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 结论与建议
(一)我国职工收入分配方面的新变化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为职工收入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8年我国职工队伍各群体的年平均工资增速均有上升,不仅城镇非私营单位职工、外出农民工的年平均工资增速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城镇私营单位职工的年平均工资增速连续5年下降的趋势也得到了抑制,扣除物价因素后,增速比上年加快了1.1个百分点。2018年我国职工年均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1]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钢铁、煤炭等行业去产能效果明显,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转型升级加快,企业效益大幅改善。2018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的行业利润比上年分别增长4.4倍、43%、37.8%和15.9%,这些行业的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长速度也较快。以城镇非私营单位为例,上述四个行业平均工资分别增长18.6%、13.6%、18.5%和13.4%,增幅均高于全行业平均工资增长水平。
(2)伴随制造业向中高端加快迈进,2018年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高于全国投资平均水平,相关行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水平增长速度也较快。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等行业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分别增长10.6%、14.0%、11.8%、11.0%、9.3%和13.4%,增幅分别比上年提高0.9个、5.6个、2.8个、3.8个、3.8个和4.6个百分点。
(3)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业新建扩建里程大量增加,带动行业平均工资增长。2018年,城镇非私营单位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年平均工资增长11.4%,增幅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管道运输业、装卸搬运和仓储业平均工资分别增长12.7%、10.7%、16.8%、20.9%和21.9%,增幅分别提高1.8个、2.9个、8.3个、11.6个和11.9个百分点。
(4)创新投入力度持续加大。2018年全国研发费用支出增长11.6%,科技领域实行“放管服”改革,且针对科研人员的收入分配政策逐渐生效,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科技创新成果丰硕,科技成果转化率显著,为科研领域平均工资增长创造了条件。2018年,城镇非私营单位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增长14.4%,高于全国平均工资增幅3.4个百分点。
2.职工队伍内部收入差距继续扩大
(1)国民经济各行业的职工收入差距继续扩大。我国国民经济各行业的收入差距主要表现为垄断行业、高新技术行业收入较高,竞争性行业收入较低。以城镇非私营单位职工为例,2018年收入最高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三个行业的收入水平分别为全国平均收入水平的1.79倍、1.65倍和1.45倍,比收入最低的农林牧渔业分别高出111212元、93371元和86877元。年均收入最高行业是最低行业的4.05倍,高于上年的3.65倍。城镇非私营单位各行业职工平均年收入的离散系数为0.3334,比上年度的0.3166又有所提高。
(2)城镇非私营和私营单位职工之间的年均收入差额继续扩大。从年平均工资差额看,2008年城镇非私营和私营单位职工之间的年平均工资差额为11827元,2018年增加到32886元,收入差额年均增长率达到10.77%。从国民经济各行业整体看,2018年私营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大体相当于非私营单位职工5年前的收入水平,其中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和金融业相差10年,与采矿业相差9年,与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和卫生和社会工作相差8年,与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相差7年。从年平均工资增长率看,制造业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职工10年来的年均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2.14%和12.36%,但由于二者的收入差额相差5年,因此这种差额在短期内难以缩小。
(3)企业内部生产制造和生产、生活服务的一线职工收入处于收入分配最低端。从国家统计局提供的2018年规模以上企业职工分岗位年平均工资的数据可以看到,2018年规模以上企业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为68380元,低于事业、机关和其他单位在内的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职工(82461元)的年均收入水平;企业内部从事生产制造工作和生产服务工作岗位的一线职工的年平均工资分别为55148元和54945元,仅为社会平均水平的66.9%和66.6%。在企业五类岗位中,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收入最高,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收入最低。2018年岗位平均工资最高是最低工资的2.64,比上年略有缩小。
(二)政策建议
1.高度关注职工队伍中收入差距扩大问题
就地区而言,缩小收入差距的重点是提高低收入地区职工年均收入增长率。综合波士顿矩阵定位分析,2017年四川、新疆、宁夏、陕西、内蒙古、辽宁、黑龙江7个省份,无论是城镇非私营单位还是城镇私营单位的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都已经连续2年位于双低区,这一情况应引起全社会及各地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如何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提高这些省份的职工收入水平,使其跟上全社会发展的步伐,是这些省份亟待解决的问题。
就行业而言,国民经济各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主要表现在垄断性行业与竞争性行业、高新技术行业与传统行业之间。因此,打破行业和部门对资源的垄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进程,降低垄断行业的门槛,全面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使各类企业在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中进行竞争,从而缩小行业间的工资水平差距。
2.适时修改最低工资标准,促进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
目前,我国实施的《最低工资规定》是2004年颁布的,距今已有15年。这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业已进入新时代,适时修改最低工资标准已成为当务之急。
(1)关于最低工资标准定位与目标要与新时代相适应,可将最低工资的定位与目标修改为:为了维护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的合法权益,保障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促进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和国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最低工资的定位要体现一个国家在一定发展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12]
(2)确定我国现阶段合理的最低工资标准。根据目前世界各国最低工资标准制定与实施的情况看,由于国情不同,在国际上最低工资与工资中位数的比值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主要取决于各国设立最低工资标准的初衷。考虑到我国现阶段实际情况,合理的最低工资标准应该设定在一个范围内,笔者认为,这个范围的下限应当为35%,上限为60%。同时,除了目前设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相当于城镇就业人员工资中位数的比例外,还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衡量,例如最低工资标准与低收入行业平均工资的比例,最低工资标准与城镇居民低收入组的年均收入的比例,等等。
(3)在《最低工资规定》的修订中加入最低工资标准实施后的评估机制,并将其制度化。最低工资标准实施以来一直争议不断,其关键在于是否会对就业产生负面影响,目前国内缺少权威可信的调查研究。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指出:“尽管不同文献提出的估算范围有很大差异,各方研究都在一点上达成共识,那就是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通常很小,甚至微不足道(在一些情况下甚至有积极影响)”。[13]国外最低工资制度实施的经验证明,设立科学、全面的评估机制对规范最低工资制度、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起着重要的作用。建议在国家和地方层面建立最低工资标准的评估机制,有利于各地最低工资标准适度、持续、规范增长。国家统计局也认为:“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为低工资群体提供托底保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的增长。”[14]
参考文献
ILO,Global Wage Report 2012/13—Productivity,Employment and Equity,2015.
ILO,Global Wage Report 2014/15—Wage and income inequality,2015.
ILO,Global Wage Report 2016/17—Wage Inequality in the Workplace,2017.
ILO,Global Wage Report 2018/19—Measuring gender pay gaps and understanding what lies behind them,2018.
国际劳工局:《2013年世界劳工报告——重塑经济和社会结构》,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
国家发改委2004~2013年《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2016~2017年《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国家统计局2009~2018《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国家统计局:《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8)》,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
贾东岚:《国外最低工资》,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4。
贾康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究》,企业管理出版社,2018。
李实等:《中国收入分配演变40年》,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
李玉赋:《第八次中国职工状况调查》(报告卷),中国工人出版社,2017。
谭中和:《中国薪酬发展报告(201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信卫平:《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最低工资标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信卫平:《探究劳动报酬之谜》,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
[1] 信卫平,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收入分配理论、劳动关系与职工状况等。
[2] 国家统计局2001~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3] 以2016年为例,城镇单位职工年加权平均工资为57595元,扣除约23%的五险一金等职工本人负担的费用,每月实际到手的收入应为3695.7元,与全国总工会在《第八次中国职工状况调查》中调查得到的2016年“职工上月从单位获得的到手全部货币收入平均值3608.4元”非常接近。李玉赋:《第八次中国职工状况调查》,中国工人出版社,2017。
[4] 燕晓飞主编《中国职工状况研究(2017)》《中国职工状况研究(201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2018。
[5] 国家统计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ri/tjsj/zxfb/201802/t2018228.1585631.html,2018年2月28日。
[6] 2012年国家统计局取消了对城镇私营单位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数据的发布,原因是这一行业主要是由一些小的区域性行业协会构成,如寺庙管理委员会、种植养殖协会等,调查样本量小,代表性不足。
[7] 国家统计局:《2018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82461元》,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905/t20190514_1664748.html,2019年5月14日;《2018年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49575元》,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905/t20190514_1664753.html,2019年5月14日。
[8] 西藏是从2004年开始实施最低工资制度的。
[9] 潘跃:《3至5年内达到当地平均工资的40%》,《人民日报》2006年5月19日。
[10] 国际劳工组织认为:2007年中国城镇单位职工中劳动报酬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比率为29.8%,而农民工的比例相当于城镇职工的两倍。国际劳工局:《2010/11全球工资报告:危机时期的工资政策》,MBA智库网站,https://doc.mbalib.com/view/5671837f1d41ccdbe15543c90b3cae53.html。
[11] 《2018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较快增长——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副司长孟灿文解读2018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数据》,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1905/t20190514_1664731.html,2019年5月14日。
[12] 日本在《日本劳动基准法》(1976)中专门设有技工培养一章的内容,目的是使最低工资法的定位包含提高劳动人口素质的目标。
[13] Kuddo,A.;Robalino,D.;Weber,M.,Balancing regulations to promote jobs:From employment contracts to unemployment benefits (Washington,DC,World Bank Group,2015).
[14] 《2018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较快增长——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副司长孟灿文解读2018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数据》,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1905/t20190514_1664731.html,2019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