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中国物流园区(中心)及仓储设施发展状况
2018年,我国物流园区(中心)及仓储设施总体数量继续增加,专业化物流园区建设继续推进,物流园区空间布局逐步优化。尽管我国物流园区(中心)已具有一定的网络化运作能力,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仍有提升空间。此外,我国仓储面积继续平稳增加,随着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的发展,智慧仓库应用得到快速推广。
一、物流园区(中心)发展状况
(一)物流园区总体数量继续增加
2018年,我国物流园区总体数量继续增加。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编制的《第五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符合3个条件的规划、在建及运营的物流园区(16)共计1638家,比2015年第四次调查数据的1210家增长35.37%。在列入报告的1638家园区中,处于运营状态的1113家,占67.9%;处于在建状态的325家,占19.8%;处于规划状态的200家,占12.2%(17)。2018年,我国又有一批新的物流园区(中心)开工建设,如西藏领峰国际智慧物流园、香港国际机场国家智能物流骨干网枢纽分别于2018年3月和6月启动建设。
(二)物流园区空间布局逐步优化
我国物流园区的空间布局呈现“东多西少”的特征。截至2017年年底,东部地区已有75.7%的园区进入运营状态;西部地区随着近年来经济增速加快,也开始进入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快速发展期,规划和在建园区占比分别为15.9%和22.8%,高于其他地区。分省区来看,物流园区总数最多的三个省分别为山东省(117个)、江苏省(102个)和河南省(97个);运营园区数量最多的三个省分别为江苏省(91个)、山东省(86个)和浙江省(70个)。海南省、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等省区的物流园区总数较少,均少于10个(18)。
在国家相关规划的引导下,我国物流园区逐步向物流节点城市集聚,物流园区空间布局不断优化。2013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提出按照物流需求规模大小以及在国家战略和产业布局中的重要程度,将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分为三级,确定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29个,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70个。《第五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2018)》调查结果显示,全国1113个已运营的物流园区中有652个分布在一级、二级物流园区布局节点城市,占比58.6%;两级节点城市平均运营园区个数为6.6个,远高于非节点城市的1.9个。
(三)物流园区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
目前,我国物流园区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升。根据《第五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2018)》,我国园区信息化及设备投资占园区投资总额的比例的平均值仅为8.2%,其中,51%的园区信息化及设备投资占园区投资总额在5%以下。
在园区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方面,根据《第五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2018)》数据显示,约70.4%的园区建立了公共信息平台。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建立公共信息平台的园区占比高于西部和东北地区。但是,我国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的服务功能仍有提升空间。我国物流园区的信息平台功能仍主要集中在信息发布、货物跟踪、数据交换、物业管理等方面,支付结算、融资保险、ISP服务、企业建站服务等增值服务功能实现较少。50%的信息平台服务功能数量不超过4项,仅有11.6%的信息平台服务功能数量在10项以上。
(四)专业化物流园区(中心)建设继续推进
2018年,我国专业化物流园区建设继续推进。农产品物流园区(中心)和保税物流园区(中心)发展迅速。
多个农产品物流园区(中心)投入使用,一些地区的农产品物流网络结构不断完善。例如,2018年3月,黑龙江省最大公铁两用冷链物流基地——夏家冷链物流基地投入使用;10月,京津冀地区,《环首都鲜活农产品一小时流通圈规划》重点园区之一——河北保定“汇通公路港”物流园启动运营;11月,作为安徽马鞍山市重点民生工程和菜篮子工程的“中国供销·华东农产品物流园”开市交易,对拉动地方经济和服务三农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批新的保税物流中心相继通过验收或封关运作,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相关经济带或区域的国际物流运作能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2018年5月,云南昆明晋宁腾俊国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作;9月,黑龙江牡丹江保税物流中心(B型)通过验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5月,广东汕头保税物流中心正式封关运营;11月,福建翔福保税物流中心(B型)顺利通过验收。京津冀地区,11月,河北辛集保税物流中心(B型)通过联合验收。长江经济带沿线,湖北仙桃保税物流中心(B型)、江苏海安保税物流中心(B型)、安徽合肥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相继封关运营;11月,徐州新沂保税物流中心(B型)通过验收。
(五)智慧物流园区(中心)快速发展
在人工智能相关发展规划与政策的支持下,2018年,我国一些地区、企业,尤其是西部地区,加快推进物流园区智能化转型,一批新的智慧物流园区(中心)开始筹建或启用,为我国物流园区向网络化、智慧化运作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设施与信息技术支撑。例如,1月,京东亚洲一号青岛智慧物流园启用;菜鸟网络与西安方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西安打造智慧物流中心;3月,西藏领峰国际智慧物流园开工建设。
二、仓储设施发展状况
(一)仓储面积平稳增加
2018年,我国仓储总面积继续平稳增加,仓库竣工面积为3109.07万平方米,新竣工仓库面积比上年增加0.14%。2013—2018年中国仓库竣工面积及增长率如图3-6所示。

图3-6 2013—2018年中国仓库竣工面积及增长率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data.stats.gov.cn/)相关数据整理。
(二)冷库建设持续推进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鲜电商的发展,我国对冷库的需求快速增加,冷库建设持续快速推进。根据物联云仓仓库数据,2018年我国冷库总面积超696万平方米,较2017年增长约410万平方米,冷库面积占2018年仓库总面积的2.73%。按冷库资源的区域分布来看,我国冷库资源主要集中在华东、华中、华南地区,东北地区以及西部地区冷库资源相对较少(19)。
(三)智慧仓库在多地得到应用
2018年,随着电子商务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在仓库建设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尤其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许多企业新建或将原有仓库升级为“无人仓”,我国仓库的智慧化水平快速提升,仓储物流效率得到极大改善。如1月,全国首个跨境电商智能机器人仓库——北京跨境电商智能一号机器人库(简称智能一号)在北京亦庄保税物流中心建成(20)。8月,国美在广州与天津两地同时开始运营使用机器人“无人仓”,机器人拣货效率平均比人工提升近270%,作业时间整体缩短近30%(21)。11月,日日顺物流山东青岛黄岛智能仓完成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