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如今石勒正在整合境内局势,不会允许有大股势力存在,扰乱他的部署。”
祖逍侃侃而谈,“但他如今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刘赵那边,只求短时间内扫清内部障碍,并不在意细枝末节。
因此这陈留郡,是注定了不可能继续保存下去的,只能借此机会暗中发展,然后潜伏下来。
在敌后周旋,破坏他们的战略目标,与北伐军遥相呼应,完成相应的目的,就已经是最大的胜利了。”
这等于是明确了许冲的职责范围,也清晰地解释了他的疑问。
之前许冲见他帮姜恒出谋划策,还有些不解,以为祖逍意欲扶持对方,如今听了此言,才知道他的真正打算。
不由得心悦臣服,当下便打消了争胜之心。
“舅公且记住一言,不管形势多么艰难,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是祖逍在石勒治下布局的一颗火种,哪怕再小,将来也有可能引爆惊雷。
如果能够成功,他将陆续在与豫州相邻的颍川郡、汝南郡,新蔡郡和汝阴郡等地,继续布局。
到时候可以互相呼应,彼此守望相助,然后以点带面,对后赵进行渗透。
当然,成汉和前赵他也不会放松,后世的经验证明,有时候,军力未必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东晋时期,打仗争夺的都是城池,所谓攻城陷地,除了一些特殊的军事要地以外,没有谁把广阔的乡野放在心上。
这恰恰是最大的漏洞,后世总结出的以农村包围城市,证明是正确的,身为现代灵魂,他觉得也可以复制粘贴到当前的世界。
而且他觉得,最值得借鉴的,是对民心的控制,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胡人霸主们不是不懂得,但他们却采取了最简单有效的杀戮政策。
如今北方的汉人数量虽然锐减,但仍然有两百万之巨,表面上他们已经被杀怕了,麻木了。
但实际上却对胡族的统治心怀仇恨,只要给他们一点希望,相信大部分人都愿意揭竿而起的。
这些天他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应该给北伐军定个口号,一个能够鼓舞士气,让人热血沸腾一往无前的口号。
就像当年陈胜、吴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汉末黄巾起义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隋末的《无向辽东浪死歌》等等,都是应运而生,符合当时人们的诉求。
所以这些口号很能打动人心,大部分情况下,起义战争都是因为受到政府压迫,民不聊生。
因此大部分的战争激励口号也都与此相关,如宋代杨幺的“等贵贱,均贫富”,李闯王的“闯王来了不纳粮”,以及近代的“杀土豪,分田地”等等,都是简单直白。
不过这些口号虽然好,却不符合现在的情况,祖逍绞尽脑汁,终于想起朱元璋的檄文内容:“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元末明初的状况,与现在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是受到北方异族的侵略和压迫,民生凋零,朝不保夕。
民众不仅受到盘剥,还要受到来自于异族的凌辱,从精神和实质上受到双重的折磨。
所以当时朱元璋才集合了多个顶尖谋士的意见之后,提出了如此响亮的口号。
但现代人大多数对此历史事件并不熟悉,一般只记得中山先生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这句话当时针对的列强侵华,到了战争后期,外族侵略者退出了中华土地,所以这句曾经鼓舞人心的口号,也就完成了历史使命,退出了人们的视线。
祖逍权衡再三,认为可以借用过来,作为北伐军的励志语,一个军队若没有灵魂,很难走得长远。
何况他的初心也正是为了恢复华夏衣冠,重建文明秩序,让那些开历史倒车的势力,彻底退出历史的舞台。
当然,作为接受过现代文明的人,也深深知道,这只是个暂时的阶段性口号,与如今主要依靠汉族力量有关。
将来若是他能够取得一定的成就,后期可能会进行调整,毕竟北方如今的三十几个民族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残暴奢杀。
每个民族都有好人与坏人,对于那些底层的善良百姓来说,无论身为何种民族,都是被欺压的受害者。
何况胡族入关已成定势,自东汉后期开始,大量西域民族内迁,他们也曾被中原统治者奴役,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西晋八王之乱,严重消耗了国家兵力,也使得一些胡族投机者看到了机会,他们打出激化民族仇恨的口号,实现自己的勃勃野心。
所以后期如果要建立一个全新的政权,就无法将数百万胡族拒之门外,必然是个融合多民族的大一统天下。
当然,关于这一点,后世也有许多经典的政策可以借鉴,只是不能生搬硬套,必需要他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紧接着,祖逍与许冲密谈了一番,确定了后续的一些策略和方向,他在陈留郡耽误的时间已经够多了,必须及早稳定局势,回到豫州。
这一番历练,本来就是为了他在豫州大展拳脚而做热身运动,现在的他,已经更有信心,也更踌躇满志了。
陈留各势力在陈桥镇原本就待不了多久,毕竟后面还有张楚的骑兵,当天刘元的大部分人马就开拔继续南下了。
前面就是他的地盘,刘元自然不愿意寄希望于其他人。
当然,他提前离开的理由冠冕堂皇,是为了组建水军做准备,也是为其他人马开路。
姜恒和吴勋与他打了十来年的交道,哪里会不明白他的小算盘,只是如今大势所趋,他们还要仰仗对方,所以都装聋作哑罢了。
刘元一走,形势就紧张起来,吴勋与姜恒因为之前的内战,心生嫌隙,二人的关系也有些尴尬。
好在姜恒得了祖逍指点迷津,心内有了计较,反而比较放得开,主动寻找吴勋商量对策。
“吴兄,之前种种都是过眼云烟,如今我陈留乃是生死存亡之际,还望吴兄既往不咎才是。”
面对姜恒的主动示好,吴勋也默认了,毕竟现在刘元势大,他如果不与姜恒达成共识,后期将会很被动。
于是含糊应了一声,“好说,不知姜兄有何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