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节 结构安排及创新点
一、结构安排
本书共分为十章,具体结构大致如下:
第一章:导论。本章提出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研究国内外文献,对本书研究所需要的主要方法进行探讨,最后勾勒出本书的理论框架及提出创新点。
第二章: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本章主要介绍研究旅游业效率所涉及的相关概念、理论、分析方法和模型,为后续河南省旅游业效率的实证分析奠定基础。
第三章: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比分析。本章主要从五个方面展开,即河南省概况、河南省旅游业发展概况、河南省经济发展现状、河南省旅游经济发展现状、河南省与全国对比分析。其中河南省旅游业发展概况主要从旅游资源概况、旅游交通概况、旅游接待设施概况展开分析;河南省经济发展现状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收入状况展开分析;河南省旅游经济发展现状主要从河南省旅游产业结构现状、河南省旅游业发展水平、河南省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河南省入境旅游业发展现状展开分析;河南省与全国对比分析主要从经济发展对比、收入状况对比、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对比展开分析。
第四章:河南省旅游业效率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设计。本章主要通过五个方面展开,即评价对象和数据来源、评价方法、研究模型选择及结果分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和作用、指标的选择与框架的构建。以大量的旅游业效率研究文献为基础,结合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状况,最终确定GRA-DEA模型,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使筛选出的指标更加客观科学,减少误差的影响。
第五章:河南省旅游业效率实证分析。本章运用GRA-DEA模型研究2004—2016年河南省旅游业效率,并与全国旅游业效率进行对比分析。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展开:第一,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河南省旅游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评价指标检验。第二,对河南省旅游业效率进行分析,分别从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三方面展开,并分析了分解效率对综合效率的贡献,最后运用超效率DEA模型进一步分析。第三,对河南省旅游业效率进行路径优化分析,指出投入要素的冗余情况及优化目标值。
第六章:河南省与全国旅游业效率对比分析。本章根据灰色关联分析法得出的河南省投入产出要素,作为分析全国旅游业效率的投入产出要素,以便进行对比分析。本章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对我国31个省市区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第二,对我国31个省市区旅游业效率进行测算,并与河南省旅游业效率进行对比分析,分别从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三个方面,以及从总体、地区及个体方面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第三,研究河南省与其他省市区旅游业效率动态变化,并从全国、地区及个体方面分别进行对比分析。
第七章:河南省与全国旅游业效率的空间特征对比分析。本章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对我国31个省市区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比分析了河南省与我国其他省市区的空间特征。本章从四个方面展开:第一,对空间自相关及空间权重矩阵进行简单介绍。第二,进行旅游业效率空间分异格局演化。通过空间分析计算工具ArcGIS10.6软件中Jenks自然断裂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直观地展现各个省市区之间效率值的变化。第三,进行旅游业效率空间相关格局演化。运用空间分析计算工具ArcGIS10.6软件和GeoDa1.14软件,从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冷热点分析三个方面展开。首先,利用全局Moran's I指数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其次,利用局部Moran's I指数、散点图、LISA图进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最后,利用Getis-Ord Gi∗进行热点区与冷点区的空间分布,进一步研究其内部演化规律。第四,分析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特征。首先,运用ArcGIS10.6软件中的Jenks最佳自然断裂法分别构造出各个时段的旅游业tfpch空间分布图。其次,运用ArcGIS10.6软件中的热点分析(Getis-Ord Gi∗)工具,构造出12个时段的我国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冷热点区域分布图,并从总体、地区、个体方面分别进行分析。
第八章:河南省旅游业效率影响因素分析。通过梳理国内外研究文献中所提出的旅游业效率影响因素,结合河南省旅游业效率发展现状,选取影响指标因素,并通过Tobit模型进行测算,分析各个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
第九章:提升河南省旅游业效率的对策建议。通过分析前文研究结果,结合本书的相关理论基础,最后提出改善河南省旅游业效率的合理化建议。
第十章:研究结论与展望。总结前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并指出本书存在的不足及未来应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