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定再傳
教授汪青溪先生革
汪革,字信民,臨川人也。紹聖四年進士,官楚州教授。吕侍講原明方居符離,先生從之學,稱高弟。侍講嘗曰:「黃憲、茅容之儔也。」分教長沙,張侍郎舜民在焉,相與講學極契。蔡京當國,召為宗正博士,力辭不就,曰:「吾不能附名不臣傳!」復為楚州教授以卒,年止四十。侍講為志其墓,晁景迂有詞哀之。先生篤實剛直,惜不免墮于禪學,則侍講之所夾雜也。故其詩云:「富貴空中花,文章木上癭。要知真實地,惟有華嚴境。」不得入聖人之室矣。然其言云:「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固名言也。學者稱為青溪先生。有《論語直解》《青溪集》。謝逸與弟薖皆學于侍講,當事以八行薦,無逸力辭,兄弟終身老死布衣,其高節蓋得侍講之力。信民貽之詩曰:「新年更勵於陵操,妻子同鉏五畝蔬。」蓋不當唯以詞人目之。
江季恭先生端禮
江端禮,字子和,一字季恭,圉城人。受學節孝,深于《春秋》。黃山谷謂其文似尹師魯,張文潛亦喜之。而其駮柳子厚《非國語》,則東坡之所許也。嘗裒集節孝遺書。三十八歲卒。
邢先生居實
邢居實,字惇夫,陽武人,恕之子也。受學于莘老。其父為程門之叛夫,而先生不然。所宗師者司馬溫文正公、吕申正獻公,所從遊者坡公、涪翁、無咎兄弟也。年二十卒,遺言欲魯直為狀,莘老為銘,無无為其文序。莘老未及為而卒,景迂代之。所著有《呻吟集》。
隱君林塘奧先生石
林石,字介夫,瑞安人。少有志操。初習進士聲律,既而曰:「古人之學不如是。」遂刻意諸經。聞括蒼管師常明《春秋》,往從受之。遭父喪,廬墓三年,不茹草木之滋。臨川王氏《三經》行,先生獨不趨新學,以《春秋》教授鄉里。既而《春秋》為時所禁,乃絕意仕進,築室躬耕,作萱堂以養母。或勸以仕,不答。講論古今,必先實行而後文藝,曰:「本之不立,末于何有?邑官初至,率來謁,執弟子禮。母卒,年九十餘,白首終喪如父時,人以為難。建中靖國年,無疾而逝。周行已為《沈子正墓銘》云:「河南程正叔、京兆吕與叔、括蒼龔深之與介夫,皆傳古道,名世宗師。唯是書成弗以示人,故世無傳焉。」學者稱塘奧先生。
徐季節先生庭筠(附孫日升)徐先生庭槐、徐先生庭蘭
徐庭筠字季節,臨海人,八行先生子,童丱有志行,律身嚴毅,居無惰容,孝友天至,既免喪,猶不忍娶者十餘年。秦檜當國,試題問中興歌頌。先生歎曰:「今日豈歌頌時邪?吾不忍欺君。」因疏未足為中興者五,忤主司意見,黜黃岩尉,鄭伯熊代去請益。先生曰:「富貴易得,名節難守,願安時處順,主張世道。」伯熊受其敎,迄為名臣。其學以誠敬為主,無惰容,無戲言,不事緣飾,不苟臧否。年八十五卒。朱文公行部,拜墓下,題詩有「道學傳千古,東甌數二徐」句,且大書表之。兄庭槐、庭蘭,皆有父風,孫日升,苦節有守。《宋史》稱「徐氏詩書不絕者六世」。(黃氏原本,全祖望修之加詳)
朝散劉先生淮夫
劉淮夫,字長源,閩縣人,彝之子也。先生于古靈為甥,少從學,孝于親。元豐中,為台州判,累被薦。更曆一考,即可改官,以父被召赴闕,不忍離,遂不待任滿,乞隨侍去。父卒,監江寧府酒務,念母年幾九十,思歸陽羨,雖甚貧,不復顧祿,即乞以朝散郎致仕。太守以下再三留之,皆不可得。母卒,無屋可居,無田可食,而守之甚固,未嘗一毫有求於人。東南薦紳先生皆稱為孝子,先生輒皇恐曰:「此人子之常然,無足道也!」鄒忠公薦之,終不起。
縣令鄒先生夔
鄒夔字尧叟,泰寧人。從學於劉執中浸灌《六經》,贯穿百代,執中以女妻之。以进士知宣城縣,楊龜山聞其名,晚從之遊,稱其在淮陽時,太守怒一卒,欲斬之,先生不從,守怒,先生執法不移,蓋有守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