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产品经理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 IoT产品与软件产品

为什么说IoT产品是一块新大陆?因为IoT产品需要具有与软件产品不同的知识和技能。IoT产品需涉及的领域如图1-3所示。

021-01

图1-3 IoT产品需涉及的领域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两类产品涉及的领域的区别,这里列出了一张对比图(软件产品以手机App为例),如图1-4所示。

021-02

图1-4 IoT产品与软件产品涉及的工作流程

我们可以从产品的工作流程看到IoT产品与软件产品经理需要关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具体分析如下。

1. 功能规划

对于功能规划,我们可以从思考的范围出发。软件产品经理,只需要考虑一个App里的功能,范围大一点可能涉及几个App的功能。对于IoT产品经理,不仅要考虑软件的某个功能,以及相关功能的互动,也要考虑硬件。而遇到与手机或者其他IoT设备的联动时,情况就更复杂了。

这里以移动互联网为例进行介绍。我们都知道著名的“摩尔定律”,该定律是指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每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一段时间内,移动设备芯片的处理能力和性能是基本不变的。但对于IoT产品经理来说,每个产品经理手上的“牌”是不一样的,而且有种种限制,例如电池的限制、CPU的限制、屏幕的限制。如果用扑克牌来形容,可以说IoT产品经理手里没有很多牌,且仅有的牌还得仔细考虑如何打才能不输。而软件产品经理手里的牌则比较多,联牌也多。当然,这不是说软件产品经理好做,而是想说明,他们面临的限制可能较少,尤其是来自硬件的限制。

2. 需求输出

手机软件产品经理在确定产品需求时,只需要考虑软件功能,包括页面层级、数据结构、交互方式等。但IoT产品经理在确定产品需求时,不仅要考虑软件功能,还要考虑无法脱离的硬件需求。例如实现一个智能穿戴设备的跑步功能,就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 屏幕多大,要显示什么数据,信息显示的限制如何解决;亮屏策略如何做,怎样才能更省电。
  • GPS准确度,什么时候定位,如何显示轨迹,GPS有漂移时如何处理。
  • 距离准确度,距离是根据GPS的位移为基础计算的。
  • 心率传感器准确度,还有一系列如速度、配速、步频、步幅等的计算。

对于更复杂的项目,可能会同时涉及硬件、手机App、前端、后端等多端,需要考虑相互联动配合。

这里列举了硬件、软件、算法方面的需求输出,简单来说,需求由于相互交织变得更加复杂,IoT产品经理需要综合能力。

对于要入门的读者来说,也需要刻意培养这样的能力,才能做出更好的产品。

3. 开发

在开发阶段,同理,软件产品经理关注的都是手机端App的开发,高级一点的,会兼顾Android和iOS;而IoT产品经理不仅要关注App层的内容,还要关注硬件底层的开发,也就是所谓的BSP(Board Support Package,板级支持包)。BSP这个概念是相对于上层提出的,上层就是App层,而BSP层则被大家称为底层。软件产品经理不会(或极少会)关注手机的BSP,但IoT产品经理一定会(或深度)关注自己产品的底层。例如需求输出中提到的屏幕的亮屏策略就是BSP层控制的,IoT产品经理需要与开发人员一起讨论,并制定相应策略。

4. 测试

测试的源头在需求,开发的内容就是测试需要检查的内容,所以需求—开发—测试构成了完整的链条。测试不仅涉及软件测试,包括上层App以及底层BSP,也包括算法测试,如果某个功能使用了某个硬件的某个特性开发的算法,那么还涉及算法的功能性和可靠性。最后,最为重要的是,对于强调独立便携的IoT设备来说,功耗是很大的限制性因素,也会成为IoT设备的测试重点。

5. 上线

上线,即功能发布。OTA(Over The Air)是IoT的行话,翻译过来就是升级,因为采用厂商隔空发布给大量用户,再由用户通过网络下载升级的方式,所以被称为Over The Air。上线的标准,与测试的内容一致:首先功能与需求一致;其次算法准确稳定;再次功耗要稳定,因为功耗的不稳定甚至会导致版本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