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桥梁专家程庆国院士
■ 沈惠金

程庆国学长
程庆国(1927年10月11日—1999年8月18日),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运输科学院外籍院士,桥梁和铁道工程专家。
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系。1956年获苏联列宁格勒铁道学院副博士学位。历任甘肃天水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实习生,北京丰台桥梁厂主管工程师兼中苏合作丰台预应力混凝土试验基地技术负责人,铁科院铁建所桥梁室副主任、副研究员,成昆铁路桥梁技术委员会委员兼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新技术组组长,研究员,铁科院副院长、院长、院党委委员、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主任委员。1992年当选俄罗斯运输科学院外籍院士,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79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浙江省嘉兴市崇福镇横街97号至99号为桥梁专家、中科院院士程庆国故居。1927年10月11日,程庆国出生于此。
程宅北临横街,南达宫前河(现为宫前路),屋宇高大,前后四进,面阔六间,中间有一条狭长的备弄从横街直通河埠。程宅建于何时?何人建造?缺少文字资料记载,已经很难稽考。但是可以确定民国初年的程宅主人是程介眉,族中晚一辈人都叫他鸿生大伯。
1913年出生的百岁老人程女士曾对笔者说:西寺弄口鸿生大伯在程氏同代人中辈分最大,他娶过四位夫人,只有第二位夫人生了个儿子,名叫月槎,就是程庆国的父亲。月槎17岁结婚,23岁就病故了,月槎的夫人是鸿生大伯第四位夫人的侄女,苏州人。
程庆国的哥哥程庆昺告诉笔者:“我的祖父程介眉、父亲程斌和我的大哥同一年死于伤寒病,那年我四岁,弟弟庆国三岁,父亲当时还在读大学。”
祖孙三人同年死于伤寒病,真是程家的大不幸,程家顿时失去了顶梁柱。两三年后,程庆国兄妹三人随母投奔苏州外祖父家。外祖父姓叶,叶氏是洞庭东山的大姓,舅舅是苏州城里开钱庄的,兄弟两人就读东山钱庄从业人员的子弟小学——钱业小学。
程家大宅人去楼空,只留下一个范妈负责照看,房屋逐渐出租给外姓人居住。范妈是程庆国祖母的陪嫁丫头,结过婚,无子女,一直住在程宅,直到九十高龄在此逝世。
1936年,程庆国以四年级插班生考入江苏省立苏州中学附属实验小学。抗战爆发,全家逃难到洞庭东山外祖父老家,一年后,又转到上海,投奔姨妈家。因家庭经济困难,程庆国曾患过肺结核。17岁那年,母亲又不幸患病身亡。程庆国的少年时代是在颠沛流离的战乱生活中度过的,先后就读于上海育才小学、中光中学、建文中学,1944年转入育英(当时改名郁行)中学。
1946年中学毕业时,程庆国同时报考燕京大学历史系、上海交大物理系及清华大学土木系,结果均被录取。程庆国对历史专业很感兴趣,但考虑到清华大学的奖学金要高于燕京大学,而且他久已仰慕清华的学术环境和民主风尚,结果选择了清华大学土木系。他的哥哥程庆昺当时就读圣约翰大学,还差一个学期就可毕业,因仰慕清华大名,也报考清华大学并被录取,兄弟俩高高兴兴一同进了清华园。为了节省开支,他们在清华求学四年期间,没有回过上海。程庆国在清华开始接受革命思想,积极参加学生运动。
1948年年末清华解放,在解放后的第一个“五四”青年节,程庆国参加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0年6月他由艾知生、李斌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程庆国兄妹早在土改前就主动将崇德故乡的房屋及田地全部上缴给了政府。1950年7月,程庆国由清华大学土木系毕业并被分配到甘肃天水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工作,离校前夕,张光斗先生勉励他要尽量多接触工程实际,对张先生的教导,他一直铭记在心,并在工作中努力实践。
1951年8月,程庆国由国家派赴列宁格勒铁道学院读研究生,导师是该校校长、著名桥梁专家普罗塔索夫教授。程庆国给人的印象是生活朴素、为人坦诚、作风正派,他学习努力,热情好客,知识渊博,经常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除了俄文外,他还自学德文、日文,连同原来学的英文,当时他已通晓4门外语。程庆国还注重了解当地社会情况,积极发展与苏联人民的友谊。他担任列城留苏学生会秘书,和不少苏联朋友热情来往,结下了深厚友谊。这种友谊一直持续了近半个世纪,1999年他的俄罗斯朋友在得知他去世的噩耗后,还写来了感情真挚的悼念信。
程庆国在学习、业务上非常虚心、执着和认真,在写学位论文期间,他一方面虚心向师长请教,积极和同学讨论,一方面常常不分昼夜地钻研思考,甚至常常忘了吃饭。1956年他以优秀成绩完成学业,取得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回国。
回国后他被分配至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工作,历任桥梁研究室副主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副院长、院长。曾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铁道学会副理事长、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主任、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委员、国际预应力混凝土学会工程实践委员会委员。1992年当选为俄罗斯运输科学院外籍院士。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庆国承担过多项国家和铁道部的重点科研项目,担任过南昆铁路、三峡工程西陵长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杨浦大桥、江阴长江大桥等数十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技术决策、咨询及管理工作,多次担任专家组组长。他重视培养和造就科技人才,培养出近三十名博士、硕士研究生。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奖励。1979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先后当选中共十二大、十三大代表。他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认为只有“共产党员”和“桥梁工程师”才是他的终生称号。1999年逝世,享年73岁。
程庆国少年时代离开崇福,对故乡的印象不是很深,但对故乡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解放初,程氏兄妹除保留一楼一底房屋给程家女佣范妈居住外,主动将崇福故乡的所有房屋及田地在土改前全部捐献给国家。范妈逝于“文革”初期,其生前生活费用始终由程家兄妹供给,后事也由他们料理。
1996年清明节前夕,程庆国来杭州参加学术会议之后,拜访居住在杭州的表兄李行。李行原名李天恩,是他姑妈的儿子,崇福人,解放前夕参加浙东纵队金萧支队,当时刚卸任中共浙江省纪委常委职务。程庆国对李行说:“离开家乡六十年了,想回去看一看。”李行走南闯北几十年,也很少回故乡。两人一拍即合,遂结伴作故乡之行。横街程宅原貌尚存,程庆国高兴地在他的旧居摄影留念。
来源:《嘉兴故事》网站、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