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俗到雅——不容易的喝茶
——[唐]卢仝《七碗茶歌》
从古到今,老百姓打开门过日子就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有趣的是,文人墨客香席雅集也是七件事:琴香书花茶诗礼。两相对比不难发现,无论大俗还是大雅,都少不了的那一件就是茶。中国在茶的领域是无法被撼动的全球第一,而茶也是中国当之无愧的国饮。世界各国有谁不知道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又有谁不是直接或者间接通过中国而与茶结缘呢?不过,最初在我国,茶只是作为药物和食物存在的,而它真正被社会各界广泛饮用并且形成完整而独特的茶文化、茶艺术,已经是在唐朝了。
喝茶从何起
《茶经》有言:“茶之为饮,发乎神农”。《神农本草经》中又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氏可是个传奇人物,古人认为一切植物类的食物和药物都是他一口一口尝出来的。神农氏是否真实存在都还两说,茶究竟是不是他发现的就更难找到证据,但从古书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茶曾经被当成解毒药来用。

神农氏
晋代的常璩(qú)在《华阳国志》中写道:“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意思是周朝时,西南巴蜀小国曾将茶当作贡品,不过考古学家们同样尚未发现相关证据,所以这个说法也得暂且打个问号。那么,到底考古学家们在哪儿找到了最古老的茶叶实物呢?最新的考古证据来自距今约2100年的汉景帝阳陵的陪葬坑中(位于现陕西咸阳市渭城区),这下终于证明了西汉时期已存在世界上最早的茶叶。
喝茶曾经很粗糙
皇家有,百姓家里有没有?应当说没那么普遍,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汉宣帝神爵三年(前59),文学家王褒去渝上(现在的四川彭州市一带)办事,正巧遇上寡妇杨惠家闹主仆纠纷。刁奴十分懒惰,竟敢欺负女主人,于是王褒一时兴起买下了这个不服管束的奴仆,并写下了《僮约》,以书面形式详细约定他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若有违反,该受什么惩罚,直把他治得服服帖帖。这篇文章当然十分有趣了,不过其中最有价值的句子当属“脍鱼炰鳖,烹茶尽具”和“牵犬贩鹅,武阳买茶”,因为这是我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关于煮茶、买茶最早的记录。
虽然我们“实锤”了汉朝已经开始喝茶,但人家怎么个喝法可跟我们想的不一样。从西汉到南北朝,有干嚼叶片图个提神醒脑的,有把老叶加上米浆做成茶饼的,还有喝前烤烤磨碎,再加入葱、姜、橘皮浇汤做成茶粥,让人醒酒的……反正就是各种瞎折腾,这就难怪晚唐诗人皮日休傲娇地批评唐之前的喝茶跟喝蔬菜汤没什么区别了。
隋唐对饮茶品位的提升
其实,魏晋开始,人们喝茶就不再只是为了解渴提神,文人士大夫在冥想、清谈、祭祀时都渐渐开始离不开茶,人们试着通过喝茶表现出品位和格调,跟西方喝咖啡一样,讲究个“腔调”。到了南北朝时,南朝人喝茶,而尚未完全脱离游牧生活的北朝人喝酪。众所周知,在大多数情况下,南北朝存在文化隔阂,长期互掐,所以北方贵族蔑称茶为“酪奴”,意思是说茶只配做乳酪的小跟班。
不过,这个歧视在隋朝得以被终结,因为隋文帝就是个资深茶友。传说有一夜,隋文帝梦见有人将他的头骨换了,惊醒后便一直头痛,久治不愈。后来机缘巧合遇到位高僧点拨他:“山中有茗草,煮而饮之当愈。”隋文帝找来茗茶一试果然有效,从此茶就不离左右了。上行下效,人们自然纷纷加入喝茶大军。有了这些历史基础,再加上唐朝强盛的国力,繁荣的经济,“茶兴于唐”自然不是什么令人意外的事。
佛教对茶的助推
在唐代,茶与佛教的关系十分密切。由于唐朝最盛行的禅宗非常讲究打坐修行,而且规定过午不食(想来唐代僧人应该偏瘦,体脂率一定不高),所以茶这种可以帮人提神且减轻饥饿的饮料一下子就在僧人之间流行了起来。大家满怀热情开始自己种茶,还经常一不小心因种出了好茶使寺院出名,香火大旺。既然僧人饮茶,和僧人们多有来往的香客、施主也开始喝茶,并买茶供奉佛前,于是俗世生活中茶也越来越常见了。此外,根据一些藏文史书的记载,茶叶还随着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联姻传入吐蕃。松赞干布有两位王妃,一个是来自唐朝的文成公主,她带去了内地的文化、技术和饮茶习俗;另一位是尼泊尔的公主,她带去了佛教;因此茶与佛教更深一步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流传至今的西藏喇嘛教茶会。
除了宗教的原因,唐代的贵族名流们对茶也十分推崇。女皇武则天曾经曾三请六祖慧能入朝,在通天元年(696)御赐慧能大师的礼物单中就有“香茶五角”,可见好茶是上好的礼物。唐大历五年(770),湖州刺史在顾渚山侧的虎头岩(浙江省长兴县)首次为皇家专门设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茶厂——贡茶院。每年立春都有官员专门监督紫笋贡茶的制作,并且需要快马加鞭赶在清明节前运到长安供祭祀宗庙使用。这样的奢侈在唐朝并不少见,前有杨贵妃“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任性,后有“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湖州紫笋来”的肆意。
除了皇室,高官贵族、文人雅士们也好茶。曾任刑部尚书的大诗人白居易留下了不少关于品茶的诗作,在洛阳宅子中,他甚至亲自上阵种茶煮茶,招待亲友,以茶相会。不知道考古学家在他宅院中发掘出的茶具是不是他当年亲手摆弄过的。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在民间,茶逐渐成为和盐米一样必不可少的东西,喝茶也是一种随处可见的生活习惯。据唐代《封氏闻见记》记载,茶在大唐全国范围内普及开来,喜好饮茶者甚至达到了“穷日尽夜”的痴迷程度,远远超过了之前。
唐代的茶文化是如此丰富和深刻,以至于世界历史上第一部研究茶的专著《茶经》在这时诞生。茶与茶文化也不断向外传播,到了西北塞外,也随着各国遣唐使的返乡去往了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