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元宵(中华传统节日诗词故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编者的话

中华传统节日以宏大丰富的内容、绚烂缤纷的色彩展示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壮丽画卷,寓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在我国古代诗词中,与节日有关的作品数量可观,佳作迭现。这些古代诗词以其独特的形式记载了节日习俗的特点,生动地反映了古代人民过这些传统节日时的情形和心情,充分发掘了传统节日的意义,给予传统节日更为丰富的人文情感,丰富了传统节日的内涵,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爆竹声中一岁除”(王安石《元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等节日名句更是家喻户晓。

2006年,《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明确指出,“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同时,把文化部申报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正式纳入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

2008年4月1日,中共上海市科技教育工作委员会、市教委也发出了《关于在本市大中小学广泛开展传统节日教育的通知》。《通知》指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

2017年,农历丁酉年春节前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简称《意见》),为中华儿女最看重的这一传统节日,增添了一分带有文化亲情的色彩。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意见》对增强传统文化生命力、影响力,意义重大。

《意见》坚持创造性变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以此来滋养文艺创作、并将其融入生产生活。根据这一精神,政府将实施一系列继承发展工程,如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加强国民礼仪教育,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进校园,以及推动中华传统节日振兴工程等。

为弘扬民族精神,推动传统节日教育,我们编写了“中华传统节日诗词故事”系列丛书,其中既包括了历代优秀的节日诗词,又介绍了与节日诗词有关的诗词故事,包括节日风俗、诗话词话和文人轶事等。

如果本书能够满足读者需要,在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中,尽其微薄之力,能让优秀传统节日文化活起来,传下去,我们将深感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