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回话时要注意的场合
中国人有句俗语说得好:沉默是金。他的本意是适当的保持沉默对自己有利,而并不是说要一味不语,什么话都不要说。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我们应当掌握好时机,在该当由自己说话的场合就千万不要保持沉默,否则会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碰到同事吵架的时候可以保持沉默,待双方的怒火逐渐平息下来而陷入互不理睬的僵局之时,再继续保持沉默就有点不明智了,这时候你所应当做的就是尽力劝说双方,争取让他们和好。只有掌握了说话的时机,在适当的场合说适当的话,才能让你在纷繁复杂的事务中游刃有余。
懂得在适当的场合说恰当的话,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的,这需要一定的智慧和技巧。
从前,有个人在世的时候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引起了广大群众极大的愤慨。待到他死后,一些看不惯他生前行为的小鬼便将他抬到了阎王面前,并对阎王说:“这个人在人世间作恶多端,干尽了坏事,请求您将他处以极刑。”
听完小鬼的叙述,阎王也对他产生了反感,于是便决定将他用亿万斤柴火烧煮,直到将他煮成肉酱为止。听到阎王的命令后,牛头鬼上来押解。
那人害怕了,便企图通过收买牛头鬼来减轻自己所应遭受的惩罚。但是一时之间也想不出什么很好的办法,但是他见到牛头鬼身上所穿的裤子时,灵感立刻上来了。
于是他私下里探头问牛头鬼:“我可怜的牛头鬼,您主管牢狱,手中握有如此大的权力,却为何还穿着这么破烂的豹皮裤子啊。”
牛头鬼低头看了看自己所穿的裤子,的确显得很破烂,他无奈地回答说:“我们阴间可不像你们阳间什么东西都有,我们这的东西都要通过阳间人的焚化才能够获得,你们阳间最近没有人焚化过豹皮,我们这当然没有。”
那人一见到牛头鬼上当了,心里暗自欢喜,但还是谦恭地对牛头鬼说道:“这种豹皮在我舅舅家里可多着呢,如果你能在煮我的时候减少些柴火保住我这条命,只要我重新回到阳间,我一定为你焚化一百张豹皮。”
牛头鬼大喜,于是便答应了这个人的请求。在将这个人放生后,牛头鬼为了能够使他实现曾经许下的诺言,亲自送了他一程,待他即将返回阳间之时,牛头鬼再次叮嘱他一定要记得焚烧那些豹皮。那人以为自己终于回到了阳间,再也不用受到牛头鬼控制了,便在心里产生了想戏弄牛头鬼的想法。于是他大声地念起了一首诗,诗曰:“牛头狱主要知闻,权在阎王不在君,减扣官柴犹自可,更求枉法豹子皮。”
听完这首诗后,牛头鬼大怒,立刻将他重新投入了曾经煮过他的锅里,并加添更多的柴火煮了起来,这个人的结果可想而知了。
有时候,我们一片好意想要劝解别人改正某些缺点,但是如果时机不对,别人不但不领情,反而会对我们产生怨恨心里。正因为如此,我们在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懂得说话的技巧,在适当的时机说适当的话。
在中国清朝年间,有一次乾隆皇帝与爱臣纪晓岚在避暑山庄看到了一尊弥勒佛像,忽然乾隆起了想为难一下纪晓岚的念头,于是指着佛像问道:
“他为什么对朕笑?”
纪晓岚回答道:“皇上是文殊菩萨转世,是当世活佛,佛见佛故笑。”
实际上弥勒佛笑口常开,对任何人都一样。乾隆如此问,意存刁难纪晓岚。纪晓岚歪问歪答,机智地回答乾隆的难题。不料乾隆突然又问:
“他为什么对你笑?”
纪晓岚答道:“佛笑臣成不了佛。”
语言的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可以使你的人生完全改观;可以使你魅力倍增。
解缙陪伴明太祖朱元璋在金水河钓鱼,不料一上午一无所获,朱元璋深感失望,即命解缙“以诗记之”。
这可是个风险极大的事。没钓到鱼乃是件地地道道的憾事,如果直录其事激怒皇上,岂不是脑袋不保?但既然皇上有令,如果不录,岂不是有意抗旨?不过这难不倒解缙,只见他稍加思索,便念出了一首漂亮的小诗:“数尺纶丝人水中,金钩抛去永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明太祖听了开怀大笑。
请注意这首小诗,前两句的确是“遵旨而行”的实写,后两句则是巧妙的劝慰。钓不到鱼,那是因为皇上至尊至贵,“凡鱼”不敢上钩。于是就这么一“劝”,皇上乐开了花。
试想,如果解缙没有出色的想象力和应变力,不善于用语言将其准确迅速地表达出来,是不可能取得既直陈其事又劝慰皇上并且保全自己性命这样“一箭三雕”的效果的,看场合回话,有时候不仅可以化灾解难,还能起到缓和现场气氛,促进彼此感情的作用。
在引滦工地一支铁道兵部队的指挥所里,工作环境恶劣,劳动艰苦。一位记者与指挥所的领导共进午餐,他“不满”地提醒领导:“你们指挥所的蚊子真多,把我的腿都咬烂了!”谁都明白,这时大家都在发扬不怕苦的精神,克服一切困难,说这话不过是口头上发发牢骚而已。这时,如果领导者再一本正经地进行“艰苦奋斗”的说教,必定大倒胃口。
这位领导巧用置换,出口不凡:“那我有什么办法?他们在我的地盘上,却不在我的编制里!”一句话引得食堂里的人哄然大笑起来。
这句谐趣的语言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利用了另一个场合的词汇“编制”,借用人事部正式场合谈工作的语言,而使之艺术化。同时也正是因为这句妙趣横生的回话,使得现场本来有些压抑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