厂28家,合计炼油能力3.7亿吨/年,占总炼油能力的44.5%。其中,恒力石化成为中国第五家2000吨/年级世界级炼厂。

1. 独立炼厂加快质量升级步伐,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截至2018年底,中国独立炼厂已公示及已获批进口原油使用权11264万吨/年,其中山东独立炼厂8324万吨/年。政策面继续利好,使得山东独立炼厂原料供应十分充足,2018年常减压平均开工负荷攀升至64.89%,刷新历史高点。从绝对量来看,独立炼厂总的配额是逐年增加的。除了2017年因为独立炼厂买卖原油配额,减少了其配额外,2018年、2019年配额都是同比增加的,分别增加6858万吨和5958万吨,增幅达到92.88%和41.83%。以2018年为例,扣除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延长、华锦外,其他独立炼厂的占比达到70.98%,约为10158万吨,基本与独立炼厂1.0~1.2亿吨的产能相匹配。若2019年达到20200万吨,独立炼厂基本可以满负荷开工。

随着独立炼厂盈利能力的逐渐加强,独立炼厂投资扩能改造升级步伐加快,大量引入新技术、新工艺,加工能力和产品质量大幅提升。2018年中国独立炼厂作为国内成品油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市场地位进一步巩固。供应方面,2018年中国独立炼厂进口原油配额继续下发,已超过1.1亿吨,一次常减压开工负荷稳中有升,成品油产量继续同比递增。需求方面,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替代能源逐步崛起以及大气污染治理等因素的影响,汽柴油需求量受到一定程度的拖累。同时,2018年中国石油华北石化千万吨炼油升级改造项目投产,大连恒力以及浙江石化(一期)千万吨级炼油项目均已投产,在国内炼油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的背景下,独立炼厂继续推进加油站布局,炼化一体化路线,积极向炼油深加工以及化工方面延伸产业链条,并取得一定的进展。另外,在原料成本与产品价格同步上涨的背景下,部分主流独立炼厂仍保持了一定的盈利能力。

2. 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加大,独立炼厂销售网络不断完善

由于国家政策倾向以及社会经济原因,地方炼油企业在油品销售方面与国有炼油厂相比处于劣势。从销售渠道看,零售终端网络不健全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其发展。但近年来,一些经营规模较大的独立炼油企业高度重视油品销售,积极通过自建或联营加盟防护伞拓展零售终端,不断拓展和完善销售渠道。让贸易商销售量占比降低,零售量占比明显提高。从销售区域来看,山东独立炼厂成品油销售区域集中在山东省,以此为中心向外辐射可通过公路运输至华北东北等周边地区、铁路网运输至西北西南等周边地区、水路运输至华东华南等周边地区。

除此之外,山东省发改委等部门提出的加快构建以青岛港、日照港和烟台港等港口为中心,潍坊港、东营港、滨州港等港口为辅的原油管道“九进三出七连”油气运输体系的举措,也对油品销售网络的进一步扩充起到推动发展的效果。

3. 消费税新政颁布,落后产能面临窘境

2018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成品油消费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公告》正式实施,此次政策主要是针对成品油消费税征收方面的一些漏洞,通过增值税发票管理系统开票,使得每一批成品油的源头都可以追溯,将在很大程度上防范偷漏税。新的税率和更严格的执法将大幅压缩独立炼厂企业利润,使工厂彻底倒闭,根本没有合并的机会。曾经利润丰厚的独立炼厂正在受新税收政策影响。

自中央政府开始授权企业直接进口原油以来,这些独立炼油厂的利润大幅飙升,逃税行为意味着独立炼油厂的税率几乎是国有企业的一半。新消费税对汽油和柴油分别征收1.52元/升和1.2元/升,导致独立炼厂企业利润大打折扣。至2018年5月,独立炼油厂已经显现出压力,有些公司开始进口原油蒸馏剩下的残渣——“直馏燃料油”来缓冲炼油厂利润。在税收新政的执行下,部分落后产能或将无法承担新政带来的新增产油成本,从而逐步被市场淘汰。

4. 炼化产业大型化逐步推进,传统独立炼厂挑战加剧

位于浙江舟山的浙江石化,是由荣盛石化控股51%的4000万吨/年炼油项目,是目前中国炼油行业规模最大的单套炼油装置。按照计划,2018年底,该项目一期工程将投产,年原油加工能力2000万吨。在2020年的31座千万吨级炼厂中,将有3座来自独立炼厂,其中2座是2000万吨级的世界级水平,过去独立炼厂规模小、技术落后的面貌将大为改观。随着恒力石化,浙江石化等千万吨民营炼油项目陆续建成,独立炼厂产能的释放对国内炼油业格局、原油进口格局和成品油销售市场将带来更大的影响,国内能源行业格局也将逐步发生变化,传统地方炼厂挑战加剧。

截至2018年底,维持正常或间歇生产(剔除长期无效产能)的山东独立炼厂为51家左右,而其中一次加工能力在300万吨/年以下炼厂占60%,一次加工能力在500万吨/年以上独立炼厂仅占20%左右。除部分龙头企业外,规模普遍较小,虽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在能耗、维护等生产成本上高出主营炼厂,盈利能力堪忧。山东和浙江都是炼化大省,虽然山东炼化能源集团公司和新秀浙江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由浙能集团和浙江石化成立)的成立有助于独立炼厂通过区域一体化提高自身竞争力,但集团公司的引领和统一规划、配置能力还有待发展。

(二)2019年中国独立炼厂发展前景展望

1. 山东传统独立炼厂进入新一轮升级整合

2018年山东独立炼厂继续在国内炼油行业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次加工能力100万吨/年以上的炼厂共计49家,总加工能力16390万吨/年,全国占比18.6%。同时2018年进口原油使用权仍继续下放。11月5日,山东省发布《关于加快七大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大力推进包括独立炼厂在内的当地七大高耗能行业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方案》中提到,独立炼厂行业在未来4~7年中将加速转型升级,到2025年全省独立炼厂原油加工能力将减少约30%,力度空前。《方案》明确,按照“优化重组、减量整合、上大压小、炼化一体”的原则,推进全省500万吨及以下独立炼厂企业炼油产能减量整合,在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和省政府公布的炼化产业集中度较高、产能较大的化工园区,建设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打造高端石化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在环保容量许可的情况下,分期分批实现规模集约化、产业园区化、炼化一体化发展。力争用3~5年时间,按照转型升级目标确定的产能压减比例,推进位于城市人口密集区和炼油能力在300万吨及以下独立炼厂企业优化整合,规划建设3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同时,支持相关龙头企业牵头,按照国际一流水平,再规划建设3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同步关停该批炼油产能。

随着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政策引导以及部分独立炼厂自主发展思路的转变,山东独立炼厂发展转型之路已愈发明显。从新建炼油装置产能来看,山东独立炼厂除对连续重整、芳烃抽提、蜡油加氢裂化、柴油改制等存在部分投建计划之后,传统炼油装置的投建积极性已明显淡化。要做强做大独立炼厂行业,需要进一步提高独立炼厂行业区域集中度,提高化工产业占比,形成炼化一体化、规模集约化,初步形成全系列高端石化产业链,显著提高烯烃、芳烃等基础原料和高端化工新材料保障能力,基础化工原料(产品)占比达到35%以上的国际先进水平。

2. 民营炼化企业大型化是大势所趋,小型独立炼厂压力重重

我国独立炼厂行业将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大型独立炼厂将占据一定的先天优势,原因有三:其一,大型独立炼厂都重视向下游化工产业链的延伸,炼化一体化程度较高;其二,大型独立炼厂技术较为先进,生产成本更低,本轮新投产的民营大炼化装置,单套规模极大,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特别在装置的自动化与能耗方面具有优势,平均成本比传统炼厂低20%~40%,且加氢程度都很高;其三,减少成品油产率,减轻炼油产能过剩的压力,大型独立炼厂具有“小油头大化工”的特点,即利用裂解柴油回炼或者加氢转化等技术,将柴油转化为化工原料,从而大幅降低成品油收率、化工产品比率,在当前我国炼油行业已经出现产能过剩、而精细化工产能不足的形势下,优势明显。

未来3~6年将有近80%的现存山东独立炼厂被整合转移,独立炼厂数量将大幅减量,现有产能也将压减30%左右。总产能高达1.4亿吨的规模在200万吨/年以下的小型独立炼厂,将面临激烈竞争和环保及税收监管的多重挤压。在我国炼油产能过剩状况加剧的情况下,大型独立炼厂的投产势必挤占原有独立炼厂的市场。目前国内炼油年产能在8亿吨左右,陆续还将有3亿多吨的产能投放,按照80%的产能过剩临界点与63%成品油收率核算,未来每年的成品油过剩量将达1.5亿吨左右,这对于同质竞争较为严重的小型独立炼厂来说,将产生较大冲击。

3. 炼油市场竞争愈加激烈,深加工装置仍需配套

独立炼厂已经成为中国炼油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尤其是随着中国石油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其发展机会更多。从发展势头看,当前国有炼油厂扩能步伐逐步放缓,而独立炼厂原油加工能力仍将继续扩张,未来国内成品油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

现代炼化工艺较为成熟,主要通过蒸馏、裂解、重组及精制装置产出成品汽、柴油等石化产品。起初,受资金及原料油品质限制,独立炼厂企业投建炼化装置并不是一步到位,存在着产业链匹配性较差的问题。由于一次加工和二次加工装置投资成本较低,装置同质化程度较大,三次加工装置的完善度较低。随着沿海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建设,独立炼厂企业逐步意识到提高自有装置的匹配度及完善化工产品深加工装置类型的必要性,纷纷通过建设连续重整等装置,打通炼油和化工的产业通道。2018年以来,包括鑫泰石化、鲁清石化、垦利石化、齐润化工在内的多家独立炼厂企业纷纷上马重整装置,山东独立炼厂已投产重整装置产能达1490万吨/年。加上目前最大的拟建连续重整装置——东营威联化学有限公司220万吨/年石脑油综合利用项目,山东独立炼厂重整装置产能规模将急剧扩张至2150万吨/年。

2019年,国内成品油全面升级为国Ⅵ标准,对于中国独立炼厂催化重整、加氢等装置以及生产工艺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国内原油及成品油管道等配套设施逐步完善,部分炼厂在原料及成品中的转运成本将继续降低。另外,中国独立炼厂积极寻求外部合作或抱团取暖,推进多元化发展,谋求企业转型,以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独立炼厂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在全国总体产能过剩的大环境下,独立炼厂与国有炼油厂的竞争将持续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