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核”相识,用时间成全热爱
我的第一志愿是学医,但没被录取;到交大后,老师询问我:“转个专业行不行?”刚进大学,我觉得学什么都行,只要是大学都好,就这样选择了核动力工程。大学刚毕业的时候,也没有什么想法,没有宏大的理想,最兴奋的就是自己有工资了,不用靠家长了,大家偏向于按部就班,那时候是计划经济,给你分到哪就是哪,要你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自己选择的余地。我们每天做着很琐碎的事情,最简单的活就是帮着前辈分文件、写一写文件,也没有独立干事情的机会。这也是给我们的一个很好的锻炼吧,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
1986年的时候,国家有一个中央讲师团,就是让愿意到农村去的年轻人把那个农村的民办教师替换出来,代他们去讲课,让这些教师有时间去培训,为期一年。我当时挺兴奋的,觉得当老师也不错,然后就报名参加了。很多人不理解,他们说:“你之前也没当过老师,你是怎么想的?”我其实想得挺简单的,老师这个职业有它自己独特的地方,能够从中学习到很多东西。我的英语在那一年提高得很快,因为我报的是我最不擅长的英语,我想挑战一下自己。英语不太好,怎么办呢?我就买了个收音机听VOA,不断地听写,直到把句子凑好;我还带了很多英语书,原来我在大学里都只是学语法什么的,听力方面根本听不懂,所以我就一遍遍去学。一周十几节英语课,没有课的时候我就写教案;不会写教案,就参加了师范大学关于如何讲授、教学的讲课,也学了很多知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如果要讲好一堂课,就必须花费七堂课的时间去准备,不仅要注意讲授的知识,还要注意学生提出来的问题,都要花时间准备。这些都是我在那一年中积累下来的,最后我还获得了“优秀讲师”的称号。后来,因为我的英语很好,还去德国留学过一年,在美国拿过EMBA的学位。这些都是公司送我出去培训的,因为机会总是留给有能力、有准备和努力的人。
在工作上,我也努力抓住一切机会,塑造自己,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当时我们有一个跟加拿大合作的新项目,地点就在浙江秦山,我和我爱人商量说:“想去那里做两年。”虽然家里小孩才读幼儿园,但爱人却十分支持我。之后,我就从处长升到了总经理助理,然后到副总经理,可是那工程做了八年都没放我,爱人说:“你要再不回来,咱们就过不下去了。”等到八年后我回来的时候,孩子已经上高中了。但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工作过程,我对现在所有领域的研发、设计、工程管理、运行,都十分了解,因为具体做过。
踏实做事,一定会有成果。2011年,我获得“WANO卓越贡献奖”荣誉称号。我当时提了一个口号——“超越自己,追求卓越”,永远不要认为自己做得最好,一定要去发现谁比你做得更好,并向他学习,然后去对标,这也成为我们公司的一种文化。我会经常给大家讲我们的理想目标,为了让大家学会利用自己的时间,我提出了4个“四分之一”的观点。第一个“四分之一”,要学会用四分之一的时间去学习新东西,不管学什么,只要你学新的就好;第二个“四分之一”,要用四分之一的时间去做一点具体的事,不管去协调还是做什么事;第三个“四分之一”,你要用四分之一的时间去了解你所管辖的区域里面是否有需要你解决的问题;第四个“四分之一”,你要用四分之一的时间去帮助别人、协调他手头上的工作,或者帮助他解决问题,你对别人善,才会换回别人对你善,大家共同进步。
搞核工程的人,他的行为准则是“安全第一,质量第一”,一切事情要在自己手下把它解决,而不要等着别人去解决,或别人去监督检查。我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这对大家也有一定启示作用,面对自己手下的问题,不要总想着等别人去处理,自己应该更加积极主动思考、去化解。
我在核行业中已经奋斗快40年了,本科毕业的时候是1982年,那时候我们国家第一个核电站在浙江,等到开工的时候已经是1986年,开工的时候还没有任何正式的资料,全凭老前辈一点一滴地探索;现在,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核行业不断地在发展壮大,我作为其中一份子,与有荣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