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金融服务简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2013年秋天,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从此,“一带一路”建设蓬勃发展,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其中,资金融通为“一带一路”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和多元化的配套金融服务,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

2019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第六个年头。六年来,金融部门致力于推动资金融通,支持“一带一路”建设。银行类金融机构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共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融资,同时提供了大量的配套金融服务。在不断完善的投融资合作机制引导下,社会资金、多边开发银行、国际金融中心等各方力量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也提升了“一带一路”建设的可持续性。

2018年,习近平主席提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要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在这一背景下,对六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中金融服务的梳理与总结正当其时。《“一带一路”金融服务简述》一书内容翔实,论述全面,不仅对我国“一带一路”金融服务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更创新性地提出“一带一路”是新时代的国际公共品,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渠道和路径,点明了“一带一路”的全球性意义。本书编写组成员都是参与“一带一路”金融服务的一线工作者与观察者,他们通过丰富的实践,向读者全方位展现出各类金融机构参与“一带一路”的具体模式,同时客观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风险和挑战,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和建设性。在国际比较上,本书还详细梳理了沿线各国的政策协调机制,通过全面横向对比,启发读者进一步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和价值,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六年来,国际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国际社会对中国事务也日益重视,中国不可避免地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在这一背景下,“一带一路”出现了几个方面的新动态:

一是支持“一带一路”的国家越来越多。对比2018年和2019年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我们能够明显感受到这一变化。当前,美国针对中国挑起了贸易争端并实行技术封锁,民粹主义和反全球化的大环境已经形成;但与此同时,更多参会国的态度从2018年的观望、质疑逐步转变为承认“一带一路”倡议并提倡务实合作,从过去的一味强调债务可持续性和债务透明度、质疑高债务风险,转向肯定沿线国家的发展需求,认同应动员市场力量、政府资金和国际机构等多方面支持,并认为“一带一路”的发展趋势已经不可阻挡。

二是国际社会对债务可持续性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部门国际、团体担心“一带一路”会引发债务可持续问题,在2019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各国认识到:发展中国家是有发展需求的,不能一味强调债务上限和债务可持续而扼杀了这些国家的发展;如果其发展过程伴随着资产和基础设施的增加,那么债务增加的风险可以在经济发展中逐步化解。在2019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资金融通分论坛上,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与全球20余家金融机构共同签署了《“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这一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对缓解发达国家对债务可持续问题的指责起到了明显作用。

三是各国更加重视开发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是国家开发银行的重要实践,具有保本、微利、聚焦于国家战略、聚焦于中长期项目四大特点。对于一些耗时较长、投资较大的项目,私人部门的资金力量是不够的,商业银行也不愿投入过多,只能用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力量来实现。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国重新重视开发性金融,2018年底推出了海外私人投资公司(Overseas Private Investment Corporation,OPIC),向私人投资基础设施的项目提供商业及政治风险的保证,实际上是在私人部门和政府部门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不仅如此,OPIC、加拿大及15个欧盟国家组成的欧洲发展金融机构还签署了一份备忘录,要共同建设一个开发性金融机构联盟,旨在加强美国、加拿大、欧盟三方在对外投资、对外援助、发展政策等领域的协调合作。

四是广泛开展第三方合作。在2019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第三方市场合作”是我国在资金融通方面着力推行的国际合作模式。除与发达国家合作外,中国联合国际金融机构一起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支持和帮助也属于第三方市场合作。此外,第三方市场合作还包括中国金融机构和大型外资金融机构的合作,双方可在“一带一路”项目上共同向沿线国家提供大型基建项目的支持。

五是“一带一路”对国内改革开放的促进与协同效应逐步显现。共建“一带一路”是推动我国企业与金融机构“走出去”的重要一环。“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打破发展瓶颈,推动我国产业链重组,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一带一路”践行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理念,也有助于我国走上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之路,化解国际社会对我国“制造债务陷阱”的误解。可以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向高质量转变,对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建设从梦想照进现实,由蓝图变成行动,从立柱架梁转向精雕细琢,需要我们同舟共济、携手前行。希望读者能透过本书呈现出的“一带一路”金融服务领域的“大写意”,获得日后共同绘制好精美“工笔画”的启发,不断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行稳致远。

朱隽

201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