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影像医学?儿科卷(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颞骨骨折

【概述】
颞骨骨折(temporal bone fracture)为儿童期常见的颅面部损伤表现之一,其中车祸伤、暴力伤和坠落伤是最常见的创伤原因。
【临床特点】
本病临床特点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和受累部位而表现不同,严重的颞骨骨折可累及鼓膜、听小骨、面神经、骨迷路、鼓室盖和血管等结构。可出现耳溢液出血、传导性听力损失、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面神经麻痹、脑脊液漏、眩晕、脑膜炎和颅内出血等症状。
【影像检查技术与优选】
CT为观察颞骨骨折的最佳方法,采用亚毫米级重建层厚,以及< 10mm的小视野,结合多平面重组的方法,能很好地观察骨折线的形态及累及的结构。可疑迷路、面神经、血管、脑干及合并的颅内损伤时,可进行MRI检查。
【影像学表现】
1.CT
根据骨折线的方向与颞骨岩部长轴的关系,颞骨骨折可分为纵行骨折、横行骨折和混合性骨折。纵行骨折,即骨折线平行于岩锥;横行骨折,即骨折线与岩锥垂直;当骨折线存在两个方向上的特征时称混合性骨折。当骨折线纤细,CT不能显示时,间接征象包括乳突气房密度增高、外耳道密度增高、邻近颞骨的颅内积气、颞下颌关节积气、迷路积气等可能提示诊断。
(1)听小骨损伤:
更常见于纵行骨折,可为直接损伤,或由于镫骨肌和鼓膜张肌同时强直收缩间接导致,包括锤砧关节脱位、砧镫关节脱位、砧骨脱落、听小骨骨折、镫骨前庭关节损伤,通常为多种损伤并存。其中,砧骨损伤最常见,镫骨前庭关节的损伤比较少见。
听骨链损伤时,CT表现为听小骨关节间隙增宽,锤砧关节脱位于轴位图像上可见锤骨头与砧骨体失去正常“冰激凌”样形态(图2-5-6a)。砧镫关节脱位CT显示有一定困难,需要通过一系列轴位图像仔细观察砧骨长突、豆状突与镫骨头、脚和足板的位置关系来判断。当锤砧关节和砧镫关节均脱位时,砧骨可完全脱落(图2-5-6b、c)。当砧镫关节离断时,锤骨和砧骨可以同时脱落。听小骨骨折CT表现为听小骨内透亮线以及小骨片移位,镫骨足板骨折需要注意外淋巴瘘。
(2)迷路骨折、内听道骨折:
迷路、内听道骨折时,CT表现为骨折线累及耳蜗、前庭、半规管或内听道,可伴有迷路内积气(图2-5-6d)。骨折线通过镫骨足板-卵圆窗或圆窗时,可导致外淋巴与中耳鼓室之间直接沟通而形成外淋巴瘘,使外淋巴液漏入鼓室而表现为鼓室内积液。当骨折线纤细而CT不能显示时,迷路积气和不能独立解释的鼓室内积液可能为外淋巴瘘的间接征象。
(3)脑脊液漏:
CT检查时,需要仔细观察鼓室盖位置和完整性,以发现创伤性脑脊液漏的位置。CT可发现骨折线的位置、大小以及是否存在骨折片移位、是否合并脑膨出。
(4)面神经损伤:
面神经损伤更常见于横行骨折,CT表现为面神经管断裂、移位。
(5)血管损伤:
颞骨骨折可以合并颈内动脉和静脉损伤。当CT检查发现颈内动脉管骨折时,CTA可以发现颈内动脉破裂、离断、假性动脉瘤形成、闭塞和动静脉瘘等并发症。当骨折线累及静脉窦或颈静脉孔时,需要同时采用软组织窗来观察后颅窝,以发现是否合并高密度的静脉窦血栓、静脉性硬膜外血肿以及小脑出血。当骨折线累及静脉窦时,CTV能更好地观察静脉窦的完整性。
2.MRI
能很好地显示迷路内出血,特别是在不合并迷路骨折的情况下。高分辨率T 2WI可以发现脑脊液漏、脑膨出的部位和大小。增强检查发现硬膜强化,可能提示硬膜撕裂和局部脑膜炎。面神经损伤时,MRI可直接显示神经周围的血肿,最常见部位是膝状神经节。MRI同样可以很好地显示颈内动脉和静脉损伤。
图2-5-6 颞骨骨折
CT平扫,a.右侧颞骨横行骨折,锤砧关节分离,乳突小房内积液;b、c.枕骨右侧粉碎性骨折合并右侧颞骨纵行骨折,乳突小房内积液,砧骨脱落、向外侧移位;d.右侧颞骨纵行骨折,骨折线通过内听道、前庭、半规管,鼓室、乳突小房内大量积液
【诊断要点】
当患者出现颞骨骨折的临床表现时,以及在头部、颈椎以及下颌面部检查中发现可疑颞骨骨折征象时,需要进一步行颞骨CT检查。颞骨骨折的临床表现可提示损伤的部位,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的关系见表2-5-1。当骨折线纤细而CT不能直接显示时,间接征象对诊断有很好的帮助。
表2-5-1 颞骨骨折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的关系
【鉴别诊断】
明确的外伤史,颞骨骨折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可以帮助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刘俊刚 王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