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基华夏的上古西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为了和平,一路迁徙

面对炎帝部落咄咄逼人的气势,黄帝选择了忍让。从此,黄帝和他的部落开始了东奔西走的生活……

在黄帝部落蒸蒸日上的时候,炎帝部落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渐渐衰落,不复当初的强盛了。

有一天,炎帝受到了欺负,欺负他的人叫作蚩(chī)尤,是九黎族的首领。此人非常彪悍,非比寻常,一个人打十个八个的不在话下。

不断扩张地盘的蚩尤今天打这个部落,明天打那个部落,打来打去,天长日久的,有一天他忽然发现周围没人可打的部落了,全成自己的地盘了。于是他将眼光放长远了一些,瞄上了炎帝部落。

炎帝部落自然不能白白挨打,于是愤然抵抗,只可惜这时的炎帝部落根本不是蚩尤的对手,只好落荒而逃。

炎帝没有办法,只好带着族人寻找新的地方。他们看中了黄帝的地盘,开始频繁地向黄帝部落发起挑衅。

炎帝部落虽然实力今非昔比,但还是比黄帝部落强大,加之黄帝本人奉行以和为贵,一再退让,准备以和平手段解决问题。然而黄帝的退让却让炎帝误以为黄帝软弱可欺。于是炎帝得寸进尺,一再侵扰。

于是,黄帝带领部落子民向北迁移,开始了游牧生活。

黄帝每到一地,都虚心地向当地人民学习。他发现别的部落发明了臼,可以把谷子舂成米,于是他也教自己的子民使用臼。这样一来,做出的米饭特别好吃,而且又卫生。

除了勤奋好学,黄帝还特别重视人才。有一次,他在海边打鱼,发现了一个叫风后的渔民。黄帝通过与其交谈发现,风后知道很多伏羲时期教民、养民的道理,有安邦治国的才能,所以就决定把风后留在身边,作为参臣。

又有一次,黄帝在狩猎中,发现了一个叫力牧的神箭手。二人一聊天,黄帝发现他很懂兵法,于是让他统领部落的兵马。

黄帝部落的人口一天一天地增加,势力也一天一天地壮大起来。

有一次,黄帝带领部族子民来到了北方的黄土高原。当时这里的森林茂密,地形平坦,很适合长期生存。

他们刚住下不久,有一天,狂风大作,黄帝立刻让大家赶紧寻找藏身之地。他正忙着指挥时,突然一阵狂风来袭,将他头上戴的遮阳的大帽圈给吹跑了。

黄帝也顾不上大帽圈了,急忙抓住身旁的小树,就地蹲下,眼睛却紧盯着被吹跑的大帽圈。他发现这大帽圈被狂风一吹,居然能自己往前滚。

黄帝的心里一动。

大风平息之后,黄帝开始做实验。他砍了一根树枝,扎成圆圈,放在地上,用力往前一推,只见木圈滚了不到一丈远,便倒下了。

黄帝想了想,又扎了两个圆圈,并且还在两个圆圈中间各扎了一个十字架固定。然后,他砍了一根长树枝,把两个圆圈分别扎在它的两头,放在地上,用力往前一推。

这次虽然没倒,但滚了没多远又停了下来。这时,黄帝手下的参臣一起走了过来。黄帝把刚才发生的事儿跟他们一说,足智多谋的风后一听,立刻有了想法。他赶紧剥了一条树皮,把它拴在两个圆圈中间的树枝上,然后用一只手拉着往前走,两个圆圈就一直往前滚动,再也没有倒地。

黄帝大叫一声,一下子醒悟过来。他叫人再扎两个同样的圆圈,用树枝将四个圆圈连在一起,前面有人拉着,这样就能稳稳当当地向前滚,再也不怕倒了。

风后也大叫了一声,马上吩咐人去采石场弄来了两个圆形石盘,中间凿个洞,安上一根木棍,木棍中间绑根草绳,拉着草绳就能滚动了。黄帝一看非常高兴,给这新玩意儿起了个名字叫“车”,然后安排人依照统一规格,批量生产。中华民族第一个陆上运载工具——车轮,就这样诞生了。

后来,黄帝又在这个基础上改装了战车,并把它叫作轩辕。因为黄帝当时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所以轩辕就成了他的正式名字。此后不久,他手下的人又驯化了马当坐骑,所以黄帝部落里就有了中国最早的战马和骑兵。

自从成为部落首领后,黄帝一直没有一个正式的职称。人们先后给他起了很多尊称,他都没有同意。最后,黄帝说:“咱们脚下的土地是黄色的,能生万物,又是咱们生存的唯一靠山,所以就请尊称我为黄地吧。”从此以后,“轩辕黄地”就这么定下来了。

大约到了殷商年间,有人觉得把祖先称为“黄地”太俗了,也很不雅,于是他们借“地”和“帝”是谐音,就把“黄地”改称为“黄帝”。“轩辕黄帝”从此就这样沿用下来了。

这种说法真假难辨,但说明了黄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