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循环肿瘤细胞
1869年,澳大利亚籍医师Ashworth首次提出CTC的概念。由于条件的限制,此后的100余年里,这项研究并没有引起研究者足够的重视。直到2004年,Cristofanilli等提出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可能是提示恶性肿瘤转移早期事件的重要生物学标志物,CTC才再次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
CTC指来自原发病灶或转移病灶的肿瘤细胞,自发地或在手术、肿瘤穿刺活检等操作过程中,离开原生存环境,进入血液循环。目前,众多研究表明,在疾病早期,CTC对于鉴别良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提示价值,也有助于预测和判断转移风险,在疾病进展及治疗过程中,CTC还能为动态监测病情、疾病耐药性等临床诊疗关键因素提供重要信息。同时,CTC也可以作为靶向治疗的靶标。
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恶性肿瘤的播散和转移不仅仅发生在疾病的中晚期,也可能发生在疾病的较早阶段。在某些病理生理因素作用下,一部分位于肿瘤原发灶的肿瘤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作用下,通过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等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学过程使肿瘤获得高度的侵袭能力,侵袭周围组织,最终使肿瘤细胞进入外周血,形成循环肿瘤细胞。在循环过程中,极少数CTC细胞存活下来,相互聚集成团,形成肿瘤微栓,通过循环定植于某一组织或器官中,从而形成了肿瘤的转移。
印度学者定量检测了25名胆囊癌患者及12例对照组人群(包括6例健康人群和6例胆囊炎患者)血液中CTC数量,通过统计学比较发现CTC的定量检测对于区别胆囊癌组及对照组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准确率。通过胆囊癌组组间比较发现,设定不同的比较阈值对于区分肿瘤分期、评估转移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尽管这项技术尚不成熟,很多有争议的地方尚需解决,但不可否认这项技术将在胆囊癌早期诊断、动态检测、临床决策、提示预后、鉴别良恶性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