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社群运营的玩法
要说当下的运营模块中,哪个模块最重要,有的人会觉得是引流,因为没有用户,后面的一切都无从谈起;有的人觉得是变现,如果无法变现,其他环节都没有价值;有的人觉得是套路,如果没有套路,很难从竞品中杀出。要我说,以上每个说法都是对的,一个盈利的公司一定是各个模块衔接得当,做得都不差,才会有盈利。
这几天有些做餐饮店的朋友找我诉苦,宣传推广、引流变现做得都很好,但是用户来了一批走掉一批,根本没有留存,这个思路放在互联网公司是没问题的,互联网的很多产品本身就是用来“洗”用户的,但是放在餐饮店就行不通了。我们都知道,一个餐饮店能够长久做下去靠的是老顾客,如何培养老顾客才是最核心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社群运营。大家看到可能会嗤之以鼻,社群运营我们做过的,根本没用,纯粹是浪费时间。这就涉及哲学的范畴了,自己没见过的,并不表示就没有,自己做不到的,并不能说明这个方法行不通。要知道小米最开始就是靠社群运营起家的。当我们意识到它的价值后,才有动力来逼迫自己做好。
1.社群运营可以培养老用户
老用户的培养有多种方法,社群运营是其中一种。即使没有社群运营,我们还是会经常去海底捞吃火锅,因为他们的服务好,餐饮店的服务和口感做好了,就可以获得老用户,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也都是这样做的。但对于90%的店面来说,口感和服务其实都差不多,我们选择的方式就是用脚投票了,哪家比较近、哪家招牌比较醒目、哪家排队比较长就去哪家。
拿酸菜鱼来说,我去过很多家酸菜鱼店,并没有哪一家的服务和口感让我铭记于心,唯独一家有个微信群,群里三百多人,时不时地被@一下,提醒我还有这样一家店,然后当我想吃酸菜鱼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这家店,不出意外肯定是去他家。
像我这种非忠实用户,偶尔还能通过社群记起他们,更何况群里那些忠实用户,而且这些用户有个特点——爱拍照,每次去吃鱼都会拍些吃鱼的照片发到群里,无形中又为店家做了宣传,每拍一次对这家酸菜鱼店的感情又深了一层。我猜测,只要这家店不倒闭,这些人就会一直吃下去。
老用户的培养需要时间,投入大、见效慢是社群运营的特点。老用户一旦培养起来,就会死心塌地一直跟随着,就像追女朋友,追的时候虽然比较费力,一旦追到手,女朋友就会一直跟着你,不离不弃。社群运营也是如此,社群运营的初期,拉一个200~500人的群,对很多运营来讲都是个问题。拉群的方法以后再讲,方法对了,做事就很简单。
社群建立起来,大家都有一个问题,聊什么呢?这真的是世纪难题,就像中午吃什么一样,可选的很多,但想吃的似乎又没有。社群里的聊天内容可以分为娱乐休闲类的聊生活、办公商务类的聊专业、插科打诨类的比斗图,具体的聊天内容方向,可以先建群,然后视情况来引导。
餐饮类的属于娱乐休闲,聊生活的内容就好,比如本地哪个地方有活动了,哪个小区又出新闻了,店里又推出什么新品了,都是可以聊的。这些内容参与门槛很低,每个人都可以插上话,不像专业类的,比如我的运营群,如果聊电商的内容我就插不上话了,因为我不懂电商,如果聊APP运营就不一样了,我可以独领风骚一百年。
聊天的内容方向确定了,剩下的就是时间了,时间一天天过去,用户对店的印象一天天加深,久而久之,就从一个新用户变成了一个老用户。这里说的投入指的是时间和人力,要有人盯着社群,三五个月就有效果了。
2.社群运营能够为优化产品做支撑
社群可以提供免费专业的测试员。产品优化是每个公司一生都在做的事情,互联网公司做的A/B测试也是收集不同的用户数据做对比分析,进而优化产品。对餐饮店来讲,口感的调配是不断优化改进的一个过程。我有个朋友,为了调配出口感棒棒的炸鸡腿,每炸出来一只都要自己品尝,吃到吐的说法一点都不夸张,如果有这些免费测试员,那就太好了。
一个用户能进到一个餐饮店的微信群,说明什么呢?说明是一个吃货,吃货最大的心愿是能够免费吃好吃的。当有新品问世或者在调配时,群里一声令下,几十几百个吃货会蜂拥而至,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当这些人吃过后,给出的答复极有参考价值,远比那些在网络上、路边拉的试吃员有价值得多。
参与感让用户更有黏性。一举多得在这个社会上是真实存在的,社群运营就是这样的。产品在优化阶段,让用户参与进来,用户使用时,发现种种Bug,口感极差,也不会对品牌有半点影响,相反会更加认可。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当用户骂你时,说明他还是关注你的,用户对你做的无感才是最可怕的。
真正会玩的公司,为了鼓励用户,会把他们的贡献记录到产品中,给他们荣誉感,这个确实是杀手锏。试想一下这样一种场景,我的做炸鸡的朋友号召50个试吃员,没日没夜地试吃,根据大家的反馈做出了一只空前绝后好吃的鸡腿。产品问世后,引发每条街、每个城市、每个国家吃货们的疯抢,这个时候轻轻地一句:这只鸡腿的诞生离不开这50个做出了卓越贡献的人,他们是……
小米的100个梦想家就是这样来的——就算苹果手机再好用又能怎样,还不如我的小米1有价值,因为里面有我的心血。
(1)社群拉新
社群拉新知易行难。做社群运营,卡在运营面前的第一大难题就是拉新,这里的拉新指的是建群。有人会说,建群很简单,轻轻松松就能拉几十人来。的确,人数少是可以,但是目标如果是500人就不一样了,操作起来远比想象的难得多。就好比芯片研发,从28纳米到14纳米,努力一把还有希望,从14纳米到7纳米,攻坚一下也能实现,从7纳米到3纳米,那就需要超高的水平了。
社群拉新的方式很多。我们的社群之所以拉不满人,一方面是流量不够,导入不了这么多用户;另外一方面是只会一种加好友拉进群的方式。流量不够是绝大多数建群者会遇到的问题,对于那种流量很大的,比如吃鸡游戏,不是我们讨论的范畴。在流量不够的情况下,将一个100人的群在很短时间拉满500人,最好的方式是用户拉用户。用户拉用户方式有两种,单个用户拉5~10人有奖励或群员满400、500两个梯度时,全员有奖励。
社群拉新对用户要有选择。社群人数的多少并不是考核的唯一指标,是否属于目标用户也是要考核的。我经常莫名其妙地被拉进购物群,一进去里面就刷出几十条购物券信息,一看群人数不到30人,其他群员估计也是这样被拉进来的,这样被拉进来的人怎么可能会有转化?也不能排除没有,这种玩法一直都存在,证明是有利可图的。转化率低的解决方案就是批量化,用机器代替人工降低运营成本。
社群拉人有运营套路,也有建群工具,哪种方式都可以,要依据情况而定。像实体店拉群就不能着急,用户是一波波来的,适合用运营套路,加店长的微信,进群抢折扣券,每天拉十几二十人,不到一个月可以拉满一个群,这样来的用户质量更高、更有价值。总结成一句话,短线运营的群用工具,长线运营的群用人工。
(2)社群维护
社群要有话题。社群建立起来,能一直活跃下去的方式是有话题。社群本质上是线下聚会的线上版。在线下聚会时,大家聊天也是有话题的,我们部门团建时先聊年龄,再聊感情、工资多少……有了话题,就可以一直聊下去,社群就是这样。没有话题怎么办?管理员制造话题,这个话题就像个引子,能把群里喜好聊天的人引出来。
社群不存在生命周期。在做社群运营前,我看某个平台讲的社群的生命周期,曲线就像一个倒扣的锅一样,天真的我真信了,觉得做个运营群也就半年的热度,结果一年多了还热闹得很。又参考了几个运营群,都是时间越久,群员的感情越深,社群的生命越长。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别人说的不一定都对,自己验证过的才是真理。
定期发福利活跃社群气氛。每个群都有自己的特性,像生活服务类的群,管理员不会时刻盯着群,也没有什么话题,若没有一两个能带动气氛的就容易变成死群。这种情况下,解决方式是每周固定时间抽奖,奖品可以是电影券、礼品卡等。在做活动的时候,群里的气氛就被带动起来,各种潜水的就出来了。有个定期福利,培养用户的习惯,社群就不会死掉。
社群维护耗时、耗力,且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就像内向的人适合做分析,外向的人适合做商务,社群维护需要的是外向、活泼的人来维护。在他们眼里,聊天是件很开心的事情,没想到和人聊天还有工资拿,那得多棒呀!找对人,找对方法,社群热度保持两三年是没问题的。
(3)社群转化
社群转化率有指数参考。这里以电商社群为例,电商社群创建的目的是为了卖货,卖货就会涉及购买率、客单价。社群的转化率在个位数,即500人的群,下单用户不超过50个,厉害的运营可以将转化率做到40%,甚至更高。影响转化率的因素是用户属性是否匹配、对商家认可度、价格等。这些是可以通过运营手段来提升的,转盘、折扣、代金券统统都是套路。
社群转化不一定是钱。有些社群创建的目的是希望群员按照自己的设想做出某种行为,比如付款、投票、转发等。《创造101》节目火的时候,群员按照管理员的指示到处投票,节目结束后社群也不活跃了。这个转化指的是有多少群员能按照管理员的指示行事,在游戏的客服群里面,维护好了,这些人不仅能拉来新用户,销售额达到百八十万元都有可能。
不是每个社群都要转化。社群创建的目的不都是用来转化的,游戏的客服群、产品的体验群、行业的交流群都没有转化的理由。我的三个运营群,里面只要有人说话就很开心了,至于转化,不存在的。还有深圳港铁群,我至今没想明白他们建群的目的,经常发福利不说,还不卖货,就知道带着大家一起玩。
社群转化可有可无,至于有没有,从建群的第一天就决定了。有的群创建就是为了收钱,有的群创建是为了提升用户黏性,有的群创建真的是为了好玩。不过为了KPI,社群转化还是要重视的。
社群运营的价值和玩法还有很多,价值中还包括可以免费获得新用户、做传播的种子平台、在企业遇到困难时帮一把等,玩法中新的花样每天也会出来,但是与用户做朋友、和用户打成一片,这个最高级思路永远没有变。在生活中,没有几个朋友真的是一件很悲伤的事情,所以多多加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