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文学研究70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2000年以来的中国文艺理论研究

2000年前后,文学基本原理研究常常处在创新乏力的焦虑中,人人似乎都对现状不满意,却又无人能破局开新篇,这种状态,姑且称之为“波澜不惊”。与此形成对照的是,西方文论的译介和研究屡有创获。虽少有改革开放初期那种轰动性成果频频涌现的场面,却也时或有些令人乐于一见的成果面世,特别是西方文化世纪性回顾与反思类的著述,充分地显示了研究者们的实力和实绩。随着网络技术不断渗入的国际文艺思潮,仍在悄悄地改变着中国文论的当代形态,如新媒介美学和数码文论的译介,可谓是上述“暗潮涌动”的例证之一。古代文艺理论的现代转换问题依然困惑着世纪之交的“忧思者”,有关这一话题的探索与争鸣至今时有反思性的回声。与此相关的另一个问题,即对文艺理论现代性问题的追问和探析,一直是理论家们津津乐道的前沿问题。至于长期以来引领风骚的“文化研究”或“文化批评”,在世纪之交昂首挺立的强劲势头十余年不见消退迹象。此外,对全球化背景下文艺理论的发展与未来的关注,“网络文学”的异军突起及其对传统文论的挑战,“休闲文学”的再度提出和引起的争鸣,“生态文学”的闪亮登场和文艺理论界的回应等,在21世纪的中国文艺理论领域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