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节 小儿生理、病理及生长发育特点
小儿时期处于不断生长发育过程中,在形体结构、脏腑功能、生理病理等方面都有其明显特点。其生理特点主要表现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病理特点表现为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轻灵,易趋康复。掌握这些特点对学习小儿推拿,更好地诊断和防治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儿脏腑发育未成熟,其形体结构、脏腑百骸等物质基础和生理功能方面都是幼稚而未充实的。古人称“稚阴稚阳”之体,又称“稚阳未充,稚阴未长”。小儿出生如同嫩芽,从出生到成年一直处于不断生长发育过程中,从形体到脏腑功能,均不断向完善、成熟迅速发展。年龄愈小,生长的速度也愈快。古代医家将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特点称为“纯阳”之体。所谓纯阳,一方面指小儿生机旺盛,发育迅速;另一方面指小儿时期的阴阳在生理状态下,阳相对旺盛,阴相对不足,对水谷精微、营养物质的需求更加迫切,需不断加以补充,以适应其生长发育的需求。
小儿由于“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对疾病的抗病能力差,加之寒冷不能自调,饮食不知自节,易受外邪侵袭或饮食所伤,易于发病;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传染病亦多于成人。小儿病后变化迅速,若调治不当,易由轻转重,由重转危,故要掌握小儿疾病过程中的变化。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活力充沛,病因单纯,无情欲所伤及悲观忧郁影响,只要诊断正确,治疗及时,护理得当,则易于康复。小儿生长过程中要掌握有关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熟记健康小儿的正常标准,对小儿预防保健具有重要意义。
1.年龄分期
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小儿在形体和生理功能上表现出几次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分期根据体格的发育、牙齿的转换及精神和智慧的发展,对其作出阶段的划分,便于更好地指导教育和预防疾病。近代主张划分为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
胎儿期:
从受孕到分娩约40周称胎儿期;孕期28周到出生7天称围生期,此期应注意胎教、护胎、养胎。
新生儿期:
从出生到28天为新生儿期,此期对新生儿喂养、保温、护理、隔离等方面应特别注意。
婴儿期:
从出生后28天到1周岁称之为婴儿期,亦称乳儿期。此期发育快,营养需求高,但消化能力差、抗病能力低,故应注意合理喂养及户外活动,按时进行预防接种,增强抵抗力。
幼儿期:
从1岁到3岁称为幼儿期。这时生理功能日趋完善,语言动作、思维发展迅速,由于户外活动增加,接触传染病的机会多,注意预防接种及早期教育。
学龄前期:
从3岁到7岁,此期理解和模仿能力强,语言逐渐丰富,对周围好奇心大,好问为什么,应注意多解释。常因不知危险而发生意外,因此要注意防止中毒、跌仆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儿童期:
从7岁到12岁为儿童期,亦称学龄期,此期能适应学校及社会环境,因此家庭和学校均应重视儿童的德、智、体三方面的教育,并注意营养及劳逸结合。
青春期:
从12岁以后开始到19~20岁结束,男孩子晚2年,此时应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使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2.生理发育指标
是根据健康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总结出的标准。
(1)体重:
根据体重可测知小儿营养状态,体重在婴儿期增长迅速,同龄儿在正常情况下可允许有10%的个体差异(测定在清晨排尿后进行)。
新生儿体重平均3kg,出生3个月内增长快,以后随年龄增长逐渐减慢,各年龄段体重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1~6个月的体重=3kg+(月龄×600g)
7~12个月的体重=3kg+(月龄×500g)
1岁可达9~10kg;2岁可达12kg;2岁以上可按此公式计算:体重=10kg+年龄×2。
(2)身高:
身高是骨骼发育的主要指标。身高异常,表示小儿可能患病,应引起重视。新生儿男女平均身长为50cm,出生到1岁增长25cm,第二年平均增长10cm,2岁以后到青春期身高可按下列公式计算:身高(cm)=周岁数×5+(75~80cm)。
(3)头围:
新生儿头围平均为34cm,随着年龄增长,前半年增长8cm,后半年增长4cm。第二年内增长2cm,1岁达46cm,2岁为48cm,以后增长逐渐减慢;5岁为50cm,15岁时接近成人,达到54~58cm,过小为脑发育不全所致的小脑畸形;过大可能为解颅或佝偻病。
囟门:后囟门在出生后2~4个月闭合(部分出生即闭)。前囟呈菱形,应在出生后12~18个月闭合,囟门早闭且头围明显小于正常儿为小脑畸形,囟门晚闭及头围大于正常者,见于解颅、佝偻病、甲状腺功能不足、呆小病或脑积水;囟门饱满可见各种原因致颅内压增高;囟门下陷多见于失水过多及极度消瘦和营养不良等。
(4)胸围:
出生时为32cm,胸围比头围小1~2cm,1岁增长为12cm。第二年增长约3cm,1岁以内胸围小于头围。1岁到1岁半,头、胸围大致相同。2岁胸围超过头围(佝偻病、营养不良小儿则胸围小于头围)。
(5)牙齿:
出生5~10个月开始出乳齿均属正常,但个别小儿出生时就有牙齿,这要看有没有牙根,没有牙根拔掉即可。如出牙过晚,多见于佝偻病或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一般20~30个月出齐20颗乳齿;2岁以下乳牙总数等于月龄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