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我的爱:我和我的妈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

下面隆重介绍一下我家三位“大师级”人物。

第一位是“挑剔大师”。不用猜你就会知道她是谁了。这位大师一边操持家务,忙进忙出,手脚不停;一边冷眼挑剔着我。

说实话,她就像书中所形容的那样,是任劳任怨、乐于付出的老黄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一个传统中国妇女具有的一切优良品格在她身上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可是她就是不明白,我为什么不喜欢她,不愿意听她的话。

“我之所以这么拼命工作,还不全是为了你?给你好的生活,让你有个舒服的环境,可你是怎么回报我的?”

“只要你听我的话,往你那空空的脑袋里塞点有用的东西,你会变得优秀的!努力的人和不努力的人,命运是不同的,别等上天厚爱了,赶快行动起来吧!你一定要优秀,一定要考上最好的学校!”

她翻来覆去就这些话,这想法牢牢地嵌在她的脑子里,我相信即使大夫给她做开颅手术都拿不出来。

我对她越来越反感,开始和她顶嘴。慢慢地,我们的冲突日趋公开化,不论是老师,还是邻居、朋友,都注意到了我们之间的矛盾。他们有时来劝上几句,但是唯独听不到我爸爸的声音。所以,我叫他“沉默大师”。

他太擅长沉默了。光是做到这一点,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鲁迅先生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以我家的情形来看,爸爸应该是后一种……这饶有意味的哀怨小点点,我真不想打出来。

不过,相比之下我倒是喜欢爸爸的沉默,妈妈只会打击我。有很多年,我活着似乎不为了别的,只为让她开心,得到她的认可和夸奖。但是那太难了!

对我学习成绩的挑剔,更是我心中不可言说的痛。要是得知我没考好,她会不停地教训我。

这天又是公布考试分数的日子。妈妈靠在沙发上,十指交叉,脸拉得有十米长。时间一分一秒地在奔走。

我嚼着口香糖,泡泡吹得噼啪作响。妈妈最讨厌这个,但我就是明知故犯。在沉默的时光里,我的嘴巴几乎就没闲过。我能感觉到妈妈一次次怒视我。

她清了清喉咙,准备说话了。“杨千智,我问问,你那张脸要板多久?”

听听吧,我怎么板脸了呢?是她自己在板着脸好不好?

于是我回答她:“我没板脸。”

“到底考多少分?非得我亲自问吗?”

“我就直接告诉你结果吧——没及格。”

我可以听到一声细微的“噼啪”声响,那是妈妈额角上的血管爆出来的声音。我相信,如果这时给妈妈量血压,她的血压一定会把血压计冲得粉身碎骨。

“没及格是多少分?”

“没及格就是没及格,多少分还重要吗?”

“你就告诉我多少分就得了,说那些废话干什么?”

“偏不告诉你!”

我不说分数,完全是为了妈妈好,因为光那个数字就可以让她“英年早逝”。

其实,我还是挺孝顺的……

我们面对面对峙着,活像两只斗鸡。紧张的气氛就像噼啪作响的静电火花,连空气都微微颤动。以当时的情况,要是有人一不小心跑到我们两人中间,都会被我们哧哧冒着火花的目光给烧焦。

妈妈本已动怒,我不但没收敛,反而变本加厉。我告诉她,一个学生的烂成绩,就是家庭成员的烂成绩。

“你那意思,考不好全怪别人?”

“正确!尤其是怪你,都是你在家的压制导致我心情不好,压力太大,所以才考不好!”

“你……你……”

“你就是太争强好胜……”

各位,下面的话被我省略掉了。我想说的是,小时候的我由于水平有限,语言毫无杀伤力,只能像一个劣质的炮仗一般乱蹦乱跳。渐渐地,我的功力得到了增强,能发出清晰响亮的声音了。我会瞄准目标,放出一箭又一箭,眼看着对手碎成一片又一片。

所以,请叫我“利箭大师”!

“依我看,你的教育理念主要是培养摇钱树。你想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少花钱,把孩子逼上大学,毕业后好为你挣钱养老,是不是这样?”

“你胡说!”妈妈盛怒了。

“如果你真是为了我着想,就该让我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而不是按照你的想法!因为我不是你!”

“你的想法就是猪的想法!”

“我就愿意当一头猪,与你何干?”

妈妈手一指门,“猪不能待在家里,给我出去!”

于是我开门离去,留给对方一个潇洒的背影。

妈妈在我背后关上门,砰的一声是她给予我的一记无形的耳光。

实话说,每次争吵,我自以为得胜,很是得意,可是当理智恢复,一种沮丧和悲伤就会把我紧紧抓住。

我并不想惹她生气,跟她争吵,那时的我固执地认为这一切都是妈妈引发的。

假如有人一直拉猫的尾巴,还怪它用爪子抓人?