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风云张灵甫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十年磨一剑,流碧蒙尘灰》:古城长安出麒麟

一进门,张灵甫被眼前的一幕震撼了,他看到原配妻子邢勤英,正在安静地喂自己和吴海兰所生的女儿吃饭。张灵甫清楚地记得,邢勤英几岁就来到张家做童养媳。多年来,她忍受着丈夫对自己的冷漠,忍受着丈夫和吴海兰的欢笑,却默默无闻地伺候着公婆,现在又毫无怨言地抚养丈夫和吴海兰所生的女儿。一霎时,一向自视甚高的张灵甫,突然对刑勤英充满同情,充满尊敬。

长安,曾经是中华文明的中心,京华荟萃之地,境内文物古迹星罗棋布。这深厚的文化底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长安儿女。隋末瓦岗军领袖李密、“房谋杜断”中的杜如晦、大书法家颜真卿……都是出生在这里,并永载史册。

转眼到了明清,中国政治、文化中心早已经转到了北京,中国的经济中心早已转移到了航运、铁路沿线。曾经繁华的长安城,早已经淡出了历史舞台,沦为西安府下辖的一个县城。

长安似乎也不再是灵秀之地,人杰地灵的光环也悄然远去。在此后的几百年里,古城长安静静地伫立着。

1903年,张灵甫出生于长安县下辖的东大村,他的父亲张鸿恩,有良田30亩,算是一个较为富裕的农民。经济富足,家庭和睦,张灵甫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无忧无虑地成长起来。

2000多年前的史学大家司马迁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扼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这位太史公列举这些,只为论证一个朴素的真理,逆境出人才。

显然,张灵甫的童年是很幸福的,但在他五六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因病去世。不久之后,父亲张鸿恩又续娶了一个位女子。所以在张灵甫成长的关键时期,他其实在母爱上是缺失的。

张灵甫固然没有了母爱,就连父爱也是不够完整的。没有多少文化的张鸿恩,在性格上少了些耐心,多了些焦躁。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对庄稼的管理上,而对张灵甫的管教,仅仅停留在吃饱穿暖这些层面上。

童年的张灵甫,有太多的话需要和人说,有太多的心事需要和人分享,但张鸿恩没有时间,也没有耐心去听这些。久而久之,张灵甫变得寡言起来。

家不能留住少年张灵甫的心,张灵甫就把更多时间花在与同伴的玩耍上。小时候的张灵甫就比同龄的孩子高出很多,也英俊很多,更重要的是,张灵甫非常坚强。每与人嬉戏,则要充任指挥。

长安一带自秦以来,就以民风彪悍而著称。张灵甫想当“指挥官”,其他孩子岂肯屈居秀气的张灵甫之下,不服气,那就手底下见真章。几轮交手下来,其他孩子都屈服了。

故而后来资料记载中说,张灵甫在童年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军事天赋。《张灵甫烈士传》记载:“幼时与村儿嬉戏,习战阵,自任指挥,授以坐作进退之方,率能中矩。”

然而,少年张灵甫表现出的军事天赋,并没有能让张鸿恩兴奋起来。因为张鸿恩的人生哲学很简单:无论什么朝代,在家守着几亩薄田,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是最安稳的。大儿子张秀甫就是按照这个模式培养的,张鸿恩希望张灵甫也走这条路。

但张灵甫表现出的争强斗狠,令张鸿恩有些担忧。当时,张鸿恩的哥哥张鸿儒,既是一名晚清秀才,又是当地一名非常著名的私塾先生。为了磨一磨张灵甫的性子,张鸿恩决定把张灵甫送到私塾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