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别了郑国
子欣早就代表国君去和楚军谈判了:“请楚王一定要相信,联合三晋接纳楚国叛逆的事,真的不是寡君的意思,而是相国子阳擅自决定。
现在,子阳已经被寡君处死,尸体就在这里。郑国,永远是楚国的忠实盟友啊。”
看着子阳的尸体,楚军退了。楚悼王很清楚,郑国,确实还没有这个胆,唉,你可怜的郑国,都虚弱成这样了,还要搞内部权力斗争。
是啊,郑国,你都那么虚弱了,还要搞什么内部权力斗争哦。
本来,满怀希望地看着你慢慢复苏,并且有了中兴的迹象。只要坚持正确的国策,保持国内的团结,在战国的舞台上,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嘛。
郑军再次全军覆没,从此还会有在江湖发出声音的资格吗?那,就放弃整个江湖吧,郑国,就等着湮灭于历史尘埃吧。
放弃了江湖,但郑国人却没有放弃内部权力斗争。
子阳就这样被杀了?子阳在整个郑国的势力,那是庞大得可怕。
也许一开始大家会认为这是一个意外,一个正要追杀一条疯狗的人,失手射杀了相国。
但纸会包得住火吗?
子阳庞大的党羽用了半年多的时间,终于调查出了真相。原来,一切都是你国君的意思啊。
那还等什么?公元前397年,子阳党羽发动政变,弑杀了郑繻公!然后立公子乙为郑国新君,即郑康公。
太宰子欣大怒,立即联合郑国几大家族对驷氏家族为主要力量的子阳党羽发动攻击,罕、驷这两大家族火拼,郑国顿时陷入一片白色恐怖。
刚上任的郑康公面无表情,冷漠地看着自己的郑国两大家族的斗争。他不想干涉,也无法干涉。他能够做的,就是努力建立起自己的势力。
就这样,罕氏、驷氏两大家族火拼,火拼的结果是让郑康公从中获得了一丁点利,即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势力。
也就是说,郑国,走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任何希望了。小小的虚弱的郑国,居然还被分成了三股势力,一股是国君的,一股是罕氏的,一股是驷氏的。
三股势力都建立起自己的权力中心,驷氏家族为核心的子阳党羽,盘踞于原来属于韩国的负黍,罕氏家族为核心的子欣势力占据了郑国重镇阳城,郑康公为首的郑国公室在京城。
谁能想到,晋国一分为三,郑国居然也一分为三?
但郑国的一分为三,仅仅是一场闹剧,一场被所有战国诸侯看着大笑的闹剧。
笑得最开心的,当然是楚国和韩国。楚国见郑国反正玩完了,那赶快下手吧,郑国遭受了楚国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国土不断被侵占。
在血腥的战国时代,郑国,看来是走向末日了。
公元前375年,韩国出兵向已经苟延残喘的郑国发起了灭国之战。
郑国已经完全无力抵抗,韩国轻易攻入郑国都城京城,作为春秋十二诸侯之一的郑国,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别了,郑国。感谢你为我们奉献了那么多的历史文化,让我们在读你的这段历史中获益良多。
之所以整理你的这段历史,就是因为你璀璨多彩的历史文化。尤其是那么多历史名人,有的昙花一现,有的长期活跃,有的令人敬仰,有的令人憎恨。
所有的历史名人,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都曾经在郑国都掀起过属于自己的春秋风云,给予现在的我们极大的意义!
本有是一个个牛人的人物笔记积累,到后来,写成了以郑国历代国君为序、以人物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杂谈。
十余年的积累,努力将源于郑国的姓氏、成语、名人、典故、战役、习俗、古迹、礼仪等等历史文化融入其中。
在写法上,适当运用了一些小说情节,也结合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同时也融入了一些自己认可的观点,努力将当时的历史事实连贯起来,以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展示那段璀璨的春秋历史。
深知水平有限,故十数年来,不断参阅各种资料,虽不能将史料悉数收集起来,但总体上是尊重了各类史料。
所有的故事,都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笔者只是搬运了一下而已。
连自己都不知道,这算是小说,还是杂谈,或者就是单纯的故事。但体裁,也许已经不是笔者所考虑的重点了。
只是希望,能够达成让很多喜欢这段历史的人,能够看懂这段历史的愿望!
因为这段历史太辉煌太精彩!
因为读史可以明志,知古可以鉴今,鉴以往而可以知未来!
未来,不管如何发展,勿忘了我们的先人!
(感谢拨冗阅读,本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