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史话:走入《敏捷宣言》的合著者真实人生](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765/42752765/b_42752765.jpg)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Stephen J. Mellor与“建模”
就在雪鸟会议之前,Stephen几乎与所有的宣言签署者都有过一段对话,有时对话不只一次。对话如下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310CE1/22234682201349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c50.jpg?sign=1739042838-LKAQx7e8Uxtzb1kFebz2QeVe6qZPYWpL-0-2250c366213ca911352ce817ba6c9438)
Stephen与其他人意见相左是因为他们在“模型”这个词的含义上各持己见。一些签署人把模型视为草图,用完即扔;还有一些签署人则把模型视作蓝图,画完后直接扔给隔壁言听计从的开发人员。这些做法Stephen都不认可,他认为模型是可以运行的。
雪鸟会议中谈论到模型时,Stephen一直听到关于无法用统一建模语言写“Hello World”程序的说法。事实上,这是可以做到的,只是不容易做到。因为早在雪鸟会议之前,Stephen及其团队成员就已经在运用自己的动作语言运行模型了。此时他意识到,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建模要被广泛认为是可执行的。
不相关的两个事物融合,往往会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后来,Stephen这样描述“敏捷”和“建模”:“敏捷”和“建模”虽然很少出现在同一个句子中,但它们一点也不冲突。恰恰相反,建模者能从实施敏捷的人身上学到许多,例如尽早为模型构建测试;遵循敏捷过程的人,也能从提高生产率以及轻松地跟客户沟通过程中受益。无疑,所有人都能从中获益。
其实,Stephen对建模的执着追求,早在几十年前就有了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