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4章 千里耳
将领私自调兵,往小了说,可以是事急从权,有错误,但不是原则性错误。可往大了说,也可以很严重,私自调兵,罪同谋反。
说起来,聂宇他们好像本来就是在造反,再用谋反罪来处理下面的将领肯定不妥。
聂宇略一思忖后说道:“这次出兵,我汉军接连光复了公安、石首、监利、华容四县,这是军功,不能不封赏。”
这番话便是为何顺安私自调兵南下的行为做了定性,既不往大了追究,而且还要有功封赏,来安下面的军心。
不过,不往大处去追究,这不代表就完全不追究了。
聂宇做大将军也做了有半年,也差不多快学会官面上的说话留一半,好让下面的官员们有发挥揣度的空间。
光复了四县,这是军功,不能不封赏,但问题也不能不处理,不处理才是真的大问题!
冯修永自然听出来意思,当下也是说道:“大将军,何指挥使这次伺机出兵南下华容县,看似是何指挥使自己一人问题,但说到底,这还是我汉军军制上的弊病。”
什么弊病?
无非将领只要一出征,就彻底失去了权力上的监管,等同于自由发挥,能听军令最好,不听军令的话,压根没人能够制衡在外领军的将领。
历史上,这都不算什么罕见问题了,甚至还属于军队里的常态化趋势,还因此衍生出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而历代王朝的统治阶级,为了解决军队上的隐患,同样也想了很多办法,具体可以归纳于三个核心要点:不久任、不遥领、不兼统。
再说的简单些,便是定期换防加、不给军将政治权力、不给军将身兼数个军区,让他们变成纯粹的职业将帅,而不是动不动又有兵权,又在朝廷上位列三台,还能同时掌握几十万大军。
而能同步达成三个条件的将领,其实也有,还颇有名气,上了历史卷子必考题目的那种。
谁啊?安禄山呗!
身兼三镇节度使,手握大权,朝中有人脉,三镇大军尽皆沦为安禄山私兵,差点就把唐朝打没了。
后面大唐吸取了教训,开始了军制大改革,让太监掌握兵权,也不再信任武官将领。
听到了这里,聂宇忍不住打断道:“你让本将军也用太监?”
“大将军,臣不是这个意思。”
冯修永一愣,解释道:“臣是想说,大将军可以不久任、不遥领、不兼统为治军核心,再效仿前代王朝的做法,设立监军官职,这监军也不是非要用太监,同样也可用文官,以此对武将达成制衡目的。”
“……”
一听到要用文官来做监军,本来还不太明白的聂宇这下终于知道了。
文武之争啊!
没办法,聂宇地盘虽小,但也算是五脏渐渐齐全,那些王朝政权该有的毛病,汉军当然也不能免俗,只是没那么明显和严重。
就算有文武之争的苗头,也不至于前期会误事,顶多就是出现了派系,开始有着内卷合作并存的趋势。
冯修永现在提出文官监军,也不能说是蓄谋已久,顶多就是一波试探,而且也是真的在为汉军,为聂宇这个大将军考虑。
监军制度风评不好,那是有人乱搞,可同样的,在监军制度下的军队也被牢牢束缚在皇权之下难以作乱。
不过,即便如此,这也不是什么好苗头!
聂宇沉默了片刻,忽然张口笑道:“冯先生的建议很好,但目前还是不太实用,如今已至二月份,距清军来袭最多不过一两月。而且何指挥使所部,还刚刚拿下了华容县,这消息传至伪清官府耳朵里,怕是只会更快出兵,所以这换防换将的事情,还是不能去做,至少不能现在这么干。”
这话说的没问题,有理有据。
冯修永拱手道:“大将军说的是,是臣考虑不周,眼下还是以对抗清军为重。”
聂宇又说道:“不过,关于如何改革治军,本将军这里正好也有一件好物,或许可以派上大用场。”
话音刚落,聂宇抬手就把桌上的大木箱子给端了起来。
这大木箱子打从会议刚开始的时候就摆在这了,因为聂宇这位大将军一直不说,所以来开会的秘书官也没人敢问,只当是大将军顺手带着的私人物品。
现在,大将军说是一件好物,这什么好物能用木箱子来装,而且还能对改革治军有着帮助,莫不是什么军机档案,或者前朝遗留下来的兵书?
可再厉害的兵书,那也都是死的,能比活人监军用处更大?
聂宇也没让这些秘书官们疑惑太久,很快就把箱子里的好物给取了出来。
众人定睛一看,这什么玩意?
乌漆嘛黑的颜色外观,还有一堆奇怪的图案纹饰,关键是其结构材质,稀奇古怪不说,还是铁制的东西,这是某位名家铁匠出手的工艺品?
工艺品?开什么玩笑!
要是但凡有个现代人过来一看……可能也看不出来这是什么,至少得查一下资料对照,才能晓得这是一部复古风的民用电台。
嗯,纯民用型号电台,价格约等于整整两块“传国玉玺”。
不是聂宇不想用对讲机,实在是对讲机距离太近,了不起几公里远,还可能受到天气、环境以及其他对讲机的干扰,引起通讯频道的紊乱。
电台就不样了,贵是贵了点,但胜在比较稳定,可以直接拿来架设一个电台基站。
这要是放到现代社会,民用电台架设的基站,肯定没啥卵用,因为大的基站太多,各种电磁波信号干扰下,会严重破坏民用电台基站的稳定性。
可这是古代,两百多年前的大清朝,要什么没什么,电离层的信号环境好的出奇。
用民用电台建立起远距离通讯,完全没有任何问题,通讯效果也只会比后来的电台要更强大。
聂宇手里抚摸着这部斥巨资拿下的民用电台,缓缓说道:“此为千里耳,与千里镜一样,都是本将军通过特殊渠道,从南洋夷人那里弄过来的好东西,可瞬息之间就能传达千里之外。”
“真能传达千里?”冯修永大惊失态。
别说是他了,其他秘书官同样也是大为震动,前面的千里镜虽然让人惊诧,但也不是不能理解。
因为明清本来就是眼镜这类的镜片工艺,冯修永还曾经跟着惠龄一道,有见识过南洋夷人的千里镜,确实能够远距离视物。
聂宇拿出来的“千里镜”不一样,在冯修永眼里也无非是定制不同,或者南洋夷人的工艺又精进了不少。
可这千里耳不同,日行千里不稀奇,可瞬息千里就很离谱了。
这就相当于,大将军府但凡有什么军事命令,完全可以在荆州府就能给华容县的汉军下令。而华容县的汉军,同样也能千里耳,把华容县的军情远距离汇报给荆州府,让大将军府来拿主意。
这些秘书官不是傻的,很快意识到了千里耳到底意味着什么。
所有人都是目光炽热,炽热中还带着复杂,有此好物,那还需要文官监军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