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技术转移的空间演化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摘要

构建符合科技创新规律、技术转移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是服务于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本书立足于《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关于加快建设国家技术转移体系的重大关键要求,着眼于技术转移空间研究较为薄弱即创新空间研究亟待突破等理论现实问题,围绕“什么是”“如何研究”“现状如何”“有何作用”等一系列关键问题展开系统性的研究,一方面建构了城市技术转移研究的理论框架,另一方面也从专利转让的视角对中国技术转移的现状格局、网络结构、演化过程、市场体系和空间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中国城市技术转移活动高度遵循宏观上的空间集聚规律和微观上的地理邻近效应,主要表现在:首先,中国技术转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长三角、京津和珠三角地区是中国城市技术转移最为活跃和频繁的地区。其次,中国技术转移中心(城市)在空间上高度集聚,表明技术转移并不会在区域上形成空间塌陷效应,存在多个技术转移中心在区域内部共存的现实证据。第三,地理邻近性是中国城市技术转移结构差异和网络连接的空间机制。(2)技术差距是中国城市技术转移网络演化的动力与拓扑连接机制,也是中国统一技术转移体系和技术交易市场形成的内在原因,主要表现在:首先,由大城市主导并推动的中国城市技术创新体系演变,使得中国城市技术转移体系的演变也由少数大城市主导并推动。大城市的“大”一方面体现在城市技术创新能力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上。其次,中国城市技术转移网络中的拓扑关联机制没有形成强的邻近选择偏好性,而是呈跳跃态、跨层次进行转移。最后,基于技术差距的拓扑连接机制使得大部分城市直接选择与技术转移核心城市(北京)进行技术转移,全国统一的技术转移市场体系正在形成。(3)“速度”不是技术转移中最为重要的维度,中国技术转移在速度上可能存在一个“阈值”,以2年最为合适。同时在城市群尺度上,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这三大城市群在技术转移视角下的区域一体化皆未实现,其中长三角和京津冀正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而珠三角城市群却相向而行。三大城市群中,混合型和外流型的城市数量在不断增加,意味着三大城市群的技术流动越来越多地跨越边界,区域内技术转移网络越来越无法满足城市群的技术发展需求。

关键词:城市技术转移;时空格局;演化机制;市场体系;空间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