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猫养猫全攻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猫科动物的前世与今生

猫因为颜值惊人、个性独立,深受人类喜爱,被当作重要的家庭宠物之一。但乖巧的猫咪并非天生如此驯服,最初,它们是由于捕鼠的本领和人类亲密接触起来的。虽然埃及人早早将猫驯养为宠物,但直到19世纪晚期,大量品种的猫才被人们繁育出来,并广受欢迎。

猫科动物的进化史

通过化石研究,我们知道在五千多万年前的始新世时期,猫科动物就已经出现了,在那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远古时代,人类还没有出现。面对危机四伏的自然环境和匮乏的食物,猫科动物们选择捕猎,在一次次你死我活的捕猎过程中,它们的行动逐渐变得更加敏捷,攻击力也变得更强。

猫科动物的整体形态是相似的:柔软的脊柱可以帮助身体最大程度扭动,在捕猎过程中大大增加了灵活性;修长的前肢和健壮的后肢可以帮助它们最大程度奔跑、跳跃和攀爬;锋利的尖爪在捕猎过程中像弹簧一样弹出,在必要时刻给予猎物最致命的一击;就连细长的尾巴都是不容小觑的,长尾的存在可以帮助猫科动物在奔跑时保持平衡,在战斗中给予敌人像钢鞭一样的重重一击。

猫科动物身上的各个部位都具有强烈的威胁性,这使得它们在恐龙灭绝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处于食物链的最顶端,并且像病毒蔓延般占领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当然环境恶劣的南极洲除外。我们现在已知的就有盘踞在非洲草原的狮子群、位居高原高寒地带的雪豹、占领亚马逊流域的美洲虎和处于热带雨林的各种老虎,它们都是猫科家族的一员。

最早的猫亚科动物出现在大约940万年前,是在亚洲产生的亚洲金猫谱系,这些猫科动物现在主要生活在中国与印度的边界、中国与缅甸的交界和东南亚等地区。大约在670万年前,生活在北美洲的猫科动物进化出了美洲金猫谱系,这一谱系分化出了美洲猎豹属和美洲金猫属两个种类。其中美洲金猫属中的一部分,例如美洲狮和细腰猫等,进入南美洲并且延续至今,美洲猎豹中的一部分进入旧大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前,非洲、亚洲和欧洲的统称)生活,它们是现在非洲猎豹和亚洲猎豹的祖先。大约在620万年前,北美洲产生了新的谱系——豹猫谱系,它们和猎豹以及美洲金猫谱系的祖先一起进入旧大陆。

大约在340万年前,回到旧大陆的猫谱系祖先中的一部分猫,从它们的原始族群中脱离了出来,并且迅速扩张到了非洲的大部分地区和亚欧大陆,脱离出来的这部分猫谱系中的一支名叫亚洲野猫的猫科动物,在1.8万年前就被以色列等周边地区的人类驯化,并且帮助人类捕捉啃食粮食的鼠类等动物。这支亚洲野猫的动物们就是现在家猫的祖先。

据有关科学研究,猫科动物的繁衍相对分散,它们喜好独居的特性有可能取决于他们对食物的要求和需求。众所周知,不论哪一种猫科动物对肉食的痴迷总是坚定不移的,它们几乎做到了无肉不食和无肉不欢,就连可爱的猫都是以肉食为主,这可能就是所有猫科动物最大的相似点了。

肉食容易消化且富含脂肪和蛋白质,能够满足猫科动物日常较大的消耗。在电视节目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猫科动物成功捕猎后,哪怕筋疲力尽也总会将它的猎物搬运到树上或草丛等较为隐蔽的地方才会食用,它这么做应该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原因可能是猫科动物对蛋白质的需求比其他科的动物要多好几倍,需要一个不容易被打扰的地方来安静地进食;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成功捕猎后的猫科动物在防备它的“同族兄弟姐妹们”或者其他的肉食动物,为了避免食物被掠夺和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它们会选择将食物放在较为隐蔽的地方。

猫科动物就这样占据食物链霸主的地位几千万年,直到400多万年前人类的出现。我们猜测:猫科动物的进化史是否和人类息息相关?在食物匮乏、资源短缺的远古时代,人类还没有捕猎工具,狩猎技巧不足,相比拥有高效捕猎能力的猫科动物,相差可不是一点半点。运气差的人甚至会成为大型猫科动物填饱肚子的食物。

就这样经过几百万年的进化与蜕变,面对龇牙咧嘴的大型猫科动物,人类逐渐开始有了抵御和反抗危险的能力和经验,很少会像最初一样被大型猫科动物吓得落荒而逃甚至被开膛破肚作为美味。

伴随着人类族群的不断壮大、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和捕猎工具的进步,人们开始学习开垦良田和抓捕大大小小的猎物。人类的猎杀行为,减少了大型猫科动物的食物来源,人类和猫科动物在这一时期属于生存资源的竞争者。通过多次大大小小的争夺和对峙,人类有了与它们一争高下的资本,甚至运用“围剿”方法,在斗争中逐渐趋于上风。

大部分猫科动物不同于人类,不喜欢聚居并且领土意识极为强烈,它们喜欢独来独往,黑暗的夜间是它们亢奋的时刻,昏暗的环境是它们狂欢的乐园。我们不禁好奇,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拥有高效抓捕能力的猫科动物,是怎么样成为了我们家庭的一份子?甚至让我们心甘情愿成为“猫奴”了呢?

在约公元前7000年前,人类开始和猫科动物建立互惠互利的关系。当时由于种植业发达,农业兴旺,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储存粮食的区域,为小型啮齿动物提供了安逸的生存环境,例如老鼠。这些小型啮齿动物无孔不入,但却是小型野猫的最佳猎物,于是人和猫科动物的互惠互利开始了。小型野猫通过抓捕老鼠可以获得丰富的食物,而人类减少了小型啮齿动物糟蹋粮食的困扰。野猫在消灭了烦人的啮齿动物后,人类有时会送给它们一些食物,甚至它们会受到人类的赞赏和鼓励。就这样,一部分易于驯服的野猫被大家逐渐接受,于是就产生了最早的半驯化猫群体。

有研究发现,现在的家猫可以认为有很大可能是遍布在南亚、非洲和欧洲的小型野猫的后裔,在这片宽阔广袤的土地上,逐渐演变出了无数个野猫的亚种群。它们根据当地气候的不同和环境的差异,外观也有所区别。例如生活在寒冷北方的野猫有着厚厚的皮毛和粗壮的身躯;生活在温暖南方的野猫身躯娇小,皮毛上还有好看的斑点;非洲野猫则是身材匀称,有着修长的四肢和长长的耳朵。

从世界范围来观察猫的驯养史,应该不会早于公元前七千年。但在公元前九千年前以色列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过猫的残骸,在四千年前巴基斯坦的印度河遗址中也曾发现过猫的残骸,甚至在地中海的塞浦路斯岛上同时发现了八千年前的老鼠和猫的残骸。研究人员在埃及曾经发现了三四千年前关于猫存在的痕迹,埃及人则把猫的形象雕刻了下来。

狸奴与猫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猫是“腊祭八神”之一。有学者认为,中国开始训猫养猫的时间大约在两千多年前。当然,最初养猫的原因还是看重猫抓捕猎物的能力。

直到中国唐宋时期,也就是一千三百多年前,人们才淡化了猫的狩猎功能,使它重新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渐成为可以给予人们陪伴的宠物。从唐宋时期开始,人们对猫的喜爱就一直延续至今。更有趣的是,猫被人给予“狸奴”的称号,可见人们对猫的喜爱和猫的通灵之处。可是狸和猫究竟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人们称猫为狸奴?

明朝末年张自烈在《正字通》中明确指出:“家猫为猫,野猫为狸。”近代的尚秉和也在《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这本书中明确指出,狸和猫性情不同,前者凶狠,后者温顺。他认为性情不同的两种动物,是汉代逐渐废狸而养猫的主要原因。

在长沙马王堆中出土的文物中,也有猫的身影。我们发现其中总共刻画了39只猫的形象。这些猫尾巴修长、身体浑圆,圆形的脑袋和眼睛格外讨人喜欢。文物上刻画的猫的形象温顺可爱,应该是被驯化之后饲养的家猫,这些家猫不仅有抓捕老鼠的能力还是人们的宠物。

在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中,不乏出现猫的身影,他写下很多关于猫的诗歌。当时不仅有人写猫、画猫,还有人相猫。其实西汉的刘向就曾在《说苑》中写道:“骐骥碌骈,倚衡负轭而趋,一日千里,此至疾也,然使捕鼠,曾不如百钱之狸。”大概意思就是说花百钱就可以在集市上面买一只捕鼠用的狸猫,这句话从侧面证明了养猫和用猫捕鼠在当时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了。

不管猫和狸的性情如何,人们驯养它们的主要目的还是抓捕老鼠。从唐宋开始,驯养家猫就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了。

陆游曾经在《嘲畜猫》中慨叹道:“但思鱼餍足,不顾鼠纵横。”在《岁未尽前数日偶题长句》中也提道:“榖贱窥篱无狗盗,夜长暖足有狸奴。”大概意思就是说,陆游在晚上睡觉的时候,需要猫来暖脚才能睡着,可见那时候猫和人们的生活就已经密切相关了。

猫一直深受喜爱可能是因为猫可以与人沟通,一般不会主动攻击和杀死主人;猫的寿命较长,不会轻易死亡,主人的情感可以得到寄托;猫的体型较小,不会占用太多的食物资源并且没有太大的异味;猫还有看家和捕鼠的能力,在生活中有实用价值。

就这样,被戏称为“狸奴”的家猫一直被人们喜爱,同时作为宠物一直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