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绝对地租理论研究[1]
李翀[2]
【摘要】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以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为前提分析了绝对地租的形成。按照马克思的看法,绝对地租是对最劣土地支付的地租,农业绝对地租的来源是农业生产部门产品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部分。但是在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农业资本有机构成已经高于工业。尽管历史条件发生了变化,但马克思的研究方法依然有效。从静态来看,在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非农业的条件下,绝对地租来源于农业没有参加利润平均化的剩余价值;在农业资本有机构成高于非农业的条件下,绝对地租来源于农业没有参加利润平均化的超额利润。在农业资本有机构成逐渐提高的动态过程中,绝对地租仍然来源于农业和非农业的剩余价值,但是从非农业部门转移来的剩余价值逐渐增加,农业部门从本部门支付的剩余价值逐渐减少。
【关键词】绝对地租 资本有机构成 价值 生产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