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佛罗伦萨的劳仑齐阿纳图书馆
劳伦齐阿纳图书馆阅览室
米开朗基罗不仅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雕塑家和画家,同时也是最伟大的建筑家。他在建筑上的成就不仅体现在圣彼得大教堂的建造上。1524年动工修建的佛罗伦萨圣洛伦佐教堂劳仑齐阿纳图书馆(Laurentian Library)是米开朗基罗的建筑代表作之一。这座图书馆是由教皇克莱门特七世创建,收藏有美第奇家族历代收集的15000份珍贵的古代手稿,在那个时代就已经对想要借阅的人开放,旨在改变世人对美第奇家族“商人”的刻板印象。
圣洛伦佐教堂及其附属建筑平面图
劳伦齐阿纳图书馆门厅(一)
图书馆的阅览室是一个狭长的空间,在前方有一个下沉的9.5米×10.5米的前厅,与圣洛伦佐教堂横厅相接,这是整个设计的精华部分。在这里,米开朗基罗超越了在他之前的那些伟大的文艺复兴建筑家,抛开了被他同时代其他建筑家们视若神圣的古典比例、柱式、法则、规范,完全按照自己作为一位大雕塑家的绝对自信来处理各个细节。或许在他看来,建筑不过是雕塑的延续。他将划分壁面的双柱嵌入墙内,与之对应的柱顶楣构也向内凹陷。这样一来,原本看上去只是作为填充物的墙体厚度就被夸大了。这种做法完全不符合梁柱结构的“正常”逻辑。此外,在柱子的基座、山花等的处理上也是与众不同,他用雕塑的手法取代了建筑的规则。楼梯的设计更是特异,它不再是一个普普通通由下而上、由外及里的建筑组成,倒像是一股由里而外、由上向下倾泻而出的洪流,似要将文艺复兴的宁静秩序搅个天翻地覆。
劳伦齐阿纳图书馆门厅(二)
劳伦齐阿纳图书馆门厅柱础局部(摄影:G.Pischel)
英国艺术评论家赫伯特·里德(Herbert Read,1893—1968)形容说:“这些建筑混合物的各个组成部分——柱、窗、梁——不再用来迎合任何结构目的,而完全是为了取得审美效果。特别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有些壁龛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构成一种阴影,或突出一种纯浮雕特征。总之,我们所看到的建筑物不是依照建筑法则,而是依照绘画或雕塑法则组合而成的;可以说,整个风格,从其对建筑的影响来看,是由于滥用艺术法则的产物。”他说:“假如你是一位纯粹派艺术家,并且认为一切艺术皆遵从其材料与功能特有的法则,我不知道你能否对(这种)风格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反之,如果你认为成功地满足和愉悦人的感觉是艺术唯一准则的话,那么,这种想要利用石头创造出一种立体组合结构的尝试将不会引起你的反感吧。”[28]108-109这种打破常规地运用古典要素——或者按照里德的说法是“滥用艺术法则”的做法后来被称之为“手法主义”(Mannerism,又译“风格主义”或“矫饰主义”),吸引了众多的效仿者。瓦萨里记载道:“看到那种破格方法的人们极受鼓舞,纷纷效仿,种种奇怪的装饰新构思层出不穷,冲破传统的樊笼。”[1]400
米开朗基罗的这件作品成为文艺复兴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虽然还在整体上保持空间体积的完整性,但所表现出来的这样一种要“打开、扩大和冲破”空间的精神,为下个世纪巴洛克建筑的横空出世开辟了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