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农学巨著”《齐民要术》
贾思勰
中国古代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华夏先祖不但躬身农耕,而且历朝历代都重视对农业问题的研究与技术总结。在中国古代的农学史文献中,《氾胜之书》《齐民要术》《陈旉农书》《王祯农书》和《农政全书》被称为中国古代的五大农书,其中被誉为“农业百科全书”的是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
贾思勰,生活于公元5世纪末到6世纪中叶,益都(今山东省寿光)人,南北朝时期北魏农学家。他所著的《齐民要术》不仅是中国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农学巨著,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
贾思勰出生的年代,正处于鲜卑族与汉族文明融合的时期,孝文帝死后,魏宣武帝宠任奸佞,朝政昏庸,导致经济衰落,社会动荡,民族矛盾激化,战乱频繁。曾做过高阳郡太守(今山东临淄)的贾思勰忧国忧民,决定编著一本总结当时农业生产技术的著作,来帮助统治者巩固政权,帮助平民百姓过上富足的生活。
为了编著《齐民要术》,贾思勰躬行实践、呕心沥血,游历今山东、河北、河南等省考察农业生产,从事农业生产实践,他亲自饲养过牲畜、栽种过粮食。
有一年,贾思勰到了并州(今山西境内),发现那里的芜青长得特别好,块根有碗口粗。他就向当地农民请教栽种方法,农民告诉他,这里的芜青从来都长得这么大,即使是从别的地方取来的种子,一年后,也会长得粗大起来。贾思勰从朝歌(今河南境内)买来大蒜种在并州,发现大蒜都变成了蒜瓣很小的百子蒜,情况和芜青完全相反。贾思勰反复琢磨原因,终于弄明白是因为土壤的质量不同,于是把得出的结论记载到《齐民要术》里。
贾思勰很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有一次,贾思勰养了一群羊,为了让羊多吃草,多长膘,他就开始使劲往羊圈里加草料。谁知道没过多久,羊却一头一头地死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贾思勰想来想去也找不出原因。后来他请教了有经验的老牧羊人,终于弄清了羊的真正死因,再加上自己的细心观察和大量实践,他最终总结出一整套养羊、剪毛、治疗羊病以及加工羊乳、制取酥酪的方法。贾思勰把这些技巧也记录到了《齐民要术》中。
《齐民要术》
大约在北魏末年(533—544),贾思勰耗费了数十载的《齐民要术》终于定稿。全书十卷92篇,共11万多字,涉及农、林、牧、副、渔等农业范畴,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中国黄河流域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对后世的农业生产有着深远的影响。《齐民要术》,“齐民”是指平民百姓,“要术”指谋生方法。这本“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农学名著,今天依然焕发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光芒。欧美学者称它为“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卓越的、杰出的、系统完整的农业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