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生气后无须自责
孩子要求写完数学作业找朋友玩,我说:“可以,你数学作业写完后和朋友玩15分钟,再完成英语卷子。”孩子开始哭闹,数学也不愿写下去了,我还是耐着性子和孩子平静沟通:“写完可以玩,今天如果不写英语卷子,那你打算什么时间完成英语卷子呢?”
孩子一直不说什么时间写,告诉我不用写,第二天不交,今天不想写。我听完后很生气,让他自己决定做还是不做,孩子告诉我“不做”,我没有说什么,只是离开他,去了另一个房间,接着,我听见他在书桌上摔笔,弄出很大的声音。
过了大概5分钟,孩子走出房间,把门口的装饰物使劲扯下来,扔到地上,接着又要去扯镜子上的气球,我冲出房间,踢了孩子两脚,满脑子充满愤怒,孩子哭诉我不让他玩,我也彻底崩溃了……
我和孩子说话,他压根不理我,我内心无限的挫败感涌上来,想出去透气,于是穿上鞋走出房门,出去后感觉不应该用这种方式一走了之,怕孩子以后生气也会直接出去,我就走楼梯上了一层楼,刚想站一会儿,冷静一下,听见孩子追了出来,他喊“妈妈”,我没有答应,他就进去了。两分钟后我进门,孩子正在给我打电话,看到我回来,他直接扑过来,我们俩抱在一起都哭了,此刻,我内心充满无助感和愧疚感,觉得自己特别失败,想起这几个月的努力,我更加难受了……
我们俩坐下来聊了一会儿,我给孩子道歉,他告诉我明天早上起来写作业,孩子还和我说:“我还是没有那么相信您,学校发生不好的事,不敢回来和您说。”我也告诉他:“不管发生任何事,你永远都是爸爸妈妈最爱的儿子。”
对于一些负面的情绪反应,我们可以不喜欢它,但不能忽视它,这些情绪反应都与自我信念有关,若要改变它,最重要的课题就是认清自己情绪反应的目的是什么,积极地去澄清它。上例中的妈妈发怒、责罚孩子之后,尽可能地运用与负面情绪相反的能量去打破负面情绪的恶性循环:发怒后减少自责,即使有自责也避免陷入沮丧,从而克服自己的愧疚感和挫败感,冷静处理,积极行动。最后,孩子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我还是没有那么相信您。”尽管如此,妈妈并没有介意,她仍然真诚地表达了自己对孩子的爱,因为她知道孩子会越来越相信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