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昭大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8章 袭击

锦城府的南面,一处略显杂乱的大院外。

王继涛和崔彦进带着人,从街道上混杂堆放着的各种东西中间穿过。

空气中那浓郁的酸臭味,令一行人都有些忍不住的皱眉。

和院门口的卫兵通报过后,王继涛等人被引入了内堂。

在这里,他们见到了这支党项人的首领:呼延雷。

此时的呼延雷似乎正在忙着整理账目,面前的桌岸上是一张张字据和书册。

王继涛和崔彦进知道呼延雷这是在干嘛。

不同于汉人,党项人的军队每次劫掠的时候,都有着比较明确的目的:

女人,铁器,钱粮。

这些东西都是党项人劫掠的首要目标。

而作战之时,党项人自然不可能说肆意妄为,想去哪就去哪的,所以他们劫掠到的东西也都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或者说,当下的几乎所有军队都是如此。

故而,每逢党项人参战,战后都会和友邻部队进行交易,换取自己所需。

这一次也是一样,而且王继涛他们,也是呼延雷的交易对象。

“两位将军此来,是为何事?”

呼延雷招呼着二人落座之后,便直接开口问道。

王继涛和崔彦进对视了一下,随后示意呼延雷摒退手下。

呼延雷倒也没在意,就让手下们都退下,将内堂的门给关上了。

待到没有什么闲杂人等在场之后,王继涛才开口道:

“呼延将军,我们有笔大买卖,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

“哦?什么大买卖?”

……

许久之后,内堂的大门才被重新打开来,王继涛和崔彦进带着些许的不满之色,被呼延雷送了出来。

在刚才的谈判中,呼延雷一再表示了自己对于大宋,对于赵匡胤的忠诚,更是着重声明了当年赵匡胤给党项人首领李光睿送腰带的情谊。

让王继涛他们不得不将请呼延雷他们出手的价码一加再加。

最终,在付出了大量的铁器、粮草,以及一笔价值不菲的军械为代价,并且还答应了先支付一半的条件之后,呼延雷同意了。

虽然成功邀到了党项人作为帮手,让这次行动变得万无一失,可王继涛的心情并没有多好。

他本以为在自己的暗中挑拨下,赵德昭和党项人之间应当势同水火才对,自己只消随便付出点东西,这些党项人就会参与进来。

不曾想这个呼延雷看着年纪不大,心眼倒是一等一的多,硬生生从他们身上啃下了好大一块肉来。

不过转头,王继涛就想开了。

现在他给出去的,过不了多久他就能都拿回来。

甚至,说不定还能拿到更多。

想到这,王继涛的心情便好了不少。

出门前,他下意识的打量了一番内堂,然后就看到了一个扎眼的东西。

那是一个马的头骨。

头骨上面有一个放射状的洞口,呈内陷的模样。

王继涛能看得出来这匹马是一匹好马,从牙齿的光洁度能看出这还是一匹年轻的马。

‘这么好的马,竟然给锤杀了,这帮党项人当真暴殄天物。’

抱着一堆复杂的想法,王继涛和崔彦进离开了这座大院。

送完二人的呼延雷回到内堂,目光也是看向了那颗马头骨。

眼睛里的神色复杂。

当天下午,呼延雷便带着手下的两千多党项骑兵出了城。

王全斌和沈义伦他们在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都没有多么的在意。

他们其实也清楚,这帮党项人出去肯定不是去干好事的,可老话说得好,你不能光想着让马儿跑,还不给马儿吃草不是?

党项人之所以投效大宋,为老赵家卖命,为的无非也就是战争红利而已。

之前赵德昭压着他们,就已经让党项人很不满了,现在赵德昭不在,党项人要搞点动作也是正常的。

更何况这些党项人还很懂事的出了城去干活,眼不见心不烦的,大家也都不愿意去多这个事。

没有什么人注意到,在这个时候,王继涛等一干北路军将领们的一些亲卫混杂在了人群中,悄然的出了城。

锦城府以南的一处山坳里,呼延雷的骑兵和那些亲卫们接上了头。

事关重大,王继涛等人选出的都是自己的心腹手下,精锐之士。

他们穿戴好了由党项人带出来的甲胄武器之后,又在外面套上了一层破布当作遮掩。

这一次截杀的目标非同小可,所以他们还是要做一些样子的,这样朝廷那边追究下来也可以用盗匪这个理由搪塞过去。

毕竟现在是两国交战时期,出点盗匪不是再正常不过了吗?

一行人整理好行装之后,便跨上了马匹,朝着北方而去。

正如张万友所估计的那样,赵德昭已经在回锦城府的路上了。

只不过他返回的速度比起来时就要慢太多了。一行人走了好几天才刚刚走出剑州,进入绵州的地界。

没办法,队伍里的文官大多都是车马驾从的,在险峻的山路上面行走,想要快也快不起来。

也就是过了剑门关以后,队伍的速度才算是稍微提升了一些。

一路上,赵德昭都在和吕余庆交流经验。

当然,大部分时间都是吕余庆讲,赵德昭听。

能够担任计相一职,吕余庆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说实话要不是因为陶谷的拖累,吕余庆现在早就该挂着副相的名头了。

对于民生经营方面,吕余庆讲起来可以说是头头是道,让赵德昭受益良多。

就这么边学边走的,队伍又用了几天时间抵达了锦城府不远处的魏城。

魏城是一座小城,只有一个镇子的大小。

为了不对魏城的百姓造成太大的打扰,赵德昭一行人只是在城外的临时营地过了个夜,次日一早就动身了。

不远处的树林中,几双盯了一晚的眼线也都随之行动了起来。

收到眼线传回来的消息之后,亲卫一方的临时负责人王继涛的家将王勇便和呼延雷制定了一个伏击计划。

他们这次行动极其特殊,出发前他们都接到了各自上头的命令:一个活口都不能留。

所以即便是自认为占据了绝对优势的他们,依旧是不敢有丝毫的放松。

计算了一下赵德昭他们一行人的脚程之后,王勇便带着人和呼延雷一起到了赵德昭他们前方的不远处埋伏了起来。

时间很快来到了中午,赵德昭他们的身影开始出现在了王勇等人的眼中。

不出所料的,赵德昭他们开始听下来休息,准备吃午饭了。

王勇很耐心的等待着对方生火造饭,人在吃饭休息的时候总是会更加放松一些的,那个时候动手效果更好。

之所以不选择夜袭,是因为夜袭容易出现意外状况,而且黑夜追杀十分麻烦,万一被赵德昭走脱了就是白搭了。

只不过出乎王勇意料的是,情报上面明明应该都是俘虏和新兵的对手却表现出了非常高的素质和警惕性。

他们休息的时候也不忘派出哨骑警戒不说,吃东西的时候也是将武器放在了手边随手可及的地方。

连那些马车都被集中在了一起围城一团,构成了一个简单的防御工事。

看着远处那找不到多大破绽的临时营地,王勇不免有些皱眉。

他本以为这一次的行动是手到擒来的事情,唯一需要注意的也就是不能留活口而已。

现在看来,这一仗只怕没他想的那么好打。

不过,自己这一方可是有将近三千人,对方不过千余人,而且自己这边几乎都是骑兵,而对面差不多都是步卒。

三倍于敌,骑兵对步兵,优势在我!

很快,王勇对着手下挥了挥手,手下便竖起了那一杆黑色的大旗。

这是动手的信号。

那一边,赵德昭正在吃着干粮,吕余庆走了过来,带着些许抱怨的口气说道:

“二皇子,你也太小心谨慎了吧,吃个饭还得把马车围起来,搞得我这进出都不方便。”

赵德昭看着吕余庆,解释道:

“我奉军令保护诸位,自然是以诸位的安全为第一要务。”

“这蜀国都降了,路上还能有什么危险?总不至于冒出什么拦路打劫的盗匪吧?”

吕余庆话音还没落,就听到那边山坡上响起了一阵呼喊声:

“大盗黑风煞在此,降者不杀!”

看着那一波冲击过来的黑潮,吕余庆顿时就愣住了。

赵德昭可没愣住,他直接扔掉了手里的干粮,取出了那一张从孟昶那里得来的黑弓,同时口中大喊道:

“敌袭!结阵!”

赵德昭的声音惊醒了吕余庆,他连忙朝着马车中间跑去。

能在这年头出人头地的,怎么都少不了临战经验,所以吕余庆也知道这时候自己该做什么,该在哪里。

赵德昭留在身边的都是筛选过后的精锐力量,所以在面对这样的突然袭击的时候也没有出现慌乱的情况,有条不紊的丢下了手里的干粮,拿起武器依托着马车组成了防御阵型。

对面的盗匪高喊着“投降不杀”的口号,想要动摇赵德昭手下们的军心。

可是冲锋路上的王勇却发现,对面这些人似乎并没有因为自己这边的口号就产生动摇,所有人依旧是一副坚定的模样。

他还注意到,对面的那些人总是会下意识的看向赵德昭的方向。

这让王勇有些不明白。

但是身为精锐之士,又是王继涛点名的指挥官,王勇并不会因此而受到干扰,他依旧按照原定的计划,带着数百名亲卫们组成锋矢,直插赵德昭的阵地。

至于那些党项人则是从两翼突击,形成了一个拉网般的包围圈。

之前就已经商量好了的,王勇他们打头阵,而呼延雷等人只要负责杀光那些漏网之鱼而已。

望着前方如同三叉戟一样刺过来的敌军,赵德昭略微平复了一下呼吸,让自己更加的冷静了一些。

以他的目力,自然是一眼就认出了两侧的那些党项人,至于中间这些人,虽然乍看过去都是些破衣烂衫,但是在破烂的外袍缝隙里却是严严实实的甲胄,更别提他们手中那寒光闪闪的武器,无一不表明了这些人身份的不简单。

只不过,赵德昭并没有太把他们放在心上。

毕竟,他们只有几百人而已。

有黑弓在手,赵德昭敢保证这几百人连冲到自己面前的机会都没有。

至于说那些党项人?

一群墙头草罢了!

稳定心神的赵德昭直接拉开了手中的黑弓。

随即便是一波天女散花般的急速连射。

十息不到的功夫,一筒二十支箭矢就被赵德昭射了出去。这一波箭雨如同重锤砸在了王勇他们冲锋的线路上,直接将数十人连人带马的贯穿了。

“原来…如此”

看着自己胸口那穿透了铁甲肉身的箭矢,王勇明白了为什么那些人会那样看着赵德昭。

只不过,已经太晚了。

就在这片刻的功夫,赵德昭已经拿来了第二筒箭矢。

又是一波速射。

两波箭雨,直接让王勇他们这数百名亲卫伤亡三成。

而他们,却连赵德昭车队的边都没摸到。

这样的战况,令所有人都心寒了。

哪怕是这些身家性命系于主家的亲卫们,都变得怯战不前。

看着那些停在原地犹豫的敌人,赵德昭没有继续射击,而是转头看向了两侧的党项人。

尤其是那个带头的呼延雷。

呼延雷也看到了赵德昭。

当他还在震惊于赵德昭恐怖的射术的时候,他身旁的护卫则是注意到了赵德昭手中已经挂起了箭矢。

“世子小心!”

护卫一个飞扑就把呼延雷给压下了马,与此同时,一支箭正好掠过他们身侧,在二人身上挂起了一条长长的伤口。

惊醒过来的呼延雷直接就趴在地上,用党项话大喊起来。

随即,周围的党项骑兵们便调转方向,开始围杀那些残余的亲卫们。

“还挺聪明的。”

赵德昭看着敌人的内乱,立刻明白发生了什么。

随后,他便召集了一批手下,朝着呼延雷落马的地方走去。

草地里,呼延雷和自己的护卫依旧趴在地上不敢乱动,他们知道自己已经身处险境,但他们不敢逃。

也逃不了。

见识过赵德昭恐怖的射术之后,二人都明白,想要从对方手中逃脱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他们不敢拿自己的性命去赌赵德昭的箭矢。

“说说吧,怎么回事?”

当赵德昭的声音在耳边响起的时候,呼延雷才起身回话道:

“罪人李继筠,参见皇子殿下。”

“李继筠?李光睿是你什么人?”

“正是家父。”

赵德昭乐了,合着这位就是定难军节度使的儿子,党项人的小王子,难怪和寻常党项人不太一样。

“这么说,呼延雷是个假名了?”

“是的,罪人并不是要有意欺瞒殿下。”

形势比人强的情况下,呼延雷,或者说李继筠表现的异常乖巧,简洁迅速的将王继涛等人的谋划给交代了。

既然对方不是什么闲杂人等,而是李光睿的亲儿子,赵德昭自然不好随手给宰了,那样党项人那边交代不过去。

李继筠此时此刻暴露身份,想来也是要借此保住自己的性命。

“让你的人,抓一些活口。”

赵德昭直接对这李继筠吩咐起来。

李继筠没有犹豫,立刻对着手下下达了命令。

很快,残余的亲卫们就被党项人给抓捕了起来。

赵德昭看着这些人,摇了摇头。

本来他还打算慢慢和王继涛算账的,没想到这家伙自己送了个这么大的把柄过来。

截杀皇子,还有当朝大臣,还是赵匡胤指派的钦差。

只能说王继涛你是真的勇。

收拢人手,打扫完战场之后,赵德昭找到了车队中的吕余庆,把整件事告知了对方。

乍听到这些事,吕余庆也是止不住的愤怒和后怕。

但是没过多久,吕余庆就平复了许多。

这种事放在别的时候可以说是捅破天,可在当下的年头里,还真算不上稀奇。

哪怕是手上有这么多的人证在,吕余庆也不可能说借此将所有参与进来的宋军将领给一网打尽了。

那是在逼着他们造反。

所以,吕余庆能做的也只是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详细记下,随后交由飞骑快马加鞭的送到开封去。

一切,都要等待赵匡胤的决断。

而在此之前,吕余庆只能先拿王继涛开刀了。

对于吕余庆的决定,赵德昭并没有做任何的干涉。按照赵匡胤的吩咐,自己过不了多久就要护送孟昶等人去开封了。

虽说自己现在可以借着这件事,把那些看自己不顺眼的北路军将领都给拿下了。

可接下来呢,没了将领,自己又不在,留下蜀地的一片烂摊子交给谁去收拾?

按照赵匡胤的计划,吕余庆才是接下来要管理整个蜀地的人,所以赵德昭不介意为大局而做些退让。

议定了一番拿下王继涛的流程,然后又商讨了一下如何借由这个把柄来让吕余庆更好的接管蜀地之类的事情之后,赵德昭他们便继续上路了。

而李继筠那些党项人,也跟着加入了队伍里面。

朝廷派来接管蜀地政务的天使就要到了。

传讯的骑兵一路叫喊着这个消息,从锦城府的大街上飞驰而过。

原本,大家对于这个消息并不是很在意,因为来不来天使的,和他们的关系也并不大。

但是过了一会儿,有些人脑子转了转之后就发觉到了问题关键。

赵德昭当初不就是奉命去迎接朝廷的天使吗?现在朝廷天使要到了,岂不是说赵德昭也快要回来了?

这一下,不少人眼睛里就冒出了火热的情绪,随后通过语言,这种热切的情绪开始在锦城府里蔓延开来。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当初赵德昭在锦城府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他离开之后的锦城府又是什么样子?

大家可都不是瞎子,都看在眼里呢。

那些宋兵们也都是一个个翘首以待起来,这些日子以来他们比任何人都期盼赵德昭的回来,只有赵德昭回来了,才能重新将他们组织起来,他们才能向那些将领要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人生最苦莫过于得而复失,想着那些从他们手中失去的钱财,这些宋兵们心中就无比的煎熬。

对赵德昭的期盼也就随之变得愈发的浓烈起来。

而得知这个消息的王继涛等人则是脸色大变。

赵德昭要回来了,那就说明他们派出去的截杀队伍失败了。这些人有些想不通,明明十拿九稳的事情,怎么会失了手呢?

尤其是王继涛,他原本计划着通过截杀赵德昭的方式将北路军的将领们都给拉下水的。

只要赵德昭和吕余庆他们一死,王继涛就能要挟其他将领陪着自己一同反宋,在蜀地自立为王。

至于留在开封的家人?没了就没了,反正王继涛还年轻,用不了多久就能重新开枝散叶。

但偏偏截杀的队伍失败了,王继涛后续的谋划也就落到了空处。

事已至此,再想后悔为时已晚,王继涛也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至于说逃跑?王继涛不认为自己能逃到哪里去,改名换姓的潜逃过活,那还不如死了呢!

再说了,王继涛觉得以赵匡胤的脾性,十有八/九也就是把自己圈禁起来,不至于真的把自己给杀了。

就在王继涛胡思乱想的时候,更出乎大家意料的事情发生了。

分散在锦城府各处的宋兵都集结了起来,一起在锦城府的北门大街上排队等候,那些装束显眼的巡逻队员们四散开来安排着那些宋兵的站位秩序,俨然一副头领的做派。

对此,不管是巡逻队员还是那些宋兵都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一些军头亲卫之类的想要上前阻止他们的行为,却遭到了两边的一致对抗,最终只能悻悻而返,让那些北路军将领们看着更是难受的很。

除了这些宋兵,还有大量锦城府的百姓也都围了过来,整个场面热闹的仿佛是在庆祝什么盛大的节日一般。

锦城府外,换上了正式的朝服,衣冠端正的吕余庆等人看到锦城府这一副军民夹道相迎的盛大场面的时候,这些人脸上的笑容都快要溢出来了。

吕余庆一脸得意的对赵德昭说道:

“《孟子》有云: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从这锦城府百姓如此盼望我等到来便可看出蜀国待民之严苛,无怪乎大军只用了两月就灭掉了蜀国。此乃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啊!”

说着,吕余庆就昂首阔步的朝着城门走去了。

就在吕余庆站在众人面前准备发表一下感言的时候,就听到了自己对面几个大嗓门的士兵大喊道:

“二皇子回来了!”

“二皇子回来了!”

如同接力一般的,越来越多的宋兵开始跟着呼喊起来,连带着有不少的百姓也跟着喊出了声。

一浪接一浪呼喊声直接把吕余庆的话头打回了肚子里。

于是乎,本来站在舞台中央的吕余庆感觉自己沦落为了一个可有可无的配角,他身边的赵德昭反而成为了所有人瞩目的焦点。

赵德昭倒也没客气,越过吕余庆等人和大家打了个招呼,随后呼喊声就更叫热情了。

也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昭王殿下”,周围的人听到之后也都跟着喊了起来,原本的二皇子就这么慢慢的被叫成了昭王。

看的旁边的吕余庆等人瞠目结舌。

昭王。

这个名号当初在利州的时候,吕余庆就听当地的民众提起过。

当时的吕余庆并没有对这件事情太过在意,毕竟他也从当地的官吏百姓口中得知了赵德昭在利州城里的一系列作为。

对于赵德昭的这些举动,吕余庆还是非常欣赏的,所以这些民众们随口喊上几句恭维话在他看着也算不得什么大事。

但是现在,当自己面前的数万军民共同喊出这样一个名号来的时候,吕余庆才知道赵德昭究竟在这里有着多么大的威望。

这一个瞬间,仿佛他们这些平日里的达官显贵们都沦为了无足轻重的角色。

这让吕余庆有了一些惊恐。

他不明白这位年轻的二皇子究竟都做了些什么,才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在蜀地这样一块刚被打下来的土地上拥有如此之高的威望。

惊恐的何止吕余庆,还有那些军中的将领们以及蜀国的文武大臣们。他们搞不懂,宋军就不提了,为什么一个宋朝皇子,却能在蜀地百姓心中有这么高的声望?

仅仅只是因为赵德昭做的那些事情?

那一边的赵德昭也是有了些许的飘飘然。

不得不说,这种万千人气势加于一身的感觉实在是让人陶醉的,哪怕是赵德昭也不例外。他甚至觉得只要自己一声令下,这数万人就会为自己赴汤蹈火一般。

不过赵德昭很快就清醒了过来,他很清楚,这些人并非是多么的真心爱戴他,纯粹是因为自己能够给他们带来利益和好处而已。

这种由利益所带来的情绪,来的快去的也快,就如同划破天空的那道闪电一般。

理清楚这一切之后,赵德昭就冷静了不少,他知道面前这种场面只是昙花一现罢了,现在的自己还把握不住。

不过就这电光火石的功夫,也足够赵德昭做一件事了。

于是赵德昭越身而出,走到了迎接队伍面前,伸手指向了武将阵营里面的王继涛,怒声呵斥道:

“王继涛,你的事发了,还不束手就擒!”

原本就有些惶惑不安的王继涛,骤然间被赵德昭这气势十足的一声呵斥,竟然是直接呆愣住了片刻。

在那一个瞬间,王继涛以及他身边的其他人都以为自己看到了赵匡胤本人站在了这里。

也就是这一愣神的功夫,王继涛就发现赵德昭的手下们已经将自己给包围了起来。

在场的数万人中,虽然有大部分人根本不认识王继涛是谁,也不知道赵德昭所说的到底是什么事。

但此时此刻,赵德昭说王继涛有罪,那么大家就认定了他是有罪的。赵德昭要王继涛束手就擒,大家就认为王继涛应该束手就擒。

原本还想反抗的王继涛在看到周围那一双双蠢蠢欲动的眼睛之后,很果断的选择了投降任由那几人将自己给绑了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周围的其他宋军将领们都是一言不发,眼睁睁的看着王继涛被绑起来押了下去。

哪怕是作为主帅的王全斌,都只是张了张口,却没能问出一句话来。

等到王继涛被捉拿下去之后,赵德昭便退回到了吕余庆的身后,拱手道:

“吕相,既然王继涛已经被拿下了,那我们便继续入城仪式吧。”

“哦,好,好好,先入城。”

在这之前,吕余庆和赵德昭商量了一路,计划着该如何将王继涛拿下治罪,又应该如何其他将领的不满情绪,不让他们借机生事。

这一切在吕余庆看来都是困难重重,需要从长计议的。

可是千般计划万般筹谋过后,赵德昭只是一句话就让王继涛束手就擒不说,连其他那些将领都没有多说什么。

这让吕余庆感觉自己好像一脚踩在了空处。那一瞬间的坠落感惊得他有些愣神,以至于只会照着赵德昭的话去说。

但是吕余庆很快就反应了过来,重新端起了自己身为计相的架子。而赵德昭也重新变回了之前吕余庆所认识的二皇子,两人不约而同的将自己的气质给转换了回来。

拿下王继涛这个插曲过去之后,入城仪式就回归到了原本的节奏,蜀国文武大臣们在国主孟昶的带领下向代表赵匡胤的吕余庆行了臣子礼节,一行人浩浩荡荡的从城门的正门入城,一路走到了蜀国皇宫正殿上。

在皇宫正殿,吕余庆代表赵匡胤从孟昶手中接过了君王印玺,随后吕余庆打开随身携带的圣旨念了起来。

圣旨上将蜀国的大事都做了处理,包括对降主孟昶的封号,对蜀国文武大臣的处置,以及那些蜀军俘虏的处理等等。

旨意很长,所以念的时间也不短。

在吕余庆宣读圣旨的过程中,时不时的就有人将目光投向那个看着似乎并不怎么显眼的二皇子身上,里面的神色莫名。

“孟太师,接旨吧。”

赵匡胤的圣旨里,给孟昶封了一个太师兼中书令的职务,所以吕余庆直接称呼对方为孟太师。

孟昶看着眼前的吕余庆,略微犹豫之后行礼道:

“臣孟昶,领旨谢恩。”

等到孟昶从吕余庆手中接过圣旨以后,基本代表着这次的入城仪式到了尾声,剩下的就是惯例性质的宫中宴请了。

觥筹交错之间,宴会的气氛显得有些热切。根据赵匡胤的旨意,他们这些蜀国的降臣们都可以保留原有的官职品级,只不过需要调任别处而已。

换而言之,以后大家就都是同朝为官的人了,官面上人情往来的讲究的就是多个朋友多条路,所以大家都在借这个机会疏通人脉关系。

只不过大殿里还有个略显冷清的角落,那里坐着的是赵德昭。

之前在城门口的一下,赵德昭的威势太过于惊人,以至于现在都没什么人敢靠近过去。

整个酒宴过程中,也就只有沈义伦、曹彬、李继隆寥寥几人来和赵德昭招呼罢了。

处在人群中心的吕余庆看着毫不在意的自斟自饮的赵德昭,心下暗叹:

口含天宪,这等威势多少年都不曾见过了?

(因为入V章节就不能再修改了,所以读者老爷们请直接跳131章开始接情节就行。终于是改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