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结果研究:以“社会互构论”为理论视角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名家点评

吴鲁平等著《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结果研究——以“社会互构论”为理论视角》一书,在某种意义上说,标志着我国青年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在实现社会科学理论与青年主体两者结合上,跨出了明显的一大步。这是本书的学术价值之一。

该书注意用开阔的理论视野来研究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问题。该书作者选择以社会互构论为主的视角以及全球化理论的视角,尝试突破传统政治社会化研究中系统论与建构论的片面性,突破在政治系统和个体之间做出非此即彼选择的两难境地,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视为个体与政治系统相互建构和型塑的过程。这使得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的分析更有学术的说服力,更有世界眼光,并使这种分析在理论上站在了国内国际学术的前沿。这是难能可贵的。

该书看重通过调查研究来获得经验材料,设计了自己的抽样框,实施了实地调查。这使得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的分析,既有立足现实的现实感,又有高于现实的超越感,从而能够为改善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的教育、引导提供现实依据。

综上所述,本书是一本学术意义和实际意义兼具的著作。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一级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 郑杭生

政治社会化事关人们政治价值和政治认同的形成,对政治社会化的结果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国民的政治素质和政治态度。大约20年前,我曾主持一项国家课题——中国公民政治社会化研究。当时的一些惊人发现至今仍记忆犹新。例如,我的问卷调查发现,仅27%的公民知道什么是“人民共和国”的含义。此后,我一直留意国内学者在政治社会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吴鲁平教授这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结果研究——以“社会互构论”为理论视角》书稿,是目前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它集中关注大学生对中国现存政治制度、政治主体和政治参与的基本认知,材料丰富,信息量大。如果想了解当代中国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的政治取向和政治认同,进而更深入地了解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那么,此书便可提供难得的参考。

——中共中央编译局 俞可平

社会与个人的关系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社会化则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书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通过收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定量分析,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现象。作者在参考与借鉴国外相关量表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开发了中国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测量量表。其测量维度与指标都根据试测和实测数据,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进行了严格的探索、筛选和验证,为客观呈现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结果提供了科学的保证。这是本书的一个突出亮点。同时,作者突破了社会学研究传统中结构范式与行动范式的约束,以“系统-个体”互构的理论模式展开研究,辩证地探讨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结果及其影响因素,给人以新的启发。此外,作者把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放到当今全球化背景下进行研究,在回应现时代的要求中推动社会化的研究,将深刻的政治社会化理论与丰富的实证材料很好地融入这项研究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该书是一本值得我们细读与思考的新作。

——南京大学教授 风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