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市场格局与投资观察(2019~2020)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数字内容产业概念界定

本研究认为数字内容产业并非传统意义或社会经济统计层面上的独立产业,它是由文化创意结合信息技术形成的产业形态。所谓产业形态是指由多个细分领域交叉融合而成,且各细分领域边界模糊,但均以数字内容为核心、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传播渠道、以平台为模式的产业群组。随着5G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发展与部署,数字内容产业的商业模式将快速迭代更新,各细分领域的边界将继续交叉、渗透,细分领域数量将增减,内容重娱乐、轻寓意,重体验、轻体会,重传播、轻传承的特点将日益凸显。[1]

国内外不少官方机构、学术机构、学者对“数字内容产业”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虽然在产业边界和产业分类体系上尚未形成统一的描述,但都遵从了文化创意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本质。

一 国外数字内容产业定义

数字内容产业是内容产业的一部分,在理解数字内容产业的概念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内容产业的内涵。

内容产业有多种相关概念,如“创意产业”“版权产业”“体验经济”“注意力经济”等。这些概念叫法不同,但表达的理念相似,这体现了内容产业边界的模糊性。内容产业典型的概念起源及内涵如图1-1所示。

图1-1 内容产业的概念起源及内涵梳理

数字内容产业又被称为“信息内容服务业”,广义上可理解为内容通过数字技术加工之后进行的生产与流通活动,它产生于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融合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音视频等多种媒体形态。不同国家对数字内容产业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数字内容产业典型的概念起源及内涵如图1-2所示。

图1-2 国外数字内容产业概念梳理

二 国内数字内容产业定义

2003年的《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了数字内容产业,并对其概念进行了详细界定,提出“数字内容产业包括软件、远程教育、动漫、媒体出版、音像、数字电视、电子游戏等产品与服务,属于智力密集型、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此后,国务院、文化部、国家统计局等官方机构也提出了数字内容产业的内涵(见图1-3)。

图1-3 国内数字内容产业概念梳理

三 数字内容产业细分领域及特征

数字内容产业的范畴并非一成不变。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互联产品层出不穷,创新商业模式不断出现,各细分领域的边界不断被扩大、被渗透,甚至被打破,领域之间不断交叉融合,形成一个全新的数字内容产业网络。未来,产业格局将进一步调整,通过重新融合或更专业化的划分形成新的产业链条,可能产生新的细分领域,持续保持产业竞争力。

在媒体融合的时代,各细分领域存在交叉渗透,无法严格划界。基于对数字内容产业概念的理解,我们依据数字内容提供者、消费者、媒体人和研究者等常说、约定俗成且已被社会广泛认知的分类,重点关注了10个细分领域,分别为网络游戏、动漫、在线音乐、网络视频、短视频、直播、数字阅读、新闻资讯App、在线教育、知识付费。

根据细分领域偏娱乐或偏知识的属性可将其大致分为泛娱乐类、泛阅读类、泛教育类。虽然图1-4中标示了属性的分化,但其实今天的数字内容越来越呈现娱乐化的倾向。站在出版角度来看,今天的数字内容产业也可以看作“泛出版”。也就是说,今天的数字内容产业使出版产业进入了一个“泛出版”的时代。

图1-4 数字内容产业细分领域及特征

四 数字内容产业细分领域选取的变化

本研究为延续性课题,此前已出版《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市场格局与投资观察》(2015、2017~2018)两本研究成果(以下简称“2015版”和“2018版”),每一本都基于当时的产业业态选取重点细分领域进行研究。本书也结合当前产业业态进行了更新,具体变化情况如表1-1所示。

从2018版起,本书将研究重点放在和内容生产与传播联系更紧密的领域上,因此去掉了2015版中的软件和即时通信;而之所以去掉互联网广告,主要是考虑到当前互联网广告范围太广,尤其是信息流广告几乎无处不在,每一个内容领域中或多或少有互联网广告的身影,它甚至已成为重要营收方式之一,因此将其分散到各领域中分析。同样,2015版中的手机出版范围也过于笼统,因此2018版将研究领域更加具体化。考虑到2015年后新媒体发展如火如荼,在线音乐、网络视频、短视频、直播、知识付费这些新的产品形态风靡整个内容市场,因此我们将这些备受关注的新兴热门领域纳入研究重点。至于网刊·电子书·数字报,这些也用今天更常见的网络文学、新闻资讯App、互联网期刊代替;博客、微博当然都归到自媒体类别下,且今天的自媒体不限于此,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百家号等都是典型的自媒体平台。

本书细分领域的选取较2018版变化不大,一是将2018版中的新闻资讯App和自媒体合并为新闻资讯App,原因在于当前新闻资讯平台纷纷布局自媒体,而传统主流新闻媒体机构也纷纷在自媒体平台上注册账号,新闻资讯和自媒体已无明显边界;二是将网络文学和互联网期刊合并为数字阅读,原因在于后者不仅包含前两者,而且还包含离线方式的电子阅读器阅读、有声阅读等多种数字化阅读方式。另外,本书按照细分领域的属性特点将其大致分为泛娱乐类、泛阅读类、泛教育类。

表1-1 本书数字内容产业细分领域选取与往年版本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