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廷峰画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真性情和真风格——读侯廷峰的花鸟画并代序

□邵大箴

艺术家创作风格的形成,除了由个人天赋与后天努力所决定外,和艺术家的个性也有极大关系。人,莫不是有个性的,艺术家更是如此。艺术家为人处世的方式和态度,会自然地流露在自己的作品中,成为形成艺术个性的重要因素。古今中外的艺术家,由于遗传基因和他们所处时代以及生活环境等条件的不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个性。艺术家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独特语言时,首先必须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在此基础上,遵从内心的指引,摸索个人绘画语言,从而达到“画由心生”的境界。

中国画讲求综合修养,诗书画印、琴棋博弈、品酒啜茗、谈佛论禅……在这些平日的活动中,完成自我修炼,是中国画家体悟自然、人生和艺术真谛的方式。由此,艺术家会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浮躁走向从容淡定,从犹豫不决到坚定不移,艺术个性也会越来越鲜明。

说到个性,要破除一些偏见和误解,即认为一些人的个性是适宜做艺术家的,另一些则不然。事实上,每个人不同的个性都有各自发挥的不同空间,关键在于如何在清醒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加以利用和发挥,抑短扬长,这正如古人所说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对一个艺术家而言,只要你将其个性积极的一面有效地发挥,都能在艺术百花园中开出绚丽的花朵。

侯廷峰的艺术个性在他的大写意花鸟画中表现得很鲜明,那扑面而来的是视野广阔、气象恢宏、豪情万丈的气势。这种气势,正是他自身个性的反映。侯廷峰,这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父亲早逝,家境清贫,由此锻炼了他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性格。他自幼爱好绘画,培养了他苦中作乐的情怀。在他的大写意花鸟画中,最能打动观者的就是这种品格和气质。画面布局慷慨纵横、气势恢宏,笔墨汪洋恣肆、不拘形式,造型夸张、生猛。没有经历过生活磨砺的人,是难以表达这种既带着对泥土芬芳的赞美,又具有对生活苦难的体验情感的。在《石榴》这幅作品中,这种沉默的张力尤为明显。石榴的造型以方代圆,外壳用笔粗放、拙实,裂开的口子生硬、强烈,里面一颗颗石榴子犬牙交错地摞叠在一起,方笔勾勒,没有一丝水灵的鲜嫩感,只让人感觉到西北荒凉干涸的土地上,没有丝毫修饰的生命本能的残酷爆发。

侯廷峰直接以书法用笔入画,看得出有吴昌硕的影响,但线条也很有个性。支撑他作品画面主干的线条雄健有力,行草的苍劲和碑版的风骨交织,篆隶、魏碑融合其中,功力深厚。虽然从应物象形的角度看,其线条的质感似乎不够丰富、切实,对物像的描绘不是那么写真,可恰恰是因为舍弃了形的羁绊,直抒胸臆的酣畅淋漓的写意性,使他的个性得以放大和强化。侯廷峰对书法有过专门的研究,他不仅在北京画院和中央美院国画系进修过,还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和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工作室学习过,使他有了扎实的基本功。他从书法和篆刻研究中获得的艺术养分,也滋养了他的中国画创作。在《宜烟宜雨又宜风》这幅画中,可以明显看到书法对他的影响。画面中的三根竹子相互穿插互势,行笔的速度很好地表现出竹子向上的势头。竹节之间的刻画被巧妙地省略,前面的一根仅几条粗线勾勒,直直地屹立在风中,如篆书的行笔,不紧不慢,气息凝重。旁边的那根似乎被风吹得微微弯曲,干涩的枯笔带着飞白,犹如行草中的长线,韧劲十足。

侯廷峰的花鸟画构图也颇有个性。他喜爱用满构图,留白不多,这使得他的作品有了些许的装饰趣味。花卉、枝干、藤蔓常常漫出画面,画面异常饱满,充满张力。加上他从海派艺术中吸取了色彩的用法,艳中带雅,浓郁芬芳,有种热烈高涨的气势。在《紫藤》《丝瓜》《芭蕉》等作品中,能感觉到植物在生长中那种破土而出、让周围都变得局促的一种旺盛生命扩张力。

对艺术家来说,个性会体现在作品的各个方面,从立意、构思到选择工具材料和表现手段。艺术家在发扬个性的同时,还要不断总结经验和梳理思路,使得个性在一个理性的轨道上发展,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创作进一步完善。

在功力与修养、创作上已经取得出色成就的侯廷峰,其艺术成果生动地表明,对绘画创作来说真切感情和真实个性十分重要,正如潘天寿反复强调的“有真情至性,而后有真风格”。(见《潘天寿谈艺录》)

当然,侯廷峰深知,艺术有了自己的个性并不是终点。他正在通过寻找自己作品与前辈大师经典的差距,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总结经验,梳理艺术思路。同时,分析当下中国画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以及当前中国水墨画在国际艺术大格局中已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认真思考如何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让自己的个性有一个更加有利的发展空间,使自己的水墨艺术创作在有法和无法中获得更大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