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框架
本书的总体研究思路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主要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1年、2013年、2015年和2017年四轮调查数据,并辅以外部收集的相关宏观统计数据,围绕家庭创业参与、家庭创业发展和家庭创业的信贷与税费负担等展开较为系统的数据分析,为我国家庭创业发展支持政策的制定提供经验依据。
首先,本书将研究对象界定为家庭创业。在我国,大部分小微企业的建立是以家庭自有财富为初始投资的。因此,本书主要以家庭为单位作为创业研究分析的微观主体。家庭创办的企业既有个体工商户也有法人小微企业,这使得本书研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和代表性。
具体地,由于微观数据缺乏,文献中对家庭创业活力和创业企业发展现状陈述甚少。据此,本书将基于大型微观数据分析我国家庭创业参与和我国家庭创业的市场进入与退出情况,并提出第一个研究问题即我国家庭参与创业对家庭经济福利和非经济福利是否有影响,即家庭的创业回报如何?该研究问题将具体评估家庭参与创业的货币回报和非货币回报,从而有助于揭示参与创业对家庭经济地位提升的重要作用,是全书研究的基础。对该问题的研究将在本书的第2章呈现。然而,给定参与创业对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经济福利的促进作用,为什么还有大量贫困或低收入阶层家庭没有参与创业?家庭创业的退出也会对家庭经济行为产生较大冲击。还有什么因素制约着家庭的创业参与和发展?基于此,本书还试图从人口统计特征、家庭经济特征等方面对此问题展开分析。考虑到信贷约束一直是文献研究中普遍认为的制约家庭创业参与的重要因素,本书还将在分析家庭创业发展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家庭因参与创业而具有的正规信贷需求情况和正规信贷获得情况,并具体分析多个因素的潜在影响,以揭示我国家庭创业所面临的信贷难问题的成因。
本书包含8个章节。各章节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第1章是全书的导论,该章主要在文献述评的基础上提出家庭创业的重要作用及文献中关于家庭创业作用的相关研究结论。然后,在此基础上,基于我国家庭创业发展现状,提出本书的主要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并就全书的研究思路进行了简要介绍。
第2章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两种方法探讨了我国家庭参与创业的货币回报和非货币回报。国内大量研究探讨了制约家庭创业参与的因素,然而鲜有学者探讨创业参与对家庭的影响如何。大量基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数据的研究从个体层面探讨了创业对个人收入水平的影响,且仍存在较大争议(Astebro, Chen,2014)。Dyer(2003)指出不以家庭作为研究分析主体就很难解释家庭创业企业的存在和发展,这是因为家庭创业企业的成立多以家庭自有资金作为初始投资。据此,第3章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1年、2013年、2015年和2017年四轮调查数据,以家庭为研究主体,从收入、消费、财富等多个视角实证研究了我国家庭创业参与的货币回报,从主观幸福感角度研究了我国家庭创业参与的非货币回报。考虑到家庭的异质性,第3章还依据创业动机将创业家庭划分为“机会型创业”和“生存型创业”家庭,依据雇员情况将创业家庭划分为“自我雇佣创业”和“自己是老板型创业”家庭,以分析不同类型的家庭创业的货币回报差异和非货币回报差异。这些异质性分析结果将有助于揭示何种类型的家庭创业对家庭福利水平的提升是更大的。
第3章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1年、2013年、2015年和2017年四轮调查数据分析了我国家庭的创业参与现状,以从总体上把握我国家庭创业的具体情况。具体地,本章从基本情况和经营情况两方面展开分析。其中,基本情况分析围绕家庭创业的区域分布、行业分布、组织形式分布、经营方式分布和创业动机分布展开;经营情况从家庭创办企业的经营年限、雇佣员工情况、工作时间、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和盈利能力展开。
第4章分析了我国家庭创业的群体特征,具体包括我国家庭创业的人口统计特征和家庭经济特征。对我国家庭创业的人口统计特征和家庭经济特征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了解我国参与创业的家庭主要是何种类型的家庭,并将有助于我们分析参与创业对家庭经济福利的影响以及参与创业是否会导致我国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第5章则将研究问题聚焦在家庭创业的动态变化上,即家庭创业的新增与退出。目前,社会各界主要关注家庭创业参与问题,而对家庭创业的存续发展关注不多。因此,本章在具体分析我国家庭创业新增与退出的基础上,将具体分析我国新增创业的家庭特征和退出创业的家庭特征。家庭创业的特点是经营权与管理权高度统一,自我管理、自负盈亏。家庭创业决策制定和小微企业经营管理发展是一系列资源的分配利用过程,这需要企业主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和金融技能。金融知识是否有助于促进创业?金融知识缺乏是否是导致我国家庭创业退出率较高的原因?据此,本书将借助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年和2015年两轮入户调查数据,研究金融知识对家庭创业的新增与倒闭的影响。本书运用Probit模型从新增创业和创业意愿视角实证研究了金融知识对家庭创业参与的影响,然后结合Probit模型和Cox比例风险模型研究了金融知识对家庭创业退出的影响。
第6章对我国家庭创业的信贷问题展开分析。本章基于中国家庭金融数据的分析表明,2011—2017年,我国家庭创业的正规信贷需求逐渐下降,家庭创业的正规信贷可得性水平在提高,但整体而言,家庭创业的正规信贷可得性水平并不高,还有近一半有正规信贷需求的家庭创业是没有获得贷款的。大量家庭创业没有正规信贷需求和大量有正规信贷需求的家庭创业没有申请贷款是导致家庭创业的正规信贷可得性不高的重要原因,而针对家庭创业的相关信贷扶持政策缺失引致的银行信贷配给不足是导致家庭创业的正规信贷可得性不高的根本原因。
第7章分析了我国家庭创业的税费负担及创业家庭对相关税费政策的认知,还讨论了税费负担对家庭创业发展的影响。
第8章是全书的总结与讨论。该章主要总结了全书的主要研究发现,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可能的研究问题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