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4 功率提供
2.4.1 发动机曲线
在讨论功率传递前,先简单介绍功率提供。本书所讲功率仅指传统内燃机的输出功率,混合动力汽车的功率在此不讨论。
对内燃机来说

式中 Pe——等效发动机功率;
MM——发动机转矩;
ω——角速度;
nM——发动机转速。
式(2-13)是从计算角度来确定发动机输出功率的。
图2-52所示为两种不同发动机的全负荷曲线。

图2-52 两种不同发动机的全负荷曲线
图2-52中假设了一个虚拟的发动机,该发动机具有完全线性的特性:随转速的增加,功率和转矩都恒定成比例增加。另外两种发动机的最大转矩仅在一个确定的转速下出现。运动型发动机的功率可以相对提升到很高的值,直到很高的转速才跌落,转矩也较平滑,可以延续到8000r/min以上。而普通的量产发动机,功率和转矩到了一定的转速后则较快跌落。
2.4.2 驱动力图
所有汽车发动机的功率输出都只有一个目的:克服行驶阻力,其结果就是提供车辆行驶所需的驱动力和转矩。图2-53所示为车速和驱动力的关系图,概念性地展示了驱动力随车速升高的关系,以及爬坡能力的变化。图2-53中的数字2部分是非稳定状态,此处阴影区越小越好,以保证动力传递的平滑。

图2-53 驱动力曲线
①—仅采用快速离合 ②—非稳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