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伦琴
X射线之父
透视全世界的物理学家

威廉·伦琴是个德国大胡子机械工程师和物理学家,他因为成功探测到了伦琴射线(就是今天每个体检的人都体验过的X光射线),成为了第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

1845年3月27日,伦琴出生于普鲁士王国时代的商人家庭,家里有个纺织厂,后来移居荷兰。

伦琴小时候没什么大神光环,略显平庸甚至高中还很倒霉:由于在课堂上调皮的同学画了一幅老师的漫画,逗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老师却误以为是他画的,伦琴成了“背锅侠”,就这样莫名其妙被开除了。


连个高中学历都没混上的伦琴,没办法只好去当旁听生。
直到后来考上了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他才算上了大学,因为人家不要高中毕业证就肯收他。
大学毕业后他进入苏黎世大学深造,拿到了博士学位。


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一位著名的教授孔特尤其欣赏伦琴,他是伦琴的大贵人。
伦琴从此长期跟着教授混。
他先是在孔特教授的实验室里做助手,后来又跟随他去了维尔茨堡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
总之,小伙子认真努力又有才华,不愁找不到工作,绝对不用“无奈”回家接班做“伦总”了,有钱人的生活就是那样的乏味。

牛人是只要给他个机会,他自己会“开挂”。
从1874年开始,伦琴先后成为斯特拉斯堡大学的讲师、物理学教授,1879年又被提名济森大学的物理学讲座教授,这个讲座教授可以理解为今天的学科带头人。在这里,他主要研究“光”和“电”的关系。
到了1888年,他已经任职维尔茨堡大学的物理学讲座教授了。

伦琴在维尔茨堡大学的时候,1895年的一天,他还在实验室里研究真空管中的高压放电效应,观测的时候为了方便就拿了块纸板挡住光线。
很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管子射出的阴极射线是看不见的,但是纸板上却发出荧光。
伦琴很纳闷,琢磨着总不能是灵异事件吧?

于是他找来另外一个玻璃壁更厚的试验设备,加上各种各样的化学材料及物理材料来回测试、对比、研究,不知道折腾了多少遍,一门心思就想研究明白到底怎么回事,但始终无法用现有知识解释这个诡异的荧光。

伦琴推测自己可能是发现了一种新的射线。
于是在1895年11月8日这个快乐的星期五,他决定从头开始认真研究下这个新现象,从此有家不回,就在实验室里连吃带住过日子了。
他在小本子里暂时称之为“X射线”,X就是未知,直接翻译就是“啥也不知道”射线。

这个射线似乎能穿透一切,伦琴不厌其烦地用无数种材料一个接一个测试,看谁能挡住这个看不见的光。
直到有一天,他用自己的手试了一下,直接显现出了个手的骨头架子,跟死神降临似的。
现在大家照X光不觉得奇怪,当时可是把伦琴吓了一大跳。
这难道是震惊世界的重大发现?
他马上决定要把研究彻底搞清楚,要么成功,要么成仁。
万一自己搞错了,那以后学术圈不用混了,真要继承家业卖布去了。圣诞节前夕,他的夫人安娜来实验室看他时,他请她把手放在用黑纸包严的照相底片上,拍摄该现象显影后,底片上清晰地显示出手的骨骼结构。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张X照片。


1895年12月底,伦琴发表了第一篇论文《关于一种新的射线》,果然世人都惊呆了。
这个新发现意味着巨大的应用想象空间。
奥地利的报纸将其当成爆炸性新闻来报道,维尔兹堡大学果断授予他荣誉医学博士学位。
伦琴这“香饽饽”实在是太香了,以至于1900年,巴伐利亚政府强烈请求伦琴担任慕尼黑大学的首席物理学教授和物理研究所主任,伦琴只好从善如流了。


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伦琴众望所归领走了第一届荣誉和奖金。
伦琴此后也是拿奖拿到手软,比如英国皇家学会伦福德奖章、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奖章等等,数都数不清。
当时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和皇后还亲自召见,狠狠地表扬了他一番,给他封爵,还颁发给他普鲁士二级勋章。


但伦琴的道德水平之高一般人都理解不了,面对皇帝和皇后恩赐,他婉拒了贵族头衔。
收到诺贝尔奖金之后,他也没乱花,没买房买车买股票,倒是捐了不少给实验室搞研究。


伦琴射线的发现,给现代物理学、化学、医学等各个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发展,也开辟了巨大的商业前景。
但伦琴居然放弃专利,只希望X光能在全世界迅速普及。
直到今天,伦琴一直被公认是影像诊断学之父。

伦琴认为自己的成就离不开前人的研究。
甚至当所有人都按照科学规则称呼“伦琴射线”以表示尊重的时候,他从来只说X射线,把发出X射线的机器称为X光机,以至于今天“伦琴射线”和“X光”两个名称并用。
伦琴拥有谦虚的态度、高尚的品格,堪称光辉的楷模。


1923年2月10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死于癌症,所以这伦琴射线真不能多照。
大家变着花样纪念他,比如第111号化学元素就是来源于他的名字,辐射量单位干脆叫伦琴,还有伦琴奖金、伦琴卫星、伦琴纪念碑等。
甚至可以说,没有伦琴,就没有后来的亨利·贝克勒尔和居里夫人获得的诺贝尔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