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交通运输年鉴.2017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陕西交通运输2016年十件大事

2016年,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省交通运输厅党组带领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科学办交通、合力办交通、勤俭办交通”,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建设,强力构建“大交通、大枢纽、大物流、大服务”的陕西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格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三个陕西”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经过遴选,现推出《2016年陕西交通运输10件大事》。

坚持规划引领 绘就“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蓝图

2016年,省交通运输厅坚持前瞻布局、规划引领,编制《陕西省“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提出“十三五”期全省要着重围绕“打造交通升级版,当好发展先行官”战略目标,实施“586”发展战略。《规划》总体呈“1+13+N”体系,即由1项总体规划和公路、铁路、民航、邮政、水运等13项专项规划共同构成,同步开展9项重大课题研究及《大西安立体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战略规划》《陕甘宁革命老区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等专题规划编制。《大西安立体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战略规划》以统筹大西安各种运输方式融合发展为导向,提出建设三级枢纽、四张网络、五个平台,为推进“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实施提供战略支撑。《陕甘宁革命老区交通运输发展规划》通过完善省际交通项目互联互通建设衔接机制,加快包括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在内的省际通道项目建设步伐。另外,编制了《陕西省“十三五”交通运输标准体系发展规划》,建立了初步覆盖公路、水路、城市交通等主要领域的交通运输标准体系,将进一步提升陕西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

完善体制机制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2016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工作,出台《关于加快构建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意见》,明确“十三五”期间要建立由省政府分管领导负责,省级相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的全省综合交通运输协调工作机制。由省交通运输厅负责具体工作和日常事务,整合、归并、理顺涉及交通运输发展的职责、机构、人员,建立统一、高效、负责的大交通管理体制,形成“一厅多局+专业企业”的大部门管理格局。省交通运输厅主动担责,探索建立“推进全省快递业发展协调联动机制”和“地方铁路联合监管会商机制”,跨部门协作成效显著;大力支持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深入研究陕西通用航空发展规划;积极推进邮政网点与运输“五级站”共用,加快农村偏远地区快递下乡到村。陕西省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初步建立,走在全国前列,作为典型代表在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

抢抓发展机遇 成立陕西省铁路集团 加速铁路规划、建设

2016年10月17日,陕西省铁路集团成立动员会在西安举行,省长胡和平向省铁路集团授牌。省铁路集团是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属大型国有企业,由省交通运输厅管理,主要职责是筹措铁路建设资金,推进高速铁路、骨干铁路项目建设,规划、建设、管理地方铁路,开发利用铁路沿线资源。成立陕西省铁路集团,对于加快构建陕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关中通城际、市市通高铁、快速通全国”的铁路建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12月16日,在省交通运输厅的支持及见证下,省铁路集团与光大证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发起设立首期陕西省铁路建设基金,首期规模300亿元,支持陕西铁路建设及相关配套产业发展。12月21日,包海线西安至延安至榆林高铁西延段建设动员会召开,标志陕西省“米”字型快速铁路网规划建设进入全力加速新阶段。

拓宽筹资渠道 战略融资1000亿元 加快区域路网建设

2016年1月28日,省交通运输厅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陕西省分行签订《关于农村路网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十三五”期间,省农发行将提供1000亿元意向性融资,通过项目前期贷款、流动资金贷款和中长期项目贷款等信贷产品,提供优惠利率,创新投融资模式等方式,满足陕西农村公路、干线公路网建设融资需求,共同推进涉农公路、水路、县域城镇道路和道路附属设施等交通工程建设。10月24日,省交通运输厅与省交通投资公司签订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政府购买服务协议,涉及农村公路建设项目8大类工程,改建、完善规模约2.4万公里。

聚力脱贫攻坚 公路交通建设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2016年3月17日,省政府召开推进交通脱贫攻坚暨加快高速公路建设会议,并出台《关于“十三五”持续加快全省公路建设推进交通脱贫攻坚的意见》,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坚决贯彻执行,精心组织实施,全年完成交通投资540亿元,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181公里,继续位居全国前列。延安至黄陵高速公路扩能工程(北段)建成通车,十车道高速公路直通延安。坪坎至汉中、山阳至柞水等7个续建项目快速推进,宝鸡至坪坎、平利至镇坪等8个项目顺利开工。集中开工119个2052公里普通公路项目,全年干线公路建成通车800公里以上,沿黄公路基本贯通,姜眉公路太白县城过境段等21个项目建成通车。农村公路改建、完善10000公里以上,新增通畅建制村609个,显著改善了边远、贫困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

坚持建养并重 全力助推路网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

2016年11月30日,省政府召开全省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会议,提出未来五年要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以打造智慧高速公路、美丽干线公路、小康农村公路为抓手,围绕“改革攻坚、养护转型、管理升级、服务提质”精准发力,努力实现公路养护管理规范化、养护生产机械化、养护技术绿色化、管理手段信息化、养管决策科学化。2016年,陕西省实施干线公路大中修、预防性养护954公里,创建美丽干线公路1076公里,省交通运输厅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先进单位”。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工作方针,坚持铁腕治超,公路平均超限超载率为0.12%,陕西治超经验得到交通运输部充分肯定。高速公路“入口称重治超、出口计重收费”、路面源头治超“一超四究”、大件运输省界高速入口审批等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9月21日,陕西省启动“车辆运输车联合执法”及“整治公路货车违法超限超载行为专项行动”,严格执行治超新规,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道路交通安全。

规范新型业态 深化改革 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

2016年,陕西省交通运输行业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出租汽车行业改革政策及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成立深化出租汽车改革领导小组,提出到2020年力争全省每个市县达到“4个具备”,即:具备体系完善的管理制度;具备职责明确的管理机构;具备功能齐全的综合服务区;具备监管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在服务方式、车辆配置和劳动关系等方面力争达到4个“100%”,即:100%实现巡游车提供电召、APP服务;100%提供电子支付;100%使用清洁能源、新能源车辆;100%实现企业与驾驶员签订多种形式的劳动合同或协议。《意见》明确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是:优服务、促改革、保稳定、强监管。主要内容包括:深化巡游车改革,加快转型升级;规范网约车发展,促进融合共生;提高服务能力,强化行业监管。

打造智慧交通 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更加方便百姓出行

2016年,陕西省交通运输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大数据、“互联网+”战略行动计划发展理念,推进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交通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建成部、省高速公路通信网,在巩固和提高高速公路ETC联网收费的基础上,将ETC收费推广至非封闭式收费公路,已在316国道汉中铺镇收费站、108国道渭南汉村收费站及蒲城尧山收费站投入使用,大幅提高车辆通行效率。省交通运输厅印发《关于促进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的实施意见》和《关于交通一卡通补助资金有关事项的通知》,安排省级专项补贴资金4000余万元,引导各地加快推进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工作。截至2016年底,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延安、汉中、韩城八市初步实现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出行时只要携带一张交通卡,就可以在不同城市、不同交通工具及小额支付领域使用,对方便群众出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快速采集运营数据,提高管理效率与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以学促做 行业作风明显改善 文明创建再创佳绩

2016年,陕西省交通运输行业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同做好全年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学促做、知行合一,不断增加交通运输供给能力,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和品质,切实当好服务三秦百姓的“先行官”。在纪念建党95周年和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各级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纪念活动,形成崇尚先进、争当先进、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全系统24人荣登中国、陕西好人榜,创建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单位”5个,“文明示范窗口”6个,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工人先锋号各1个。

续修精品佳志 忠实记录陕西省公路、水路发展改革进程

2016年,《陕西省志·公路志》(1991—2010年)和《陕西省志·水运志》(1991—2010年)正式出版发行。续修的《公路志》《水运志》采用述、志、记、传、图、表、录、索引等体裁,以志为主,全面、客观、翔实记述了1991—2010年20年间,全省公路、水运交通改革、开放、突破、发展的历程。两部志书除序、凡例、概述、大事记、前志概要、附录、索引和后记外,《公路志》设“公路规划设计、公路建设、公路养护、道路运输、科技与信息化、资金、公路与运输企业、行业管理、公路文化和人物”共10篇、37章、156节及7篇专记,全书约144.3万字;《水运志》设“地理与规划、航道、港口与渡口、内河运输、内河船舶、科技与信息化、机构、企业与社团、行业管理和人物”共9篇、25章、75节,全书约60.9万字,是反映陕西公路、水路交通运输阶段发展历史的重要资料性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