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家无余粮
初秋夜渐长,微风习习,甚是清凉。
江南道鄮县仙人山脚下的小村落里除了月色几乎没有灯火,大片农田安静地包围着村庄,唯东边村尽头的一户农家还亮着微弱的烛火,在夜色中摇摇晃晃。
村落名为苏家村,概因大部分的村民都是苏氏一族,仅寥寥几户外姓人家。
透过朦胧的月色隐约可见苏家村东头那户点着烛火的人家影影绰绰,有声音渐渐传来。
从敞开的门户里望进去,只见一个四五十岁的农家汉子佝偻着身体,蹲在门槛上吧嗒吧嗒抽着烟卷,烟雾缭绕中,只听他低沉地道:“刘道长,辛苦你走一趟了。大郎,你去送送刘道长。”原来此人正是屋主苏老头。
“嗯。”
“孩子怕是已不中用了,你们早做打算吧。”一位道士模样的老者摇摇头,提着药箱跨出门槛。
这苏家小子从小就体弱多病,几乎是靠药养着的。今年才入秋,不过稍受了些风霜,就饮食难进,病势汹汹,大有不胜之态。如今发过几次昏,已然病入膏肓,神仙难救。
苏老头一家并不富裕,能一直养着这个药罐子不放弃,连人参片都舍得用上,也算是重情重义之家了。
如今这世道,几乎家家都有夭折的孩子,别说破落农户,就是衣锦富贵之乡天材地宝地填着,要养大个孩子也不容易。因此很多小儿要一直养到六七岁上,才算是立住,能取名入族谱了。
“唉……”长长一声叹息传出,并没有声音继续,只听到老道士渐行渐远的脚步声。又过了好一会儿,苏老头垂头丧气地道:“别矗在这了,都散了吧,今晚我们老两口守着小木宝。”
“阿爹,还是我来吧,我年轻熬得住。”
“不必说了,各回各房睡觉去,当初是我把你们小弟抱回来的,万一……也是我陪着他。”
屋里气氛一时有些凝重。苏老头蹲久了起身,血脉不行,一个踉跄差点跌倒,苏大郎慌忙上前扶住,还未来得及开口,苏老头已然一摆手,冲进内室去了。
此时的小儿苏木,已经移床易箦,苏老头见了不禁失声,他的娘子秦氏瞪他一眼,“过来坐着送小木宝最后一程,别做出这幅样子来,让他也走得安心些。”
苏老头方忍住了上前,见苏木脸色烧得通红,睫毛微颤,沉睡于枕上。苏老头探手摸了摸他的额头,火一般的烫,心里越发的沉重。
“要不我们把他放温水里降降温试试。”
“也好。”
把苏木剥得赤条条地放进温水里,只留个脑袋在水面,苏老头有点怀疑地问:“这样能管用吗?”说完又自问自答,“反正都这样了,死马当活马医。”
谁知话音还没落,苏木身体一沉,似泥鳅般从苏大郎的手臂上滑过,连脑袋都埋进了水里。
屋里三人大惊,纷纷伸手去抢,却不想小小一团人儿,此时重若千金,一时竟谁也拉不起来。
“这是怎么了?这是怎么了?”苏老头急得面红耳赤,拼命扯着小人儿。
却在这时,沉在水里的苏木忽然全身泛起蓝光,这光芒虽盛却不刺眼,隔着水色荡漾开来,如皓月般把屋里的烛火都映得黯淡无光。
苏老头、苏大郎及秦氏被突如其来的一幕惊得目瞪口呆,看着水里的一团小人光影,三人面面相觑,一时不知道该做何反应。
“小弟……”又过了一会,苏大郎刚张了嘴要说话,却被秦氏一把捂住,“老头子,去把房门关紧,大郎,你拿这竹板挡住窗户。快点,别傻愣着,不能让这光透出屋外去。”
秦氏反应过来后当机立断地下了命令,苏家父子已经傻了,只能听命行事。
此时的苏木却是另一番感受,他之前烧得昏昏沉沉,连呼吸都十分困难,但一入浴桶,就好像鱼入了水一般,顿时活了过来,空气从四面八方灌入身体,再也没有喘不上气的感觉了,因此他忍不住就把脑袋也缩进了水里。
温水暖暖地包围着他,水里安静又舒服,那种感觉十分熟悉和亲切,就好像很久以前他一直这样生活一样。
此刻待在水里的苏木浑身病痛全消,是他来到这世上的三年多里最轻松的一刻,仿佛一瞬间打通了任督二脉,一股精纯之气从五脏六腑冒出来,舒服地他呻吟出声,没过多久他陷入了香甜的睡眠之中。
……
……
“嘭”地一声重物坠地声从房里传来,苏老头闻声跑进屋内,登时被惊得目瞪口呆。
只见原本结结实实的木床塌了一块,床板被褥掉在了地上,场面一片狼藉。而在被褥破床中间,正有一个白白嫩嫩的小孩抬起头来,揉了揉眼睛,睡眼朦胧地与苏老头面面相觑,完全不知道自己又闯祸了。
“我的娘咧,小叔把床蹬塌啦!”紧跟着苏老头跑进来的苏大郎的大儿子苏大头扯着嗓子怪叫一声,冲出房门向阿奶汇报去了。
这是苏木病好后的第三天。
这三天,他坐坏了一张坐塌、拍碎了一扇门、捏破了一个碗,现在又在睡梦中蹬踏了一张简易木床。
这是要破家的节奏啊,苏大郎的继室赵氏看到又一样东西毁了,简直心痛如绞。但她在这个家没什么话语权,她是因为无子才与前夫和离,后经媒人介绍说给了苏大郎这个死了原配又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的鳏夫。
这个鳏夫没有子嗣压力,所以对她不能生育并不在意。
像她这种娘家嫌弃,夫家又没有子嗣傍身的女子,除了顺从,还能有什么办法呢,能混一口稀饭吃,就谢天谢地了。
因此哪怕看不惯家里偏宠小叔子也不敢说出口,只是心里嘀咕。
秦氏和苏老头也很愁,虽然他们有心理准备,但实在是没想到这小儿子恢复成大力士后会出现控制不住力道的情况。他们两口子今年都是四十岁,说老其实也没多老。
这江南的太平日子也不过才五年时间。国朝建立之初,疆土只限于关中和河东一带,各地割据势力犹存,建国七年才灭了辅公祏,平定江南。
也是在这场平定战中,苏老头家十五岁的二郎和十四岁的三郎被辅公祏抓去当了壮丁,生死未卜,未留下一子半女。若非当天苏老头及苏大郎躲在山林逃过一劫,连这两人也保不住。
这之后江南太平,但由于战乱男丁锐减,全国人口不足千万,天下10道无不地广人稀,朝廷遂颁布了均田令。
具体规定为:丁及男年十八以上者,人一顷,其八十亩为口分,二十亩为永业;老及笃疾、废疾者,人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当户者增二十亩,皆以二十亩为永业,其余为口分。
只是这道命令到江南道时早已打了折扣。
当时的苏家村剩下三十来户,苏老头和苏大郎赶上时候吃到了均田令红利。虽打了折扣,两人仍共计分到一顷的均田。只是这一顷田地,有80亩是荒田,算是口分田,还需开荒,且在苏老头和苏大郎去世后,朝廷要收回。
即便如此,也是土地。
地里刨食的农户,虽说地不少,但有20亩必须种桑和麻,且土地产量低下,看天吃饭,亩产不过1.5石罢了。又因肥力问题,一半春种,一半夏种,交替休耕,如此一年到头缴了赋税后积粮并无多少。
这些年因为给苏木看病又花费许多,他们家早已掏空了。
苏家当家人苏老头,族谱上的名字是苏智鱼,秦氏乃是他的发妻,两人共孕育四子三女。二儿子和三儿子当年战乱时都被抓了壮丁,三个女儿则皆已出嫁,家里还剩大儿子、四儿子以及苏木。
苏木排行最小,但并非两人亲生,是三年前两人从仙人山抱回来的。不过他们对外宣称老四老五为双生子,因为双生子一起不好养,老五从小寄养在外。至于族人信不信,他们也不管,只要老族长接受了这个说法就行。
老族长也没追究什么,他们又不是门阀大族,讲究血脉正统,只要苏老头自己认儿子,他就不管。这些年战乱,族人出逃各地,没灭族就不错了。何况苏木一直体弱多病,能不能养到上族谱,这谁也不知道。
且看苏老头和秦氏两人对小儿子的偏爱,一个药罐子当成了宝,要说不是亲生的,族人们也不太信啊。便是亲儿子,有些人家也未必愿意花这么多钱养着,兵荒马乱、缺衣少粮的年代,比起自己的性命,孩子都不算什么了。
秦氏看着苏老头和苏大郎两父子搬着石头去给小儿子垒床,转头跟儿媳说道:“家里没钱了,下顿开始就不做干的了,做稀饭。大郎媳妇,以后米少放点。”
赵氏低头应下:“那小郎的鸡蛋还要准备吗?”
秦氏叹了口气道:“这是省不了的。”
这一年干旱得厉害,眼瞧着地里的收成是好不了,再不勒紧裤腰带,过冬的日子就不敢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