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触动——赶火车的女士
另外一个故事也是旅途中发生的,但结果却正好相反。如果说第一个故事讲的是“无痛点,不行动”,那么下面这个故事讲的就是:“足够痛,才行动”。
有一次我和同事计划到某城市出差,因为天气原因,航班取消了,之后我们临时购买了火车票,然后紧急赶往火车站。路上异常拥堵,赶到火车站的时候距离检票结束只剩下七分钟了,无奈之下只得求人插队过了安检,赶紧冲向检票口。我的同事说:“倪老师,来不及了。”我说:“试试看,快跑!”我们以百米冲刺的速度,终于及时赶到了检票口。
坐上火车,同事仍旧气喘吁吁:“倪老师,平时看您都是慢条斯理的,没想到关键时刻您跑得比我还快。”
我说:“其实我并不擅长跑步,但我知道如果赶不上这趟火车,后果有多严重!如果赶不上这趟车,就错过了所有的火车和航班,坐汽车也来不及。可是参加培训的30名学员,包括他们的董事长都在那里等我们。在我看来,这是一个严重的事故。我绝不能迟到!仅此而已!”
我成功地做到了,是因为我积极地采取了行动。我之所以积极地行动,则是因为如果不采取行动,我就无法准时到达现场,那么后果会很严重。承诺无法兑现,其结果将让我承受巨大的痛苦。
由此,我得出了一个结论。结果由行动产生,行动由动机启动。动机强,则行动强;动机弱,则行动弱。
我们越渴望成功,就越害怕失去的痛苦,则动机越强,行动越坚定,结果是成功的可能性越高。反之,如果没有达到目的也没有太多痛苦,则说明动机很弱,行动就难以坚定,结果也往往不尽如人意。
这个发现让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有的人拖延症很严重,有的人则能够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为什么有的人消极被动,有的人却能够积极主动?为什么有的人一事无成,有的人却成就卓著?
除此之外,还有我们的家庭。为什么有的孩子勤奋好学,有的孩子却讨厌读书?为什么有的夫妻同床异梦,有的夫妻却能够琴瑟和鸣?
还有人际关系、社会组织等。为什么有的团队沟通不畅,有的团队却能够合作紧密?为什么有的公司昙花一现,有的公司却能够基业长青?为什么有的国家陷入困境,而有的国家却能够持续发展?
如果我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其他人想要什么,然后再采取行动,是不是能够有效地提升效能和成功率呢?反之,如果我们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或者知道哪些对于我们而言是不重要的,那么我们是不是由此可以放弃执念,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对我们更重要的事情当中去呢?
这些都是触发我们采取行动的激励因素——动机。
除了动机之外,还需要哪些必要条件才能够一步一步地实现我们的重要目标,甚至人生梦想呢?
带着这些思考,我开始寻找问题的答案。
知 从本节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或知识?
省 关于“有痛点,才行动”,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行 你是如何找到痛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