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立法与司法实务探讨:“反对针对妇女暴力高层论坛”论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在“反对针对妇女暴力高层论坛”上的致辞

谭琳[1]

尊敬的各位专家、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全国妇联和联合国人口基金联合举办“反对针对妇女暴力高层论坛”,目的是分享全国妇联和联合国人口基金反对针对妇女暴力项目的成果,就反对针对妇女暴力方面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反家庭暴力立法中需要体现的相关内容进行研讨,推动将相关研究成果纳入反家暴立法视野,为立法提供参考依据。我首先代表全国妇联向与会的联合国驻华机构代表,向来自公、检、法、司、卫计委、民政、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全国妇联等相关部门的代表,向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女子学院、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等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明年是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20周年,也是中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提出20周年。回顾这20周年,中国社会进步最快的领域之一就是反对针对妇女的暴力,特别是反对家庭暴力。这些进步反映在各个层面:既有理念观念进步,也有立法的进步,还有预防和干预的实践创新。目前,中国已有29个省区市制定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法规和规章。我前不久在湖北做基层调研时,所到之处,接触到的党政主要干部、社会组织、公检法司、社区的工作人员和妇女群众没有人再跟我说,打老婆是家里的事,社会不能再管。大家都认为,家庭暴力需要立法,需要社会管理,我觉得这样的状态来之不易,是大家多年来辛勤工作的成果。目前全国人大、全国妇联,全国人大法制办正在合作推动全国的反家庭暴力立法。在此进程的关键时期,我们召开这次高层研讨会,发挥专家的资源优势,对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法律政策,特别是反对家庭暴力的立法议题展开讨论,对于拓展和深化我们对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认识一定会有所助益,同时也有利于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为国际反对针对妇女暴力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经验与借鉴。

针对妇女的暴力,侵犯妇女人权,践踏女性的人格与尊严,是阻碍妇女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障碍。反对针对妇女的暴力,促进性别平等,是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国际社会优先关注的领域。1999年,联合国将每年的11月25日确定为“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2008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提议从2008年到2015年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共同努力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的行动,呼吁各国政府、民间社会、妇女组织、媒体和联合国系统共同努力,应对针对妇女的暴力问题,以给妇女一个安全的世界。

在这一背景下,联合国人口基金和全国妇联积极行动,于2006年联合启动了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项目,并于2008年下半年在湖南省浏阳市和河北省承德县进行试点,建立性别平等实验基地,以研究为基础,行动干预为手段,努力推动反对针对妇女暴力运动的创新发展。几年来,在联合国人口基金、全国妇联以及试点地区政府和项目人员的通力合作下,反对针对妇女暴力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明确政府责任,为预防和制止针对妇女的暴力提供法律保障。两个试点地区先后出台了《关于预防和制止针对妇女暴力的决议》,以新的视角和国际理念明确了针对妇女暴力的定义,成为中国首个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地方法规;下发人身保护令,加强了对暴力受害妇女和儿童的保护,并将反对针对妇女的暴力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二是针对受暴力侵害妇女的多种需求,创新具有本土特征的援助受暴妇女模式,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以热线平台和高危案件联席会议为载体的多部门合作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转介服务机制;尝试建立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数据信息平台,为预防和制止针对妇女暴力提供政策和行动依据,提高多部门转介服务的效率。三是通过一系列教材的开发和培训,使公检法司和各部门热线咨询人员为受暴妇女提供专业化服务的能力明显增强。四是多种形式的宣传倡导增进了民众的性别平等意识。2012年的基线调查结果表明,试点地区针对妇女暴力的发生率下降,维护了受暴妇女的合法权益。五是将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国际经验和项目化的运作方法与妇女工作紧密结合,推动了妇联工作的创新发展,妇联干部的维权能力明显提高,妇联组织在地方上的影响力与凝聚力进一步提升。这表明反对针对妇女暴力项目的有益探索和尝试,不仅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同时也为国际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事业提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鲜活经验。

反对针对妇女的暴力是维护妇女人权的重点关切领域,是全国妇联长期不懈的重要维权工作。妇联的工作重点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源头参与,推动各项法律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二是联合社会各方面协同努力,共同开展反家暴工作;三是立足基层,开展各种形式的反家庭暴力的社会服务。回顾中国在反对针对妇女暴力领域取得的进步与成就,我们感到备受鼓舞和激励,但也清醒地认识到制止对妇女的暴力和实现性别平等仍面临许多挑战,有待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特别是伴随中国社会的快速变迁,社会流动的加剧,市场化和商业化的冲击,网络文化的迅猛发展和现代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针对妇女的暴力形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呈现出更加复杂甚至蔓延的趋势。家庭暴力依然是难以根除的社会毒瘤;农村留守妇女和在校女学生遭受性侵害的案件时有发生;农村老年妇女、残疾妇女等群体遭受不同形式暴力侵害现象依然存在;对女性的性骚扰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网络暴力对女性的恶性影响仍很突出。这些犯罪行为不仅侵害了广大妇女的人权和合法权益,而且对她们的身心都造成了极为严重的伤害。因此,结合新形势下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重点难点问题,从多学科的视角对针对妇女的暴力问题进行研究,深刻分析和阐释针对妇女暴力产生的社会机制,加深对政府和妇联等社会组织以及社会公众在反对针对妇女暴力中责任的认识,探讨警察干预、司法干预、医疗干预等方面的有效模式,密切联系当前我国维护妇女权益的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不仅是推进中国完善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相关法律和政策的需要,也是广大妇女和社会大众的需要,更是专家学者和妇女维权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担当。我相信大家一定会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集思广益,为推进中国相关法律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探讨有效保障受暴妇女权益的综合干预模式,深化对针对妇女多种暴力形式的研究,营造有利于妇女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联合国机构、政府相关部门和妇女组织的合作与交流,深化项目研究成果,总结和推广项目经验,为“给妇女一个没有暴力的世界”做出应有的贡献!


[1] 谭琳,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中国妇女研究会秘书长,妇女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