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齐国风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0章 齐桓公伐狄救燕,老马识途的故事

齐军大胜。但毕竟此地乃令支国境内,对于地理水文等尚不熟悉,故联军谨慎进兵。

进至黄台山谷,却见谷中檑木横亘,巨石乱堆,原来已被令支军封了进路。

联军正着急时,哨探来报,说军中断水了。

原来,令支军已截断了唯一的水源。

此时正值隆冬,群山之中,泉水稀缺,水源被截,那可成了大问题。

大军缺水,一时人心惶惶。

公孙隰朋献策说蚂蚁专找有水的地方筑穴居住,应当找蚁穴处掘水。

齐桓公按公孙隰朋的主意让士兵在伏龙山的北面搜寻蚁穴,结果又未找到水源。

公孙隰朋又献一策:“蚂蚁冬天找暖和的阳坡居住,夏天才凉快的背阴坡居住。现在是冬季,蚂蚁一定在山的阳坡居住,不能乱掘。”

而且隰朋还就具体挖多少深作出了指导,他说告诉士兵如果蚁穴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

军士按他说的,果真在伏龙山的阳坡山腰处找到蚁穴,掘到泉水。

齐桓公大喜,称赞道:“隰朋可称得上是圣人了!”

春秋第一霸齐桓公的称赞影响大了去。于是,后人将该泉称为圣泉,伏龙山也改龙泉山,后来又简称龙山。

为饮水思源,使甘泉永存,后人专门砌石为井,名为龙泉井,据说至今古井尚存,泉水清洌如初。

今天的河北曲阳县龙泉山旅游区,敢情是典故出于此?

这里,公孙隰朋巧妙地借用蚂蚁的生存本性来探掘水源,将动物的自然之性利用于人的特定目的,由此可见,公孙隰朋智慧过人。

令支军见联军并未因缺水而退兵,大惊,认为联军有神灵相助,一时士气低落。只有再坚守不出,待联军粮尽自退。

却不知齐桓公进兵前,已在葵兹设防,由鲍叔牙领兵在那驻扎,物资从燕地中转至葵兹,哪可能缺粮?

联军还三番五次前去挑战,令支军龟缩黄台山,眼巴巴盼着联军断粮退去。

齐桓公密令虎儿斑率轻兵抄附近芝麻岭小道,出青山口,只用了六日便抵令支城下。

虎儿斑依管仲计,并不进兵,只伏于小路,将令支军后路封死。

再说管仲已成竹在胸,他令士兵每人各带一袋泥土,行进至谷口,令士兵将土全抛向谷中,一时堆成一条高路。

令支军原先设防的檑木乱石便失去了作用。联军纷纷涌入谷中,令支军大败。

眼见国都孤城难保,密卢大怒,亲自率军来战。不料,刚一出城,虎儿斑率伏兵一涌而上,攻占了令支城。

密卢眼见无法挽回败局,只得率残兵向另外的一支部落孤竹国逃窜。

联军大胜,大军进入令支城,城内残余令支兵以及百姓望风而降,那些从燕国掳掠而来的百姓,此时也获救。

齐桓公严明军纪,命令不许擅杀一人,令支人十分感动。

齐桓公从令支降兵中得知密卢逃往了孤竹国,便令向孤竹国进军。

孤竹国,是商朝以来的一个大国,包括现在的唐山市区东部、迁安市、迁西县、滦县、滦南县、乐亭县、卢龙县、昌黎县、抚宁县、秦皇岛市区等地。

这一次,齐桓公北伐山戎,先灭了令支,最后再灭了孤竹。

在灭孤竹国的过程中,齐桓公和管仲为中华文化发明了一个典故“老马识途”。

老马识途,作为一个著名的成语,最早出自于《韩非子·说林上》,意指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到引导作用。

当时,齐军进入旱海,看看天色将晚,但见白茫茫一片,全是沙漠,再加上劲风四掠,黄沙四起,形成一片暮雾,齐桓公顿时警觉,问管仲这是何地。

管仲见多识广,他对齐桓公道:“臣曾经听说北地有旱海,万里水草,干旱多风,极其凶险,估计就是这里了。

主公,我们暂停行军,令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迅速撤离此地。”

但进来容易出去难,此时已是天黑,因为风大,火把不燃,且数万大军,浩浩荡荡绵延数里,前后各队已然互相失去联系。

齐桓公大急。

管仲令人敲锣打鼓,互为联络,逐渐将军队聚集起来,齐桓公这才宽心。

大军就地露营一晚,待第二天黎明,方见已陷入旱海,四处白茫茫,哪里还分得清东西南北?

齐桓公以三人一组,分四个方向派出寻路小队,结果折腾了半天,连寻路小分队都失散了。

管仲突然想起一事,他对齐桓公道:“主公,臣听说老马可以识途,军队里有不少无终国将士,他们的战马有不少来自北狄,我们选择数匹老马,放归于野,大军再尾随老马,也许会找到出路。”

于是,令虎儿斑选择了几匹老马,解除缰绳,令其先行而去。

果然,这些老马一会向东,一会向北,带着大军走了不多久,便出了旱海。

据说,这个孤竹国是墨姓之源,相传夏朝时,夏禹封炎帝的后代于台,时称为墨台氏,而后来简化为墨氏。

墨台,今辽宁省朝阳市。到商朝时,墨台氏的后代建立诸侯国孤竹国,国君是墨胎。

墨胎有两子,分别是伯夷和叔齐,他们因都想让位于兄弟而出外流浪。

后来,西兄弟均在周文王帐下工作,但周国伐商建立大周王朝,却认为周乃大商乱臣,耻于吃乱臣之粮,拒绝领取周粟,终于双双饿死于终南山。

他们的“贤”名流传于世,后人就以墨字为氏,称为墨氏。

齐桓公平了燕北山戎后,直接将这两地送给燕国管辖,不再由少数民族自己管理。

从此,现河北的一大片地方,便开始纳入中原势力范围。

而无终国,本就是周武王时分封的子爵,这次因助战有功,齐桓公将小泉山下戎地,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玉田县东边一带割让给无终国。

后来,无终国重用中原人才,加强与中原各国的联系,从不侵犯中原华夏民族,实现少有的当时少数民族与中原华夏民族的和睦共处,直到战国时期被灭。

齐桓公出于道义,帮了燕国大忙,燕庄公十分感激。

当齐桓公率军回齐国时,燕庄公长途相送,依依不舍,不觉越过燕界达五十里之多,已然进入了齐境。

这令齐桓公也十分感动,他以诸侯相送不出国境之礼为由,将原属于齐国的燕庄公所至之地共五十里,割给燕国。

燕国本是遭北狄侵犯而受难,此次却因齐桓公而得原属狄戎的令支、孤竹等地,又受赠齐国五十里土地,国土面积大大增加,遂成一大国。

燕庄公感动万分,无以言表,就在止步之地筑城,取名燕留以作纪念。

这个地名,真心好听,故事感人。

哦对了,燕留故城在今河北高官芦县东北,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

燕庄公一生都对齐桓公敬重有加,全力响应齐桓公的尊王攘夷战略。

他后来还叮嘱历代燕国国君一定要尊重周天子,不忘给大周王朝纳贡。

燕国此举也为各诸侯国树立了榜样,大家无不甘心情愿拥护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