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社会工作评论(2016年第1期/总第1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卷首纪事

广州社会工作发展与广州社会工作评论

谢俊贵[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贡献以来,广州市社会工作的快速推进和长足发展,其情势可谓有目共睹。2007年上半年,中央“八部委”调研组赴广东省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我和中山大学的贺立平老师、广东商学院[2]的谢泽宪老师等几位学者,有幸由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指派参加了该调研组的调研活动。通过参加这次调研活动,我感到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的春天真的来到了!

当时,我们几位学者主要参加了广州调研。由于我本人就是广州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工作专业的一名教师,顿觉自己已与广州社会工作事业联系到一起。以后的几年时间里,不仅我本人,我们广州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工作专业的每一位教师,都紧紧地拴在了“广州社工”这一根“新兴事业”的红线上,从而不时关注和积极参与到广州社会工作发展的方方面面,以至于对广州社会工作发展的一些大事,可以说是记忆犹新。

根据党管人才原则,广州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最初由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牵头。为了摸清广州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家底,提出广州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和策略,2008年市委组织部联合广州大学社会学系开展了“广州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调查研究”,形成了广州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报告。报告提交到中共广州市委,市委领导要求转化为政策,大力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此乃广州社会工作发展的大事之一。

广州社会工作发展的第二件大事,是社会工作领导机构、管理机构的建立。2008年10月,广州市成立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2009年初,广州市民政局设立社工处,负责全市社会工作的行政管理。为了推进社会工作的行业自治和行业管理,在广州市社工办和广州市民政局社工处的指导下,2009年5月,广州市成立了社会工作协会。2011年,广州市进一步成立社会工作委员会,负责研究和统筹处理社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广州社会工作发展的第三件大事,是广州市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的试点推进。2009年,广州市通过申报和专家评审遴选了2009~2010年度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深化试点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33个,开始了推进社会工作发展及其人才队伍建设的历程。为了保证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顺利进行,2010年,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发展的意见》以及五个配套文件(称为“1+5”文件)。

广州社会工作发展的第四件大事,是推进社会工作与基层社区服务的有机结合,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2010年底,广州市学习借鉴我国香港、新加坡等地经验,在20个街道开展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后改称“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2011年7月,中共广州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做出全面推进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工作的部署,要求到2012年每个街道至少建成1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截至目前,广州市所有街道都有了家庭综合服务中心。

广州社会工作发展的第五件大事,是加大对社会工作服务的投入。2014年3月,“广州市投入3.2亿元向社工机构购买165项公共服务,服务人群拓展到来穗外国人和广州农村居民”被列为2013年广州地方志十件大事之一。截至2014年,全市共有155个街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开业运营,其中全市129个街道共建成138个,16个镇建成17个,基本实现街镇全覆盖。2008~2013年全市投入购买社工服务财政资金累计7.7亿元,投入资金规模居全国第一。

广州社会工作发展的第六件大事,是广州社会工作研究的发展。2012年,在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的推动下,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办遴选了一批市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其中与社会工作发展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有5个。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遴选中,由广州大学申报的“广州市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受到特别重视,不仅成为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而且被确定为第一层类的研究基地。

广州社会工作发展的第七件大事,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茁壮成长。2008年,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举办了大规模的培训班,培训社会工作者数千名。2009年,市社工协会开办了社会工作督导培训班,截至2015年共举办5期。2014年,广州大学获社会工作硕士(MSW)专业学位授权点。2015年,经省民政厅批准,广州大学成为“广东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育基地”,为广州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打下了更好的基础。

广州社会工作已经历八年的发展历程。这八年,广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迅速发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要成绩。然而,作为新生事物,广州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更多的是“摸着石头”过河,它需要得到社会实践的检验,需要得到专家学者的评点,需要得到他山之石的借鉴,更需要得到学术理论的指导。《广州社会工作评论》集刊就是广州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及其相关学术与实务机构为了满足这些需要而联合编辑出版的。

虽然本集刊叫《广州社会工作评论》,乍看起来是一个评论广州社会工作的集刊,然而,编辑出版者的意图却不尽如此。正如“广东社会科学”并非只研究广东的社会科学一样,“广州社会工作评论”也不只研究广州的社会工作。在这层意义上,“广州社会工作评论”可以理解为“社会工作评论”这个刊物是在广州编辑的。正因为如此,《广州社会工作评论》集刊,不仅热诚欢迎广州之外的专家学者赐稿,而且期盼讨论广州之外社会工作的稿件。

《广州社会工作评论》的编辑出版,也许将成为广州社会工作发展的第八件大事。然而,举办一个集刊说起来容易,真正办好就不容易了。它需要作者、编者、读者的共同努力。就作者来说,他们的研究创新以及他们提供的作品,是办好这本集刊的关键。就编者来讲,工作的努力与否,肯定会影响集刊的质量。至于读者,他们对这本集刊是否关注,是否愿意读之,是否愿意引之,对作者和编者都是一种检验。我们期盼三者的有机结合,协同办刊。


[1] 谢俊贵,南京大学法学(社会学)博士,现任广州市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主任,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教授,社会统计与社会政策专业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研究。

[2] 广东商学院已于2013年6月更名为广东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