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成本会计的工作组织

科学、合理地组织成本会计工作对建立成本会计工作的有效运行机制、保证成本会计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有效地进行成本会计工作,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加强成本会计工作组织,即建立健全成本会计机构,配备必要的成本会计人员,制定和推行合理的成本会计制度。

一、成本会计机构

成本会计机构是处理和完成成本会计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设置成本会计的组织机构,必须考虑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特点,适应成本会计工作的内容和目标,贯彻落实成本责任制,做到成本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有利于全面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一是成本会计机构必须与企业体制、企业组织机构和会计工作组织形式相适应;二是必须与企业的业务特点和规模相协调;三是必须体现精简高效的原则;四是适应成本会计工作的内容和目的,贯彻落实经济责任制;五是必须做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有利于全员成本工作的开展。

1. 成本会计工作的领导机构

在企业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成本会计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了成本会计工作的领导核心应是企业的最高管理当局。没有企业最高管理当局的领导、参与和支持,成本会计工作就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普通员工的成本意识是依靠最高管理当局对成本的态度和表率作用而逐渐培养起来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最高管理当局是“一长三师”组成的厂长办公会,厂长对企业的全部成本负责,总会计师、总工程师、总经济师应分别从经济、技术以及两者的结合上负责企业成本工作,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成本会计的领导机构所做的工作至少包括以下几部分。

(1)制定成本会计工作的目标和实现成本会计工作目标的具体策略。

(2)建立健全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机构,明确成本领导责任。

(3)审定和批准企业成本会计制度。

(4)审定和批准企业的目标成本、成本计划和费用预算。

(5)协调各部门成本会计工作中的矛盾。

(6)综合研究和决定各项重大的成本降低方案。

(7)批准成本奖惩制度,培育成本管理文化。

2. 成本会计的职能机构

成本会计的职能机构是从事成本会计工作的职能单位。一般而言,大中型企业应在专设的会计部门中单独设置成本会计机构,专门从事成本会计工作;在规模较小、会计人员不多的企业,可以在会计部门中指定专人负责成本会计工作。另外,企业的有关职能部门和生产车间,也应根据工作需要设置成本会计组或者配备专职或兼职的成本会计人员。

成本会计机构内部,可以按成本会计所担负的各项任务分工,也可以按成本会计的对象分工。这时,需在分工的基础上建立岗位责任制,使每一位成本会计人员都明确自己的职责,每一项成本会计工作都有人负责。

成本会计职能机构的设置及业务分工与企业组织管理体制有着密切的联系,通常有集中核算和分散核算两种组织形式。

所谓集中核算,是指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主要由厂部成本会计机构集中进行,车间等其他单位的成本会计机构或人员只负责原始记录和原始凭证的填制,并对它们进行初步的审核、整理和汇总,为厂部成本会计机构进一步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在集中核算的管理体制下,厂部成本会计职能机构是成本会计的综合部门,集中处理全厂的成本会计工作,具体包括:制定成本会计制度;负责成本的集中统一管理,为企业领导提供各种成本信息;进行成本预测和决策,编制企业成本计划,并分解下达给各部门和车间;实行成本控制,监督生产费用支出;准确地核算全厂产品成本;分析和考核成本计划执行情况;加强对车间、班组成本核算的指导和管理;总结和推广降低产品成本方面的先进做法和经验。除厂部成本会计职能机构外的其他成本会计职能部门,比如各生产单位,只负责提供原始的成本核算资料。这种核算方式的优点是:便于厂部成本会计机构及时地掌握整个企业与成本有关的全面信息;便于集中使用计算机进行成本数据处理;减少成本会计机构的层次和成本会计人员的数量。但这种工作方式不便于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各单位和职工及时掌握本单位的成本信息,从而不便于成本的及时控制和责任成本制的推行。

所谓分散核算方式,是指成本会计工作中的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由车间等其他单位的成本会计机构或人员分别进行。各级成本会计职能机构负责本单位、车间或部门的成本费用计划的编制、成本核算和分析等。成本考核工作由上一级成本会计机构对下一组成本会计机构逐级进行。厂部成本会计机构除对全厂成本进行综合的计划、控制、分析和考核以及汇总核算外,还应负责对各下级成本会计机构或人员进行业务上的指导和监督。成本的预测和决策工作一般仍由厂部成本会计机构集中进行。采用分散组织形式,可以使成本会计工作更好地与各单位、车间、部门的生产经营管理结合起来,使他们能够及时了解本单位的成本水平及其超降情况,从而更加直接有效地进行成本管理,但是却增加了成本会计工作层次和工作人员。分散工作方式的优缺点与集中工作方式正好相反。

企业究竟采用哪一种组织形式,要从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成本会计的目标出发,并根据企业规模的大小和经营管理水平等实际情况来决定。一般而言,大中型企业由于规模较大,组织结构复杂,会计人员数量较多,为了调动各级各部门控制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的积极性,一般应采用分散核算方式;小型企业为了提高成本会计工作的效率和降低成本管理的费用,则一般可采用集中核算方式。

二、成本会计人员

企业成本会计机构中,配备适当的品德优秀、业务精通的成本会计人员,是顺利进行成本会计工作,发挥成本会计职能作用的关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经营者,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发展既要依靠技术创新,也要依靠管理创新。成本会计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也要不断根据市场变化和竞争要求进行革新,从成本管理的内容、方法到手段都必须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要求。因此,成本会计人员应当立足企业,放眼市场,树立起强烈的成本经营意识和成本竞争意识,积极参与企业各项经营决策活动,在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基础上降低成本,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

成本会计工作内容丰富,程序复杂,业务性强,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如果没有专门的成本会计人员去完成这项工作,成本会计的目标就难以实现。成本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要求从事该项业务的会计师,应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我国对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未形成独立、完善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除了约束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守则外,约束其他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散见于各相关会计法规当中。会计法规中的职业道德规范只是约束会计人员的最低底限,无法替代独立的职业道德准则。西方国家对用于成本管理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较为重视,其职业道德规范也比较完善。譬如美国会计师协会曾于1983年发布了《管理会计师道德行为准则》,将管理会计师的15项义务归结为能力、保密、正直、客观等四个方面。管理会计师不应违反这些准则的要求。虽然我国对成本管理会计师职业道德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未能形成独立、完善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但是,国外较为成熟的职业道德准则,对我们而言,具有借鉴意义。

对于成本会计人员来说,首先,应具备从事成本会计工作的基本能力。这些能力包括:全面了解企业生产流程;熟悉企业成本的形成过程;熟知成本会计的一般原理与方法;具有持续学习以保持专业胜任的能力等。其次,成本会计人员应有较高的工作热情。从某种意义上说,成本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由于成本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实施成本控制,成本会计人员需要在企业领导、各管理层和一般员工之间做很多协调工作。由于影响成本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因素,又有技术因素和文化因素,既有有形的资财耗费,也有无形的精神耗费。这就要求成本会计人员不仅要懂会计和财务管理,还要懂经营管理,同时要熟悉企业生产流程。成本会计人员要深入生产现场,了解生产技术,掌握成本信息的生成过程,学会运用价值工程和成本竞争理论和方法,坚持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成本与效益相结合,使成本会计工作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现代成本会计工作不仅限于预算、核算与考核,同时还要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尤其要将预测和决策放在重要的地位,跳出仅仅负责成本核算的职责定位。因此,成本会计人员要熟悉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和方法,能够进行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和成本分析,具备过硬的岗位本领,跳出过去只管记账、算账的狭窄圈子,真正在企业发展中起到职能参谋作用。

三、成本会计制度

成本会计制度是组织和从事成本会计工作必须遵循的规范,是企业会计法规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地制定和执行成本会计制度是开展成本会计工作的首要条件。成本会计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成本会计制度仅仅指成本核算制度。广义的成本会计制度包括对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等工作内容所作的制度规定。

企业应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度,并以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和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有关规定为依据,体现市场经济的要求,满足宏观调控的需要,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和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具体要求,制定企业内部成本会计制度,以作为企业进行成本会计工作具体和直接的依据。

虽然各行业企业由于生产经营的特点和管理的要求不同,所制定的成本会计制度有所不同,但是,企业必须转变观念,从现代成本会计的角度研究成本会计工作中的问题,制定企业的成本会计制度,加强成本会计工作,以保证实现成本会计的目标。

制造业企业成本会计制度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有关成本预测和决策的制度。

(2)有关成本、费用预算的制度。

(3)有关成本控制的制度。

(4)有关成本核算的制度。

(5)有关责任成本的制度。

(6)有关成本报表的制度。

(7)有关成本分析的制度。

(8)有关企业内部结算的制度。

(9)有关成本考核和奖惩的制度。

(10)有关成本岗位责任的制度。

(11)其他有关成本会计的制度。

现代成本会计制度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但是成本核算是基础,因此,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是做好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前提。由于通过成本核算产生的信息既用于存货计价和损益确定,又用于生产经营决策和管理业绩评价,所以,成本核算制度的制定要以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为依据,需体现成本信息可比性的要求,满足宏观调控的需要,同时适应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

成本会计制度是开展成本会计工作的依据和行为规范,其是否科学、合理会直接影响成本会计工作的成效。因此,成本会计制度的制定,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在成本会计制度的制定过程中,有关人员不仅应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准则制度的规定,而且应深入基层做广泛、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在反复试点,具有充分依据的基础上进行成本会计制度的制定工作。

成本会计制度一经制定,就要认真贯彻执行,并且不能随意更改,需保持相对稳定性。但是,随着客观形势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化,成本会计制度应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以保证成本会计制度的科学性和先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